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高燕琳 張永強 史蕓萍 馮來強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著責任范圍內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的任務,信息報告依托醫療衛生機構,人力資源配置是傳染病報告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直報人員是傳染病報告的中堅力量。北京市通過調查網絡維護的醫療衛生機構中從事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工作的人員的現狀,分析探討人員配置方面存在的問題。于2015年1-4月,通過《北京市衛生防病監測信息資源整合平臺》更新并完善所有傳染病疫情管理人員信息,分析人員配置的特點,便于對傳染病疫情報告人員進行管理,以進一步推進和提升北京市醫療衛生機構的傳染病報告質量水平。
1.1 資料來源 制定北京市醫療衛生機構人員調查表,通過《北京市衛生防病監測信息資源整合平臺》對2015年北京市直報醫療衛生機構的人力資源狀況進行填報,內容包括醫療衛生機構級別、職稱、年齡、學歷、專業、從事直報工作的時間等方面。
1.2 質量控制 為保證調查資料的準確性,北京市各行政區疾控中心通過《北京市衛生防病監測信息資源整合平臺》進行數據錄入。所填表格加蓋公章上報,并于各區疾控中心存檔,數據真實可靠。資料回收后,經過嚴格檢查核對,對填寫模糊的表格,電話詢問并修正。對數據輸入有邏輯錯誤的異常值進行電話咨詢、修正,以保證錄入的準確性。
1.3 統計學方法 用Excel 2013軟件建立數據庫,錄入數據。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清理歸類和描述性分析,包括對不同醫療衛生機構級別進行分層,對不同機構級別的職稱、年齡、學歷、專業、從事直報工作的時間等方面進行描述性分析。
2.1 基本情況 北京市2015年傳染病報告網絡維護的醫療衛生機構共676家,參與傳染病直報工作的人員共2 092人,其中三級醫院傳染病直報人員353人,占16.9%;二級醫療衛生機構402人,占19.2%;一級及以下1 337人,占63.9%。
2.2 專兼職情況 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專職人員占33.4%,兼職人員占65.63%。二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有72.72%的機構實現了配備2名或以上專(兼)職人員,尚有25.78%的二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未達到2名專兼職人員(表1)。
2.3 人員年齡構成 北京市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直報人員以30~39歲和40~49歲為主,分別占36.8%和28.1%。不同級別的醫療衛生機構的直報人員均集中在這兩個年齡段(表1)。
2.4 職稱構成 北京市各級別的醫療衛生機構的職稱主要以初級為主,占47.99%。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的職稱主要以中級職稱為主,占49.86%。二級醫療衛生機構的職稱主要以中級職稱為主,占49.00%。二級及以上中級職稱比例最高。一級醫療衛生機構和社區醫院以初級職稱為主,占58.91%。副高及以上的高級職稱全市不足6%,其中主要集中在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占13.88%(表1)。

表1 北京市不同級別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直報人員情況
2.5 學歷構成 北京市各級別的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直報人員的學歷構成不同,其中二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的傳染病直報人員的學歷主要是以大學本科為主,三級和二級醫療衛生機構大學本科的比例分別占55.52%和49.50%。一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以大學??茷橹?,占 41.51%,其次是大學本科占41.01%(表1)。
2.6 專業構成 北京市各級別的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直報人員專業構成主要以醫學專業(除預防醫學外)為主,占65.54%,從不同醫療衛生機構級別看,其中三級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專業為醫學專業(除預防醫學外)占70.25%,二級醫療衛生機構占68.16%,一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占62.35%。可見醫療衛生機構的傳染病直報人員也仍以臨床等專業為主。其次是預防醫學占30.02%,其中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占23.23%,二級醫療衛生機構占28.36%,一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占34.03%(表1)。
2.7 工作年限 北京市各級別的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直報人員工作年限以5年以內為主,占51.61%,其次是工作年限在5~10年,占33.71%,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僅占14.68%。從不同級別醫療衛生機構看,各級別傳染病直報工作人員的工作年限仍以工作5年以內為主,其中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占54.83%,二級醫療衛生機構占54.67%,一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占50.13%(表1)。
3.1 近半數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直報人員數量配備尚未達到國家規范的要求,人員專業結構不合理,以基本醫療相關專業兼職為主。2015版《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要求二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必須配備2名或以上專(兼)職人員,二級以下醫療衛生機構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人員的要求[1]。本次調查二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尚有25.78%的二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未達到新規范的要求,尤其三級醫療衛生機構超過40%的機構人員配備未滿足國家規范的要求。通過調查的專業分布情況看出,65.54%的傳染病直報人員以臨床等醫學(除預防醫學外)專業為主。提示醫療衛生機構從事傳染病直報管理人員以臨床等醫學專業的兼職為主,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缺乏,與相關研究符合[2-3],但也有醫療衛生機構76%以上傳染病直報人員為公共衛生專業[4]。建議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專業配置應平衡基本醫療與預防醫學,二級及以上的醫療衛生機構注重人員專兼職的配備,應設立專職負責傳染病直報人員。
3.2 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人員職稱結構尚需改善,高學歷人才比例較少,業務素質和水平有待提高。二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從事傳染病直報工作的人員職稱以中級職稱為主,職稱比例初∶中∶高的比例為1∶2∶2.7,而一級醫療衛生機構和社區醫院初∶中∶高的比例為2.5∶1.5∶1,可見不同級別醫療衛生機構的人員職稱配置存在不平衡狀況[4-8],高級職稱主要分布在三級醫療衛生機構,而一級醫療衛生機構和社區醫院以初級職稱為主,與很多省市醫療衛生機構衛生人力資源現狀配置相符[2,4,7]。提示應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職稱配置。學歷構成方面,二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以本科以上為主,而一級醫療衛生機構和社區醫院則以??茷橹?,且人員專業為本科比例除了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外,均不足全體從事直報人員的半數,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比例仍舊偏低,與北京市和其他各省醫療衛生機構學歷構成一致[4-8]。綜合分析結果,高學歷人才比例較少,職稱配置嚴重不合理。
3.3 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人員流動性較大,以年輕力量為主。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直報人員的工作年限以5年以內為主,可見醫療衛生機構以年輕力量為主,遠低于全國水平從事疫情管理的人均年限為10.1年[9]。隨著醫療衛生機構級別的增加,工作10年以上人員的比例也在增加。跟其他專業一樣不同類別醫療衛生機構衛生人員分布失衡,尤其是工作年限長,職稱較高的人員[7]。人員工作年限、學歷水平是影響醫療衛生機構網報質量的重要因素[9],因此通過提高人員素質,減少人員流動,做好人員流動的培訓交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傳染病報告質量。
綜上所述,建議醫療衛生機構衛生管理部門和業務指導部門重視人力資源配置,加強培訓和指導,采取綜合性措施,建設一支專業、學歷、年齡、職稱搭配合理的專注于醫療衛生機構網絡報告的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2015年版)[S].(2015 -11 -11).http:∥www.nhfpc.gov.cn/jkj/s3577/201511/f5d2ab9a5e104481939981c92cb18a54.
[2] 徐斌,黃夏萍,覃曲波.2007年南寧市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網絡直報能力調查[J].疾病監測.2009,24(5):379-381.
[3] 李永斌,盧祖洵.全國重點聯系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力資源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8.
[4] 胡得意,呂華坤,余蔣敏.浙江省傳染病網報人員基本特征及數據利用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8,24(6):648-650.
[5] 馮瑋.上海市民營醫療衛生機構概況及傳染病報告與管理現況調查[D].上海:復旦大學,2010.
[6] 麥爾比亞·吾買爾江,買買提·牙森.新疆醫療衛生機構衛生人力資源現狀及配置標準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醫科大學,2014.
[7] 李慧超,謝學勤,鄧小虹.北京市醫療衛生機構衛生人力資源現狀與分析[J].中國病案,2013,14(4):25 -27.
[8] 楊非衡,白婧,朱磊,等.北京市朝陽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力資源變化調查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31):3742-3744.
[9] 王希江,曾光.網絡直報后醫療衛生機構報告法定傳染病影響因素的調查[J].疾病監測,2006,21(10):55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