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真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4-000-02
摘 要 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革與調整,雖然養老保險能夠不斷完善對于地域經濟與人口的流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能夠推動社會公平的落地,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引發新的問題與挑戰,需要引起重視。本文主要就當前企業養老保險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談論,分析如何對企業養老保險不斷進行完善,使養老保險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關鍵詞 養老保險 企業 挑戰 策略完善
隨著我國經濟人口紅利的高峰期的衰退,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中國必須正式的一個問題,這必然會對中國當前的經濟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根據歷年開展的人口普查工作積累的數據來看,中國從2000年就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國家行列,隨著這個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這個大背景下,養老保險受到的沖擊更為明顯。當前我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的社會人口結構上的,當人口老齡化問題出現,企業養老保險必然需要面對職工養老負擔、退休、養老待遇等問題。這只是新時期養老保險所面對的挑戰之一,事實上,企業養老保險需要面臨的挑戰遠不止這一點,需要進行充分的研究,把握新時期企業養老保險可能會遇到的任何挑戰,有針對性的事實完善策略,讓企業養老保險不會成為企業負擔的同時又能切實保障職工的利益。
一、新時期企業養老保險面臨的新挑戰
(一)人口老齡化的挑戰
根據聯合國的相關規定,當一個國家有超過10%的人口超過60歲,那么這個國家就屬于人口老齡型國家。而中國由于早期計劃生育工作的開展使得新生人口數量急劇減低,加上醫療衛生水平的提升,人口平均壽命延長,隨著時間的遷移,少兒人口在總人口的比重越來越低,而老年人口占據的比重越來越高,中國正面臨著一個快速老齡化的人口危機與普通國家的人口老齡化相比,我國人口結構因為政策性感與的影響,人口老齡化不僅數量龐大,發展速度快,勢頭兇猛,而且正好在我國經濟騰飛的過程中爆發出來,將成為阻礙我國經濟繼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二)職工就業的挑戰
早在社會養老保險建立之處,其所覆蓋的企業范圍涉及到不同所有制企業職工,在社會主義改造之后,社會保險成為公有制單位企業的福利,其他所有制企業被排除在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之外,指導我國建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所有制之后,社會上出現了各種成分復雜的所有制形式,職工就業有了更多的選擇,除了傳統形式的單位就業,還有各種臨時工、非正規部門的職工、個體戶、自由職業者等,整體就業形勢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這為養老保險工作的開展也才來了很多難以遇見的困難與障礙。
(三)腐敗現象的挑戰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在劇烈的經濟擴張中對資金的需求缺口也越來越大,資金成為整個社會發展的急缺資源。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在資金流通過程中滋生的腐敗問題也特別突出,不同的利益集團都在想方設法控制資金。我國養老保險大多采用的是向基金進行代際轉移支付形式,將養老保險上交的資金聚集在一起,成為一股巨大的資金資源,成為社會各方力量的爭奪目標。而我國市場經濟中相關競爭機制尚不健全,相關的法制建設也不夠成熟,在私欲的驅使下,社會道德風險侵蝕到養老保險層面,部分地方擅自將企業職工上繳的養老保險挪用到其他工程項目中,還有部分領導干部利用職務便利,擅自挪用養老金去炒股經商,構成違法犯罪行為。
二、新時期應對新挑戰的對策
(一)加大征繳工作力度
對養老保險來說,通過加大征繳力度,提高收繳工作的效率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前提。目前在我國養老保險主要是由企業申報繳費,采用電子文件的形式在每月固定的時間里將職工的收入以及需要繳納的社保費用進行上報,經社保經辦部門審核后以貨幣的形式繳納保險費,企業對職工個人需要繳納的費用直接從工資中代扣,在整個操作流程中存在很多的操作漏洞,可能出現少報、漏報或者瞞報的情況。一般來說,少報是企業在上報時對職工的真實收入進行少報,降低繳費的基數,瞞報是企業將企業職工需要參保的人數瞞下來,借此減少需要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可是這會造成企業職工在參加工作多年后一人沒有參加養老保險,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對養老保險征繳的工作抓牢、抓實。
(二)通過部門合作嚴查違規行為
企業養老保險不是單一的部門的工作,需要不同的部門相互聯合起來,對企業養老保險工作進行稽核,加強監管,不僅需要就養老保險稽核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并且不斷進行健全完善,使得具體工作的開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用法律對企業進行限制,將企業養老保險工作規范化,還需要加強部門工作人員隊伍建設,確保對企業養老保險開展的稽核工作能夠落到實處,同時還需要對企業養老保險以及稽核工作形成一定的獎懲機制,對養老保險工作落到實處的企業要給予獎勵,而存在違規操作的企業則需要嚴格查處。
(三)構筑養老保險的堅強屏障
首先,需要對養老金的相關發放機制進行調整。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過程中,物價水平也在不斷變化,人們在同等生活水平下享有的生活資料等并不是一層不變的,為了不讓企業職工在退休后的生活不因為經濟的變化而質量下降,可以采用工資指數、自動增值或者物價指數等方式來完善養老金的發放。
其次,需要將社會福利進行轉移支付。社會福利涉及到社會保障體系的方方面面,國外已經開始采用低息貸款、老年消費優惠、直接補貼等方式來開展轉移支付,對中國來說,學習外國進行社會福利轉移支付雖然能夠為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構建多重保障,但是卻增加了國家財政負擔,國家經濟實力決定了離退休企業職工的生活只能先以滿足生存需要為目標。
(四)構建多層次的養老保險制度
從世界范圍來看,社會保險機制已經趨于成熟的國家建立的養老保險體系都是呈現多層次的,我國企業養老保險也需要朝這方面發展,構建多層次的養老保險制度。企業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下更具自身實際情況為企業職工提供的退休收入作為國家全面覆蓋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補充性養老金之外,還需要引導企業職工在個人資源的前提下,嘗試開展個人性質的商業養老保險,職工可以根據自身的收入情況,有選擇性的建立個人養老保險賬戶,繳納個人儲蓄類養老保險費,到法定年齡達到規定年先后,可以通過一次性或者分次的形式獲得養老保險金。在國家、企業、個人互相配合、相互支撐的形式下開展養老保險 體系構建,才能為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提供更多形式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李云超.企業養老保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分析[J].經濟論壇,2011(8).
[2] 陳華僧.國有企業養老保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19).
[3] 林增余.投資養老實體是保險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J].上海保險,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