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
以交易費用為量化尺度,通過制度安排實現權利初始安排合理化。
剝離企業社會職能是大勢所趨,但在剝離交易時,應該考慮剝離成本和效益,從節省社會資源角度完善社會職能剝離工作,通過衡量剝離代價來決定采取何種方式。
羅納德·科斯在其經典著作《企業的性質》中,創建了交易費用分析框架,確立了交易費用決定制度安排量化尺度。科斯將特定經濟體制運行費用與在其運行下資源配置的有效性相比較,以交易費用為量化尺度,通過制度安排實現權利初始安排合理化,提高市場機制運行效率。根據交易費用對制度變革效率衡量,假設國有企業承擔社會職能制度下的交易費用為A,總效益為M(包括企業利潤和社會效益),企業社會職能剝離制度運行費用為B(包括剝離費用和剝離后交易費用),效益為N。通過比較A/M與B/N間大小,判斷剝離企業社會成本效率。若是前者大于后者,證明剝離企業社會職能代價太高,可考慮采取其他剝離方案;若是后者大于前者,說明剝離方案可行,路徑較優。
固定資產處理,關系到法人產權轉移。從根本上講,企業辦社會的界定是與產權界定聯在一起的。企業把屬于公益事業的固定資產移交給地方政府,意味著由“企業法人”轉為“事業法人”,社會角色、運行責任及利益機制都發生了變化,實現了職能復位。雖然這部分固定資產產權得到轉移,但其國有資產屬性未變,實質上是資產重組。從這個意義上講,移交給政府的固定資產不應存在“償還”問題,而宜采用“劃交”。歷次實施中一些企業移交自辦醫院、學校即采取“無償移交”,已證實其現實可行性。2008年,新疆油田按照補貼費用固化、在職人員劃轉、資產無償劃撥方式將職工總醫院、白堿灘醫院移交克拉瑪依市政府。獨山子石化也按上述模式將6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交由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管理。大連石化采取資產劃撥、人員劃轉方式將職工醫院移交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納入省直事業單位編制管理序列,但運行費用自收自支。新疆油田兩個醫院移交后,分別更名為克拉瑪依市中心醫院和第二人民醫院,年收入由移交前的3.48億元提至目前6.1億元。大連石化醫院移交后,更名為大醫二院北院,年收入由移交時不到1200萬元提至目前1.5億元,醫護人員由172人增至440人。從交易成本看,整體移交尤其是移交駐地政府,優勢相對明顯。一是能夠繼續保持醫院公益性質,保證員工群眾基本醫療服務需要;二是移交醫院事
羅納德·科斯在其經典著作《企業的性質》中,創建了交易費用分析框架,確立了交易費用決定制度安排量化尺度。通過制度安排實現權利初始安排合理化,提高市場機制運行效率。業單位性質對醫務人員有較強吸引力,企業安置在職員工壓力相對較輕;三是地方財政支持,能夠較好地保證移交醫院正常運行。但采取這種模式的前提是,地方政府愿意接收且有能力承擔后續費用。
哈爾濱石化在家屬區移交中涉及資產部分在哈石化賬上,而哈石化分公司隸屬于股份公司,存在少數股東權益,原則上不能無償劃轉,應該按照規定履行處置審批、評估、備案等流程后進行有償處置。但接管企業認為,按照文件要求應該無償劃轉,不同意有償購買,因此在移交資產是否計價問題上發生爭議。為確保礦區公共服務社會化工作順利進行,公司主管領導掛帥上陣,審計、財務、法律、造價、計劃等部門抽調專人成立工作組,與接收方南崗房產經營公司進行多次談判,同時積極協調市房產局法制處、產權處、市國資委產權處等政府部門,最后創新性提出哈石化按固定資產凈額將家屬區資產轉讓給哈爾濱煉油廠,再由后者無償劃轉給接收方。這一方案妥善解決了無償劃轉難題,實現了多方共贏。哈石化案例說明,交易成本需要與產權、所有權聯系起來。就是說交易成本是銜接“權利初始安排”和“資源配置”效率間一個至關重要的變量。也只有在產權明晰前提下,交易費用才會“最低”甚至趨向于“零”。
劉自強介紹:“這一輪分離移交‘三供一業’,與2004年中小學、公檢法分離移交時的政策有幾個不同點:一是移交對象不同。上次中小學、公檢法是直接移交駐地政府,這次是移交國有企業。二是費用補貼不同。上次分離移交是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日常費用,這次是中央財政提供原有設施維修改造費用50%的補貼,日常運行費用由接收方承擔。三是工作要求不同。上次采取的是‘整體性、一刀切’政策,而這次政策鼓勵引導與企業自主相結合的方式,企業要自行尋找合適的接收方,自行與接收方商談接收條件。”這就是說,此輪企業剝離社會化職能改革,可操作的空間很大,彈性也很大,其結果直接導致改革成敗。
袁東明介紹,在資產處置上,對于分離移交涉及資產屬于集團公司全資子企業所有的,應按國家政策無償劃轉;涉及資產屬于股份公司所有的,由集團公司收購后再無償劃轉。資產接收方為國有企業或駐地政府設立的平臺公司的,可直接劃轉;接收方為國有控股公司的,可劃轉給其國有全資母公司。優先將“三供一業”占用資產納入低效、無效資產處置范圍,減輕移交負擔。
有關“移交”和“改造”次序問題,中國石化礦區(社區)管理部主任陳明政表示:“目前集團公司礦區業務移交主要有兩種操作方式:一是‘先移交后改造’,即礦區支付改造費用,接收方承擔系統改造;二是‘先改造后移交’,即礦區承擔系統改造,改造完成后劃轉接收方運營。考慮到第一種方式是國資委分離移交政策中規定方式,同時具有操作程序簡單、系統改造符合對方標準、規避了工程質量風險等優點,建議各單位在組織市場化社會化項目時,優先考慮這種方式。”
有關固定資產代管和處置問題,劉自強表示:“鑒于新《安全生產法》加大資產出租方在未履行應盡義務時的處罰力度,建議各單位在社會化過程中,盡可能將目前暫由接收單位代管運營的固定資產同步劃轉,不能及時劃轉的,要認真審查接收方是否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條款,履行定期檢查和督促整改的義務。社會化后的閑置存量資產,要按照集團公司關于清理和處置低效無效資產要求,采用調劑使用、作價出售、報廢處理等方式及時處置,促進礦區資產輕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