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蘭
(廣西龍潭醫院手術室,廣西 柳州 545005)
艾滋病患者骨科手術的防護措施
黃東蘭
(廣西龍潭醫院手術室,廣西 柳州 545005)
目的探討艾滋病患者骨科手術的防護措施。方法選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骨科手術患者1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防護,觀察組實施個性化防護措施。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4.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滿意率為98.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艾滋病骨科手術患者實施個性化的防護措施,能夠有效降低患者骨科手術中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艾滋病;骨科手術;防護措施
隨著經濟文化的進步與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在此基礎上,人們逐漸提高了對臨床手術防護的要求[1]。尤其對于艾滋病患者骨科手術而言,社會各界均提出應對艾滋病骨科手術患者實施更有效的防護措施。為此,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艾滋病骨科手術患者150例作為研究對象,實施個性化防護措施,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骨科手術患者1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5例。觀察組男40例,女35例;年齡29~42歲,平均年齡(35.26±9.21)歲。對照組男41例,女34例;年齡28~43歲,平均年齡(34.16±10.45)歲。納入標準:經過病理檢查后,均被確診為患有艾滋病和骨科疾病。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患有其他嚴重感染性疾病者[2]。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臨床表現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防護;觀察組實施個性化防護措施。具體內容如下:①醫護人員要及時對手術中可能用到的手術器具進行消毒滅菌,包括對地面的消毒,并保證手術室內只放置手術中的必需品,手術床單被品也要保證一定的清潔性。②要確保手術中參與人員的清潔衛生,長指甲、戴首飾以及皮膚破損的醫護人員不能夠參加手術,參與手術的人員要遵循規范化手術規則,佩戴好隔離衣物及手套。③加強對手術中患者生命體征的觀察,醫護人員要按時觀察患者的心跳、血壓以及心率等情況,明確患者生命體征的穩定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3]。④加強對手術中醫護人員的防護,醫護人員在安全著裝后,要為患者建立合適的靜脈通路,并盡可能的保證一次性成功,以避免患者血液的外流,引起周圍環境的污染;同時,凡是與血液接觸有關的操作,醫護人員均需要重新更換手套,堅決避免血液的感染傳播。⑤加強對手術臺上醫護人員的防護,由于骨科手術創傷大,出血多,手術過程中使用骨科手術器械容易引起血液飛濺導致醫護人員出現職業暴露,因此,術中可能出現血液飛濺時使用透明骨科擋板防護,既不影響手術操作,又能避免職業暴露。術中需要沖洗時建議使用高壓沖洗槍,沖洗時做好防護,防止沖洗液噴濺。器械護士應熟悉骨科手術中所需要用到的手術器械,并對相應的手術步驟有所掌握和了解,以便能夠默契流暢的配合外科醫生進行手術,術中做好銳器的管理,避免出現銳器損傷引起職業暴露。
1.3 判定標準
根據《臨床醫藥實踐》制定護理效果判定標準:①十分滿意(80~100分):無感染和高溫等不良反應,患者生活質量提高;②滿意(60~79分):不良反應較少,患者生活質量改善;③不滿意(60分以下):感染和高溫等不良反應較多,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總滿意率=十分滿意率+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防護后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觀察組血壓異常1例(1.33%),總不良反應發生4例(5.33%);對照組血壓異常4例(5.33%),總不良反應發生11例(14.67%)。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防護后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n(%)]
2.2 兩組患者防護后總滿意情況比較
觀察組十分滿意69例(92%),總滿意74例(98.67%);對照組十分滿意65例(86.67%),總滿意66例(88%)。觀察組防護后總滿意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防護后總滿意率比較 [n(%)]
艾滋病又稱之為后天免疫缺乏綜合征,是臨床醫學中較為難治的疾病之一,該疾病在發展進程中主要依靠血液、唾液等傳播,傳染性較強[4]。通常情況下,對艾滋病骨科疾病患者實施骨科手術過程中,應充分加強對患者的手術中防護,通過對傳染方式和感染手段的重視,降低艾滋病傳染率。目前,臨床中艾滋病骨科手術中,通常對患者實施常規防護措施,但是其效果不是十分顯著。經過多項臨床研究,不少學者均證明了個性化防護措施能夠有效降低艾滋病骨科手術的傳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為此,本研究展開對艾滋病骨科手術患者防護措施的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33%,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67%;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8.67%,對照組護理總滿意率為8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僅對患者實施了骨科手術的常規防護措施,觀察組則是依據艾滋病骨科疾病患者的身體情況,通過對患者疾病的了解,對患者展開了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依據患者艾滋病易傳染的特性,醫護人員對患者實施骨科手術過程中,從不同角度上加強了對血液噴濺和病房的消毒,有效實現了對血液感染的預防。
綜上所述,對艾滋病骨科手術患者實施個性化的防護措施,能夠有效降低患者骨科手術中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1] 周妍麗,陳建平,吳京莉,等.艾滋病患者眼部玻璃體腔內注射更昔洛韋的危險因素及防護措施[J].臨床急診雜志,2013,02(08):390-391.
[2] 張煒冉,米惠茹,師 靜.手術室護士職業危害的防護措施[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3,05(08):114-116.
[3] 周小紅,李 湘,鄧上勤,等.艾滋病患者急救防護措施減少職業暴露的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護理,2014,08(04):333-335.
[4] 段萬禮,吳力軍,許漢榮,等.骨科手術切口感染的防治措施[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2,01(05):534-535.
[5] 方承媛,李 晶.手術職業危害因素及自我防護措施的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02(07):999-1000.
本文編輯:孫春宇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1.077.02
黃東蘭(1980-),漢族,主管護師,本科,研究方向:手術室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