孟興林

摘要: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學信息工程與自動化學院計算機專業為樣本,運用SWOT分析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存在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提出以就業為導向提升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途徑,提高計算機學生與用人單位崗位需求的匹配度。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Facult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 sample, uses SWOT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the employment of computer major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employment oriented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mputer major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matching degree of computer major students and employer post demand.
關鍵詞:計算機;就業能力;途徑
Key words: computer;employment ability;way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3-0211-02
0 引言
201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將達到756萬,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大學生不能夠勝任市場中各用人單位的能力素質要求已成為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大學生與用人單位的匹配度關鍵在于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當前國內學者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研究主要側重于學校(就業服務、專業設置)、社會(就業環境)、學生(綜合能力、就業觀念)等幾個維度對就業能力原因和對策分析,而針對某一專業以就業為導向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的研究卻很少。本文以就業為導向,采取SWOT分析計算機專業的就業能力,提出計算機專業就業能力提升的各項措施,有利于減少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結構性失業,完善計算機專業的培養方案,促進本專業招生質量的提高,以及為其他信息學科專業就業能力的提升提供參考。
1 SWOT分析計算機專業就業能力
研究對象:面向學院2016屆計算機專業應屆畢業生發放問卷101份,收回101份。其中男生為76%,女生為24%,其就業狀態為升學10.4%,簽約28.1%,正在實習19.8%,未就業41.7%。運用管理學SWOT分析方法,在SWOT分析法中,SWOT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aunity)、威脅(Threat)。[1]通過SWOT分析問卷,正確認識計算機專業就業能力存在的優勢和劣勢,了解就業環境中存在的機會和威脅,從而研究提升計算機專業就業能力的方法和措施,其SWOT分析計算機專業就業能力模型見圖1。
1.1 優勢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專業的就業崗位數量日趨增加,2015年學院計算機崗位供需比4.6:1。62.8%的學生通過校園招聘會獲得第一份工作,53.1%的學生就業優勢是社會工作經驗和人際交往能力,76%的計算機專業學生認為學校在社會上的影響有利于自身就業。IT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滲透到各行業之中,可以說今天的生活、工作學習、娛樂等已經離不開信息技術。[2]從這個層面上來講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較其他專業有明顯的專業優勢。
1.2 劣勢 59.2%的學生在就業中最欠缺的能力是實踐能力和相關工作經驗,24.6%的學生認為是專業知識技能。55.17%的用人單位最看重計算機類大學生的專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而56.7%用人單位反饋計算機專業學生應加強動手實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創新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這些能力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85.3%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工科女生就業困難,工科女生在就業選擇中存在局限性,部分企業對工科女生存在一定的差別待遇。
1.3 機會 72.4%的用人單位通過到崗實習來招聘畢業生,并愿意給學生實習機會,安排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培訓學生,完成項目。學生只要通過在單位實習3個月,考核合格就可以簽訂三方協議。另外,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鼓勵創業“貸免扶補”政策》和云南省應屆高校畢業生“走出去”就業創業機制,“互聯網+”有利于計算機專業就業創業。
1.4 威脅 計算機專業學生呈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就業薪酬與學生個人能力關系密切。通信、自動化、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等計算機相關專業的部分學生通過培訓和公司實習能很快適應崗位需求,減少了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工作崗位。
2 以就業為導向提升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途徑
2.1 重視專業知識技能的應用和實踐
①以計算機專業相關學科競賽為契機,提升計算機專業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引導計算機專業學生參加計算機相關學科競賽,如數學建模大賽、ACM藍橋杯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團隊協作和創新精神,為其就業增加砝碼。
②精準化拓展就業市場,以院企合作形式搭建實習平臺。
認真梳理和匯總計算機專業的高質量用人單位,建立標桿性用人單位信息庫,定期到用人單位回訪,并積極尋求與用人單位開展院企合作,簽訂實習協議和“訂單式”培養計劃,實現學院與企業零距離接軌。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實習等課程可以通過到用人單位實習來完成,促使學生盡早適應用人單位工作環境,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職業適應性。
2.2 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增強學生就業能力
基于計算機專業及互聯網行業特點構建覆蓋學生生涯認知期、職業規劃期、實踐體驗期、實戰培訓期四個階段的第二課堂活動體系。一年級重點進行職業基礎知識教育,二年級開展自我認識教育和社會知識拓展教育,三、四年級開展擇業與創業教育,并指導其適應職業和適應社會。[2]同時邀請互聯網行業的專家或HR,優秀校友對計算機專業學生進行行業職業生涯規劃、深刻解讀互聯網行業、講解求職策略;舉辦求職面試工作坊,新老生“求經問道,職引未來”經驗分享交流會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
2.3 依托項目研究精細化就業幫扶,提升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能力
以項目研究的形式進行重點指導、重點服務、重點培訓、優先推薦的“個性化”輔導。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提高經濟困難學生綜合能力”項目,依托貧困生社團,通過科研能力培養計劃彌補計算機專業低年級科研能力低的現實,以計算機程序設計大賽、PPT制作大賽、勵志演講比賽、模擬招聘大賽等活動,全方位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針對計算機專業女生實施“就業質量提升計劃”,有針對性進行全程化干預指導,采用個體咨詢與團體輔導相結合,幫助其正確認識自身和職業的匹配度,克服職業困惑,并主動聯系工科女生比較適合的單位,為工科女生提供更多、更適合的就業機會。
2.4 緊密結合“互聯網+”發展戰略,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
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計算機專業緊密結合,發揮其專業優勢,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針對低年級學生,通過學科、職業生涯規劃講座,邀請校友、創新創業典型進校交流創新創業實踐經驗,介紹創業優惠政策,解答創新創業疑惑,激發學生創新創業勇氣,增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提升學生的專業興趣,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學科優勢積極創新創業;針對高年級學生,依托創新創業計劃大賽、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互聯網+”大賽、“產學研”創新人才培養實踐基地等,孵化創新創業團隊與創業項目,建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引導學生創業實踐。
3 結語
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在實踐過程中,以就業為導向通過SWOT分析方法,對其就業能力進行剖析,找出計算機專業學生與用人單位崗位需求的差距,從計算機專業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應用、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精準幫扶就業困難群體、創新創業教育等四個措施入手,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增強其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露.商科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分析——以寧波高校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2(33):127-128.
[2]段延娥.以就業為導向的農業院校計算機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2(21):294-300.
[3]譚花蓉.大學生就業問卷調查分析[J].知識經濟,2010(18):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