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成
摘 要:隨著高職院校體育活動項目不斷增加,學生對體育活動越來越感興趣。但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時因為缺乏運動損傷后的應急措施,受傷后往往造成不必要的痛苦。體育活動出現受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學生可以通過一些措施預防或減少受傷情況的出現。文章分析運動損傷產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培養學生自我保護和預防運動損傷的意識辦法,分析預防運動損傷的原則及措施,指導學生如何減輕體育運動帶來的痛苦。
關鍵詞:體育教學;運動損傷;注重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運動損傷是指體育運動過程中發生的損傷。體育學習主要是以身體活動為主,以理論知識學習為輔,體育鍛煉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加人的精神活力,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因為學生動作操作不當或是負荷太大而造成的身體損傷,為課堂教學帶來負面影響,有礙體育運動的開展及普及。
一、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產生的主要原因
1.直接原因
運動損傷的直接原因有:思想上不重視;缺乏合理的準備活動;技術上的錯誤;運動負荷較大;身體功能和心理狀態不良;組織方法不當;運動粗野或違反規則;場地設備的缺點;等等。
2.誘因
一是學生對運動損傷認識不足,在課堂上看到一些安全隱患會認為“自己不會在此出現損傷”的學生出現身體損傷的可能性很高,此外,有的學生忽視動作的規范性和身體的承受能力,擅自增加運動強度,極易造成運動損傷;二是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學生在進行一些活動時沒有控制好重心的位置,使身體與機械或器材發生碰撞,造成損傷;三是運動量過大,大學生身體素質差,若教師安排的體育運動負荷量大,就極易造成損傷;四是動作不規范或動作粗野,有的學生故意損傷他人,缺少道德教育,這是體育課上容易造成損傷的一個原因;五是天氣惡劣,凍傷,中暑以及光線不良也容易造成損傷。
二、預防運動損傷的原則及措施
1.正確認識體育運動
高職院校開展體育教學要做好體育運動損傷預防工作。現在高職院校學生體育課上出現運動損傷,一方面是因為部分教師責任心不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淡薄;另一方面是一些主客觀因素相互交織。因此在高職院校,教師除了在課上教授學生預防運動損傷的內容,還要拓展其他的宣傳渠道,為學生和一些教職員工傳授保護措施,避免運動損傷出現。
2.合理安排教學量及運動負荷量
在體育課上,學生運動量過大就會造成運動損傷,適當的運動量既能鍛煉身體,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和項目要求,合理安排運動量,循序漸進,切忌急于求成。
3.重視運動前的準備活動
在進行熱身運動前要進行以下三方面的準備:一是根據體育項目合理安排熱身運動的動作和運動時間;二是學生仔細檢查自己的身體狀況,了解是否能進行該體育活動;三是天氣情況,天氣惡劣不適合進行戶外運動,需要安排室內運動等。在進行熱身運動時要注意易受傷部位的運動,增加拉伸運動,提高肌肉的彈性,避免在進行體育活動時出現肌肉拉傷等情況。
4.深入了解學生情況
教師在課上除了教授學生項目運動要領,還要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身體情況,對“吃不消”的學生要求低一點,休息時間多一點;對身體素質好的學生要求高一點,充分發揮其身體優勢。此外,活動量還與上課時間有關,上下午的最后一節課運動量要降低,因為學生處于空腹狀態,劇烈運動容易出現體力不支、昏迷等情況。
5.加強自我保健意識,排除心理障礙
在體育課上,體育運動場所器材數量多,容易出現碰傷等,教師要會緊急處理傷口,學生還應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學生對不同的體育項目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懼,教師對此類學生要進行開導,安撫學生,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習慣。
高職院校的教師和學生對運動損傷要以積極的態度進行處理,用科學的辦法進行預防。筆者提出增加學生自我保護意識、重視熱身運動和合理安排運動量等措施,旨在保證學生的身體健康,更好地促進體育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 翔.淺談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及預防措施[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22).
[2]范仲鑫,郭 潔.中學生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產生原因及預防措施[J].科技信息,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