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民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4-000-02
摘 要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隨著經濟條件的提高,人們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工作環境、以及勞動收入等方面的要求也會提高,而新常態下企業在同行業中的競爭比較激烈,如何協調企業發展與員工福利,這就需要工會組織來發揮作用。本文從工會四項基本職能著手分析了工會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機遇,并提出了從準確定位和改革創新兩個方面來開創新常態下工會工作新局面。
關鍵詞 新常態 工會工作 挑戰 機遇
目前我國已經步入了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階段,隨著我國對自主創業的鼓勵,新技術高科技產業不斷發展,對傳統產業有了很大沖擊。傳統企業要想生存與發展必須把握新常態的特點,跟上新常態的步伐,加大創新投入、優化企業結構、優化企業資源配置。企業在改革的同時,必然會調整人員結構和員工收入分配,而員工對生活水平及工作福利要求逐漸提高,這就形成了新常態下企業和員工的主要矛盾。作為聯系企業和員工紐帶的工會組織,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和機遇.新常態下,工會組織一方面要引導員工以企業發展為重點,支持企業加快改革,大力推動科學發展;另一方面還應該在優化人員配置、提高員工福利、改善員工工作環境上為企業出謀劃策,為實現企業改革目標發揮積極作用。
一、新常態下工會工作的挑戰和機遇
隨著社會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競爭程度日益激烈,傳統企業要想適應時代發展,必須以積極地態度迎接新常態下的挑戰和機遇。傳統國有企業組織形式較多,人員結構復雜,利益關系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尤其是面臨著目前產能過剩的嚴峻形勢,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工會組織在履行職能上有既有新挑戰,也有新機遇。
履行維護職能。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我國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工作環境、以及勞動收入等方面法律法規制度的逐漸改善,員工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這勢必引起“新舊”思維的碰撞,引發企業和員工的矛盾。在企業福利制度改革的過程中,工會組織需要全面掌握國家法律法規制度,工會工作人員更需要樹立依法維權意識,同時要深入員工群體,了解員工意愿,切實做到企業改革能夠為員工帶來切實的好處。工會組織還要督促企業管理者也要樹立法治意識,摒棄落實管理思維和方式方法,主動將維護職工正當權益納入到企業改革大計中。
履行建設職能。在企業發展及改革的過程中,必然會引起企業結構以及人員結構的變動,這容易引起一些企業內部矛盾。工會組織要立足于企業發展為目標,協助企業加快改革發展和優化人員配置。在企業改革及優化內部結構的同時需要工會組織協調解決改革過程中的矛盾,積極宣傳企業改革思想,提倡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相結合,目光放遠,注重長遠利益和集體利益,從而個人利益也會得到提升。
履行教育職能。新常態下,企業應該樹立危機意識,建立起適應經濟發展的市場經濟意識和創新意識。企業應該建立與新常態適應的規章制度和發展體系,這些內容都需要工會組織進行宣傳,引導員工學習并適應企業的新建規章制度和發展體系。作為傳統企業,既有保增長的壓力,也有保就業的社會責任。在沒有國家大的政策指引下,一般不會出現類似私有企業“裁員”情形,也造成了大量沒有新技能、新思維的老員工需要供養;同時,企業還要通過吸收各大院校應屆畢業生來增加就業,他們能為企業注入新血液和新知識,將企業帶上一個新高度。這種“以新養老”的人員結構,給企業帶來沉重負擔。新進員工往往缺乏社會經驗、專業技術不足、對企業政策不夠了解,而老員工很有經驗。因此工會組織要會同企業培訓部門共同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訓計劃,讓新老員工“取長補短”,讓他們能夠在社會經驗、思想認識、技術能力上“脫胎換骨”,共同為企業奉獻力量。
二、新常態下工會工作基本內容
(一)準確定位
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改革與創新,工會組織也要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加快自身內部改革與創新,在促進企業轉型的同時,發揮工會組織的積極作用,樹立工會組織的品牌形象。
首先,企業中的工會組織的基本工作任務就是聯系企業與員工,其工作的基本職能就是維護員工的基本權益,維護企業的基本利益。工會組織應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堅持以人為本,以服務員工和服務企業為中心,發揮自己的紐帶作用。
其次,工會組織在做好自己基本工作的同時還應該完成自我改革,在新常態下,工會組織不能總堅持固有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式,要加強創新意識,解放思想,在理論指導下不斷創新,不斷實踐,積極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切實做到全心全意為企業和職工服。
最后,工會組織應該對企業發展起到監督和指引作用,企業發展難免不走彎路,工會組織應該把握企業脈搏,了解企業發展動態,在企業遇到困難時應該鼓勵員工幫助企業克服困難,并在實際行動上予以幫助。工會組織應該掌握企業基本情況,維護員工的基本利益,為企業打好群眾基礎。
(二)改革與創新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改革不僅是企業發展中的核心,也是工會組織應該堅持的核心。工會組織的改革要適應企業改革的方向,改革的同時要以保護員工根本權益為宗旨,協調企業與職工的關系。
首先,工會組織改革要以服務企業為目標。深入研究企業發展路線并制定工會組織改革路線,改革的過程中,保留工會原有的積極的規章制度,對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要的內容進行改革,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合新常態下企業發展的工作內容。
其次,工會組織改革要堅持以大局為重。工會改革不能盲目,要以服務員工、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大局為根本。工會組織改革往往伴隨著企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在這期間,改革往往會影響到個人或某一部門的利益,因此,工會組織遇到這種情況應該仔細思考。另外,工會應該堅持創新,遇到問題應該采取新方法解決,不能一直用老方法解決新問題。
最后,工會組織應加強自我建設,工會組織作為企業與員工之間的紐帶,應該加強自身建設。首先應該加強作風建設,隨著我國反腐倡廉新風氣的發展,企業內部腐敗現象越來越少,企業也呈現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腐敗現象仍然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阻礙,工會組織應該保持清廉作風,加強自我監督,這樣才能為企業反腐樹新風。然后應該加強素質建設,工會組織應該加強內部培訓,積極學習《憲法》和《勞動法》等法律法規,尋求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最后,工會組織應該加強服務意識建設,工會組織根本宗旨是服務企業和員工,按照“會、站、家”一體化思路,創新困難職工幫扶工作,提高幫扶精準化水平。
三、結語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整體經濟仍處于大有發展的發展期,我國的經濟也在向著更好的一面發展。改革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在新常態下,企業也必然面對改革與發展,工會組織的任務更加艱巨,將面臨著更多大的挑戰和機遇。任何事物都是挑戰與機遇并存,作為聯系企業與員工紐帶的重要組織,工會組織只有主動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突出主責主業,找準主戰場、主陣地,才能大有可為、大有作為,才能為企業和員工更好地服務。
參考文獻:
[1] 許靜.牢牢把握中國工運時代主題,切實把握新常態下工會工作[J].工會信息,2015(3).
[2] 鄭莉.新常態開啟工會工作新亮點—全國總工會十六屆三次執委會議聚焦[J].工會信息,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