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楊 張伊博
(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
北方鄉村公共開放空間的選址與設計
薛 楊 張伊博
(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簡述了北方鄉村的特征,基于北方鄉村公共開放空間以人為本、突顯個性、可持續發展等原則,提出了北方鄉村公共空間的選址方法,指出開放空間的合理建立有利于鄉村文化的建設和城市化水平的推進。
北方鄉村,公共空間,選址原則,可持續發展
公共空間指的是基本無構筑物覆蓋的公共開放空間,它包含自然公共開放空間和人工公共開放空間這兩種類型。它是城鄉居民游憩的重要場所,受地域限制,鄉村居民無法使用城市的大型公共開放空間。因此,鄉村的公共開放空間承載著繼承宣揚鄉村文化與情感的使命和內涵。鄉村公共開放空間是指鄉村建成區內可供居民游憩,承載鄉村歷史與記憶的空間,包括廣場、綠地、公園等。
2.1 鄉村建成區用地分析
北方城鄉差距明顯,配套設施不齊全,個體空間單一,無文化傳承的作用,由于功能單一,空間使用率低,出現很多的無人空間。鄉村的空間設計盲目跟風,不考慮當地的風土人情,照搬城市的空間環境,與鄉村地域空間不符,不能因地制宜,沒有體現地域特色。開放空間稀少,選址與規劃布局不合理,缺乏整體感和相互聯系。缺乏對特殊人群的考慮,東北地區鄉村的常住人口是老人和兒童,缺乏無障礙設施。
隨著東北地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鄉村的人口數量和結構也在發生改變。青年進城工作,或者定居城市,鄉村人口減少而且老齡化嚴重。在這種現狀下,農村有大量的住宅荒廢,宅基地浪費。
農村宅基地分為三種基本類型:一是已經建設房屋、建過房屋或者決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二是已經建設房屋的土地、建過房屋但已無上蓋物或不能居住的土地;三是準備建房用的規劃地。
2.2 北方鄉村形態肌理
鄉村宅基地平面形態的演變是一個復雜而又漫長的過程,區域地理位置所處的地形地貌,自然環境對鄉村形態的演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北方地形地貌主要由山脈,平原,丘陵所構成,故將從以下三方面來分析地形地貌對宅基地平面形態肌理的影響。
平原地區鄉村地勢平坦,高差較小,易于布置居民點、居住空間,居住空間的分布相對集中,一般情況下,居民點的分布規模也比較大,易形成大面積的村莊,人口規模大,村莊未來發展呈外延型擴張。
丘陵區鄉村分布較為分散,農村居民點布點多、規模較小。
山區鄉村一般指海拔在500 m以上的高地,起伏比較大,坡度陡峻,溝谷深邃,一般多呈現出脈狀分布的趨勢。山區布置村莊居民點,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其空間分布比較分散,分布較為零碎。
2.3 北方鄉村文化
東北是中華文化發源地之一,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痕跡,出土的陶罐飾有不同種類的壓印紋;同時共存的有細石器。之后有史前玉器出土且分布廣闊,其特征也十分顯著。東北地區同時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最早出現的扶余國到清朝滿族政權,形成了多元的東北少數民族文化。
后來隨著闖關東等人口大規模遷徙活動,將中原不同地區的文化帶入東北,奠定了當下東北文化的基礎,形成了東北地區獨特的人格特質——勇猛果敢與粗獷豁達并濟,開放從容與保守謹慎共存。
東北地區各民族文化區劃分如表1所示。

表1 東北地區各民族文化區劃分表
3.1 統籌兼顧,以人為本
鄉村公共空間是為當地居民服務的,選址要以人為本,從主要使用人群的角度出發選址建設,舒適宜人的空間在選址與建設中除一般要考慮的自然條件如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氣候氣象等因素外,人口現狀,經濟發展條件,社會發展狀況,文化文脈需求,交通便利程度等均要考慮,統籌兼顧優勢與劣勢,揚長避短,去其精華,取其糟粕,是未來鄉村公共開放空間進行選址以及設計的重要依據之一。
3.2 因地制宜,突顯個性
不同地域在地理空間上存在著顯著或微妙的差異,南方與北方的鄉村受氣候,地形地貌等的影響,形成了完全不同的鄉村景象,南方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多山川名水,少數民族大量分布與聚居,各地域特點相近又有差異,形成了多樣文化,南方居民受地域影響,鄉村建設也展現了多樣性,或婉約,或清揚,體現了南方各個地域地區的個性特點。而在北方,漫長而嚴寒的冬季是直接影響人們出行的因素,公共開放空間的建設首要要考慮這一氣候特點,加上地形地貌的變化,在選址與設計中,要因地域特點多方面考慮,融入地方特點,建設最適宜的,有個性,有特點的公共開放空間。
3.3 合理的服務半徑,使用率高
滿足居民的可達性也是農村開放空間在建設過程中需要遵守的一個原則,這與農村的土地空間形態有關,如集中發展的農村,若主要的開放空間選址在村子的邊緣或脫離村子存在,或帶狀條狀建設的農村,開放空間分布不合理,則大多數村民使用很不方便,故滿足合理的服務半徑,提高村民的使用率,也是選址建設的重要原則。
3.4 遠近期建設相結合,可持續發展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盡管如此,農村人口仍占主要地位,農村的發展與建設同樣要可持續發展,在不同時期考慮不同需求,近期建設要與農村現狀相結合,也要考慮未來農村的發展趨勢與需求,為遠期建設預留一定的余地和發展空間,堅持貫徹這一原則,則十分有利于土地集約利用和節約資源。
合理的公共空間選址是提高其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在保證服務范圍的同時降低建造成本也是選址決策的重要考量因素。根據上述結論得出北方鄉村公共空間的選址方法如下。
4.1 結合行政中心,文化中心選址
通常情況下,鎮政府,鄉政府以及村委會的位置會成為一個村鎮村落的中心。經濟較發達一些的鄉村,例如城市邊緣的鄉鎮,城市化水平較高,社會基礎服務設施配套也比較全面,文化體育活動豐富,結合行政中心或者文化中心所形成的鄉村公共空間,地理區位上占據優勢,作為村落的中心,日常生活活動的集聚地,對村民有一定的吸引力,一般布置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會相應布置一些鄉村商業空間,例如集市、商店超市、農貿市場等等,服務于全體村民,其在地理空間上一般處于一個村鎮的中心,對于每一個村民而言,服務半徑合理,方便到達。在此選址,不僅要考慮集市農貿市場的開集關集時間,還有人流量大小以及周邊環境,如何組織商業交通行為與日常交通行為,車流和人流,停車與休憩的沖突,同時,周邊流動人群的結構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條件。
4.2 結合綠色核心空間選址
近些年在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鄉村地區,為了提高聚落的整體環境質量,出現了自發修建的鄉村公園,這些公園環境優雅、內容多彩、有各類游憩設施,便于群眾開展各類戶外活動(如圖1所示)。同時,部分鄉村主要以農業種植業為主,例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平房鎮黎明村,該村主要以小型花卉,節慶活動用花的種植業為主,就要考慮相應的宣傳與推廣活動,因此特點選址,一方面起到了廣告宣傳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美化了環境,營造出曲徑通幽,庭院深深的休憩空間,以此吸引村民,成為農村新的活力空間。
4.3 結合鄉鎮企業工廠防護綠地選址
工業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的第二大產業支柱,其原料,加工,包裝到最后出售各個環節均可形成相應的產業鏈,都會給城市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其中像食品加工業等對產品原材料的需求比較大,以及原材料比較特殊不易保存的工業,就會選擇就近建設工業廠區,農村作為農業為主的地理空間,會集聚大量的這一類工業,提高該村的經濟水平,相應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例如工廠的噪聲,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同時,在城市的建設用地分類中,按照對居民和環境的影響程度可以分為一類工業,二類工業,三類工業,在選址之后也要考慮相應的防護措施,形成起隔離和防護作用的綠地,主要包括防護林、衛生隔離帶、道路防護綠地以及水渠防護綠地等等。鄉村的公共開放空間在此選址,與之結合形成防護隔離與休閑游憩相結合的復合功能的開放空間。

4.4 結合人文遺址,自然遺址選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合理開發自然人文遺址,建設鄉村人文空間,既能夠保護遺址,也能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實現社會文化價值的同時又可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結合遺址選址時,要保證能夠保存其原始真實的狀態,又實現可持續利用與發展,為鄉村居民提供一定的開放空間。
開放空間的選址是多種因素影響產生的結果,針對北方鄉村的自然特征、社會經濟發展、歷史文化,以人為本規劃鄉村公共空間,其選址是首當其沖的重任。因此,重視鄉村公共開放空間的選址,能夠為未來的設計建設提供良好的場地條件和建設優勢。選址原則簡單清晰,與鄉村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結合,注意規避工業區,優先于鄉村綠色空間結合,合理運用人文遺址或自然遺址。開放空間的合理建立有利于鄉村文化建設和城市化水平的推進。
[1] 徐 菲,范鐵明.基于東北區域特色的東北服裝品牌文化建設[J].大眾文藝,2013(9):272-273.
[2] 趙英蘭.清代東北人口的統計分析[J].人口學刊,2004(4):49-53.
[3] 張麗先,劉明彥.農村宅基地流轉機制創新及對策探討[J].農學學報,2014,4(4):109-113.
On address selection and design for public open space in rural areas in North of China
Xue Yang Zhang Yibo
(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
The paper indicates the features of the rural areas in North of China, points out the address selection methods for the public space of the area based on the principle for the public open space including the human-orientation, stress of individualism, and sustainability, and indicates th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open space so as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culture and promo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rural areas in North of China, public space, address selection princip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009-6825(2017)10-0027-02
2017-01-22
薛 楊(1995- ),女,在讀本科生; 張伊博(1996- ),女,在讀本科生
TU-02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