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 明,畢克新
(哈爾濱工程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哈爾濱理工大學 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內部嵌入性、學習過程與跨國子公司發展研究
蒲 明,畢克新
(哈爾濱工程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哈爾濱理工大學 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本文立足于子公司所嵌入的內部網絡,引入組織學習的過程觀點,構建內部嵌入性對跨國子公司發展影響機理的理論模型,并用跨國公司中國子公司的樣本數據進行驗證。結果表明:內部嵌入性有助于子公司能力水平的提高,但對子公司經營范圍的影響不顯著。知識獲取、信息傳播、信息解釋、組織記憶分別在內部嵌入性與子公司能力水平之間發揮中介作用。
內部嵌入性;組織學習;跨國公司;子公司;子公司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多年來經濟的高速增長和龐大的市場需求,一直保持著對跨國公司投資的強大吸引力,世界500強企業基本上都在中國建立了子公司或分公司。多年來跨國公司子公司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勞動力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技術創新差距仍然存在,勞動力就業問題突出,跨國子公司的成長與發展能夠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另外,我國多年的經濟發展導致各種資源成本上升,生態環境惡化,跨國子公司傳統的盈利和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跨國子公司也急需轉型升級。因此,如何促進跨國子公司發展成為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在企業成長的環境越來越網絡化的今天[1],子公司所嵌入的網絡是子公司發展的主要動力。網絡嵌入性影響到企業成長資源、成長機會、成長愿望和成長壓力,最終影響到企業成長結果[2]。然而,在子公司發展的研究領域基于網絡嵌入理論的研究仍然并不充分,在我國的研究則十分少見。子公司嵌入性包括內部嵌入性和外部嵌入性,很多文獻集中于外部嵌入性的研究,關于內部嵌入性的研究并不多見,導致內部嵌入性的重要作用被忽視。在子公司組織學習的研究文獻中,大部分研究關注的是組織學習的結果,很少有研究分析組織學習過程的作用。而子公司發展也是一個組織學習的過程,是子公司吸收知識、應用知識、創造知識的過程。因此,本文在對已有研究成果吸收借鑒的基礎上,系統分析內部嵌入性對子公司發展的影響以及組織學習過程在子公司發展中的作用,并采用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全面揭示內部嵌入性對子公司發展的作用機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本文余下的部分內容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獻回顧,第三部分是模型與研究假設;第四部分研究設計;第五部分結果與討論,第六部分是結論與啟示。
(一)嵌入性
網絡嵌入性是一種新興的理論分析范式,其廣泛應用得益于格蘭諾維特(Granovetter,1985)[3]的重要論文。他認為經濟行為嵌入在社會關系之中,受到其所處的社會網絡的影響。在國際商務領域,嵌入性被認為是焦點子公司與其具有長期業務關系的伙伴之間在開發生產過程和產品中的相互適應[4]。子公司的網絡嵌入性可以分為內部嵌入性和外部嵌入性。內部嵌入性是指子公司嵌入在由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所組成的內部網絡中。外部嵌入性則是指子公司嵌入在由東道國的顧客、供應商、競爭者、政府等所組成的外部網絡中。正如Yamin和Andersson(2011)[4]以及Ciabuschi、Dellestrand和Martin(2011)[5]所指出的那樣,現有大部分研究分析了外部嵌入性的作用,而對內部嵌入性的研究比較少。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Ciabuschi, Dellestrand和Martin(2011)[5]的研究發現子公司內部嵌入性促進了總部對開發過程的參與,總部參與加強了創新對子公司的影響,創新對子公司的影響對創新在公司層次的重要性產生作用。Yamin和Andersson(2011)[4]的研究發現內部嵌入性與子公司對產品開發的重要性是負相關的,與子公司對生產開發的重要性是不相關的。
(二)組織學習
跨邊界組織學習的文獻可以追溯到Hamel(1991)[6]以及Lyles和Salk(1996)[7]。后續的研究如Dhanaraj、Lyles、Steensma和Tihanyi (2004)[8]以及Park (2010)[9]也基本上研究子公司從母公司學習的單一結果維度——知識獲取。然而子公司發展是一個過程,引入組織學習的過程觀點更適合子公司發展的研究。
Huber(1991)[10]具體地從“知識”的角度劃分組織學習流程,將組織學習系統地建構為四個過程維度:(l)知識獲取(Knowledge Acquisition):是指經由天賦、經驗、委托學習、移植、搜尋等方法來獲取知識的過程;(2)信息傳播(Information Distribution):是指不同來源的信息得以共享并因此帶來新的信息和理解的過程,它決定了組織學習的擴張和寬度;(3)信息解釋(Information Interpretation):是指散布的信息被賦予一個或多個共同理解的解釋的過程,或者說是一個將信息賦予意義、翻譯事件、發展共同的理解和概念圖景的過程;(4)組織記憶(Organizational Memory):是指知識得以存儲以備未來使用的過程。
(三)子公司發展
子公司發展(Subsidiary Development)或子公司演化(Subsidiary Evolution)是在子公司建立或最初的對外直接投資發生以后外國子公司的演化和成長[11]。現有關于子公司發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子公司的能力。例如,Andersson、Forsgren和Holm (2002)[12]認為子公司在跨國公司內部角色的重要性影響了子公司能力發展。Asmussen、Pedersen和Dhanaraj(2009)[13]的研究發現東道國環境對子公司能力有重要的影響。但是子公司發展是一個多維建構,僅僅從能力方面研究子公司發展并不充分。Benito、Grogaard和Narula(2003)[14]把子公司發展定義為范圍和能力的組合。范圍是指子公司從事的職能活動的領域或委任,能力是指子公司利用其知識和資源比對手更有效地從事特定活動的能力。
不同于以往文獻注重于對外部嵌入性的分析,本文聚焦于子公司的內部嵌入性,引入組織學習的四個過程維度,從范圍和能力兩個維度來刻畫子公司發展,依據相關理論構建如圖1所示的理論模型。
內部嵌入性增加了母公司對子公司獨特能力的了解[15],從而母公司可以向子公司授予更多的委任(charter)。內部嵌入性能夠使子公司獲取及時的信息,開發跨國公司內部的機會。同時,內部嵌入性能夠使子公司擁有影響跨國公司戰略決策的權力,當子公司擁有這樣的權力時,子公司可以承擔更多的職責和增加經營范圍[16]。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內部嵌入性與子公司范圍正相關。
Ciabuschi等(2011)[5]的研究表明,內部嵌入性能夠吸引母公司對子公司活動的參與,而母公司對子公司活動的參與能夠提高子公司的能力。內部嵌入性通過緊密的聯系使子公司獲得其他子公司的幫助、資源與合作,從而促進子公司的能力發展[17]。內部嵌入性有助于促進跨國公司內部粘性知識向子公司轉移[8],當子公司獲得這些稀缺的、有價值的知識時,不僅發展了自身的能力,也培育了自身的競爭優勢[18]。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2:內部嵌入性與子公司能力正相關
內部嵌入性對組織學習過程(知識獲取、信息傳播、信息解釋、組織記憶)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1)子公司所嵌入的內部網絡是子公司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相互作用和網絡聯系有助于知識獲取[19];(2)內部嵌入性在網絡成員之間形成了信任機制[20],被信任的知識更容易在子公司內傳播,因此促進了信息傳播;(3)內部嵌入性促進了網絡成員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提供了更有效的溝通方式,促進了交換信息的強度、頻率和寬度[20],因而促進了信息解釋;(4)內部嵌入性包括共同解決問題機制[21]。共同解決問題是子公司寶貴的經歷,促使知識存儲在子公司的組織記憶之中。
組織學習過程(知識獲取、信息傳播、信息解釋、組織記憶)對子公司范圍的作用體現在:(1)組織學習過程改變了組織的認知模式,修改了組織慣例和結構,改變了新想法產生的情境,從而促進了子公司對新機會的識別[22]。子公司通過開發新機會擴大經營范圍。(2)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經營,必須具有管理國際化經營活動的知識。子公司開展某項業務活動,必須具有從事該項業務的知識。組織學習過程通過信息的處理加工能夠促進子公司對開展新業務所需要知識的獲取、消化、吸收和應用,從而促進子公司開展新業務[23]。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認為組織學習過程在內部嵌入性與子公司范圍之間發揮中介作用,因此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3:內部嵌入性通過組織學習過程影響子公司范圍
假設3a:內部嵌入性通過知識獲取影響子公司范圍
假設3b:內部嵌入性通過信息傳播影響子公司范圍
假設3c:內部嵌入性通過信息解釋影響子公司范圍
假設3d:內部嵌入性通過組織記憶影響子公司范圍
組織學習過程(知識獲取、信息傳播、信息解釋、組織記憶)對子公司能力的作用體現在:(1)組織學習過程能夠促進子公司創新,提高創新能力和創新績效[24];(2)組織學習過程能夠使子公司及時處理內外部環境的信息,快速適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并迅速地作出反應;(3)組織學習過程加強了對實踐過程的全面理解,調整了經驗的節奏,促進了經驗積累、知識表達、知識編碼,能夠影響子公司能力演化[25-26]。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認為組織學習過程在內部嵌入性與子公司能力之間發揮中介作用,因此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4:內部嵌入性通過組織學習過程影響子公司能力
假設4a:內部嵌入性通過知識獲取影響子公司能力
假設4b:內部嵌入性通過信息傳播影響子公司能力
假設4c:內部嵌入性通過信息解釋影響子公司能力
假設4d:內部嵌入性通過組織記憶影響子公司能力

圖1 內部嵌入性對子公司發展的作用機理模型
(一)數據收集
本文選擇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作為研究對象。首先,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以及巨大且不斷成熟的市場,促使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不斷成長發展。其次,中國是轉型經濟國家。現有關于子公司發展的研究基本上集中于西方發達國家,基于轉型經濟國家的研究能夠豐富子公司發展的研究情境,有助于獲得新的發現。本文采用對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發放問卷的方式收集數據,問卷主要由子公司中高層經理來填寫,因為他們對公司的情況非常熟悉,共計收到119份有效問卷。樣本子公司來源于包括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的21個國家的跨國公司。子公司位于北京、上海、天津、山東、遼寧、黑龍江等多個省份和直轄市,涉及制造業和服務業等十余個行業。以上表明樣本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當調查問卷所有題項由同一調查者填寫時容易產生共同方法偏差問題。為了防止共同方法偏差的產生,本研究采取了如下措施:保護問卷回答者的匿名性;所有變量的測度均采用國內外文獻中廣泛使用的量表;將自變量和因變量作為獨立部分,并分置在問卷的不同位置。同時還采用Harman單因子檢驗的方法檢驗共同方法偏差,將問卷所用題項放在一起做因子分析,在未旋轉時提取的特征值大于1的第一因子解釋了變異的28.564%,并沒有占到多數,說明不存在著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問題。
(二)變量測度
1.自變量
對于內部嵌入性,本文結合Andersson, Bj?rkman 和Forsgren(2005)[27]以及Andersson和Forsgren(1996)[28]的研究,并經適當調整,用四個題項來測度,分別是子公司最重要的跨國公司內業務關系導致子公司在產品技術、制造技術、標準操作程序、業務行為(即從事業務的方式)等方面適應的程度。子公司內部嵌入性采用Likert—7 級評分法,“1”表示嵌入性很低,“7”表示嵌入性很高。樣本數據的KMO值為0.809,Bartlett球形檢驗值為325.481(p<0.01),因子方差累計貢獻率為78.701%。內部嵌入性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09。
2.中介變量
對于組織學習的四個維度知識獲取、信息傳播、信息解釋、組織記憶,本文參考Huber(1991)的研究,在對李正衛(2003)[29]和Tang、Shi和Bo (2012)[30]的量表進行適度修改后,采用15個條目進行測度,同樣采用Likert—7級評分法。知識獲取的測量條目包括:子公司鼓勵員工通過各種渠道從公司內部(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獲取知識;子公司鼓勵員工通過各種渠道從公司外部(中國市場)獲取知識;子公司激勵員工進行“干中學”,即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獲取知識;子公司從財力和其他資源上鼓勵企業的研發活動。樣本數據的KMO值為0.751,Bartlett球形檢驗值為93.630(p<0.01),因子方差累計貢獻率為55.519%,Cronbach’sα系數為0.719。信息傳播的測量條目包括:子公司內部同級部門之間經常進行信息交流;子公司上下級部門之間經常進行交流活動;子公司文化鼓勵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信息交流;子公司高層領導經常強調企業內部信息交流的重要性;子公司的組織結構有利于企業內部的信息交流。樣本數據的KMO值為0.807,Bartlett球形檢驗值為305.611(p<0.01),因子方差累計貢獻率為67.327%,Cronbach’sα系數為0.878。信息解釋的測量條目包括:子公司員工對公司的愿景或戰略目標有比較一致的認同;子公司鼓勵不同部門和員工對新信息達成一致理解;子公司各部門具有足夠的能力理解新信息。樣本數據的KMO值為0.640,Bartlett球形檢驗值為102.286(p<0.01),因子方差累計貢獻率為68.657%,Cronbach’sα系數為0.768。組織記憶的測量條目包括:子公司高層領導經常強調保存己獲的各種新信息,以便日后可能的需要;子公司的信息檢索工具和方法有利于知識查詢;子公司具有完善的基于計算機基礎的知識儲存系統。樣本數據的KMO值為0.559,Bartlett球形檢驗值為120.475(p<0.01),因子方差累計貢獻率為67.966%,Cronbach’sα系數為0.761。
3.因變量
關于子公司發展的操作化在文獻中并不多見。比較有代表性的是Benito、Grogaard和Narula(2003)的研究[14]。他們用兩個維度操作化子公司發展:
子公司所承擔活動的范圍
經營范圍=∑ai
ai=特定的活動i(研究、開發、產品或服務的生產、營銷/銷售、物流/分銷、購買、人力資源管理)。如果執行一項活動其值為1,不執行其值為0,所以該變量是簡單加總活動的數量。因此,范圍的數值從1(即單個活動單位)到7(即執行全部范圍活動)。
子公司執行特定任務或活動的能力水平

ci是外國子公司在從事特定活動i時能力水平的測量,由回答者在7級量表上選擇(1=很弱的能力,7=很強的能力)。因為能力水平的指標ci只對給定子公司實際承擔的活動ai進行計數,它提供了該子公司總體平均能力水平的測量。
4.控制變量
根據相關研究,本文選取如下控制變量:(1)子公司的年齡。以子公司的成立年數,即子公司從成立到現在的年數來表示子公司的年齡。(2)子公司的規模。以員工人數為標準對子公司的規模進行衡量。為了減少方差,本研究在進行統計分析時對員工人數進行了取對數處理。(3)母公司的集權程度。采用回答者對母公司集權程度進行主觀評價的方法,要求回答者在Likert-7級量表上對母公司的集權程度進行打分,“1”表示集權程度很低,“7”表示集權程度很高,“1”分到“7”分程度逐漸加深。(4)競爭性內部資源分配。競爭性內部資源分配是促進內部競爭的公司系統,它允許子公司對新的投資投標或創造一個系統使已存在的特許能夠由其他子公司爭取[31]。競爭性內部資源分配系統對子公司演化有重要的意義[11]。本研究以虛擬變量來表示跨國公司內部是否存在競爭性的資源分配。如果跨國公司內部存在著競爭性的資源分配,則虛擬變量為1,如果不存在競爭性的資源分配,則虛擬變量為0。
(一)描述性統計及相關性分析
表1列出了本研究主要變量之間的描述性統計與相關分析的結果。描述性統計包括均值和標準差。相關分析表明各主要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這些相關關系需要通過回歸分析進一步驗證。
(二)回歸分析
回歸模型中的解釋變量之間可能存在某種線性關系而產生多重共線性問題,影響回歸模型的估計結果。本研究計算所有回歸模型的方差膨脹因子(VIF),方差膨脹因子的數值均在0~10,且遠遠小于10,表明解釋變量之間不存在著多重共線性問題。
關于中介效應的檢驗,本文采用Baron and Kenny(1986)提供的三步回歸法驗證中介變量[32]。表2是回歸分析的結果。模型1是控制變量對因變量經營范圍的回歸分析。模型2是自變量內部嵌入性對因變量經營范圍的回歸分析。從模型2中可以看到,內部嵌入性對經營范圍的作用是不顯著的,假設1不成立。由于內部嵌入性對經營范圍的影響是不顯著的,中介效應停止檢驗,知識獲取、信息傳播、信息解釋、組織記憶都無法在二者之間發揮中介作用,故假設3a、3b、3c、3d都無法得到支持。
模型3是控制變量對因變量能力水平的回歸分析,集權程度的回歸系數是顯著的(β=0.197,p<0.05)。模型4是自變量內部嵌入性對因變量能力水平的回歸分析,內部嵌入性對能力水平的作用是顯著的(β=0.275,p<0.01),由此假設2成立。模型5是自變量內部嵌入性對中介變量知識獲取的回歸分析,內部嵌入性對知識獲取的作用是顯著的(β=0.329,p<0.01)。模型6是同時加入自變量內部嵌入性和中介變量知識獲取對能力水平的回歸分析。在模型6中,內部嵌入性的回歸系數由顯著變為不顯著,知識獲取的回歸系數是顯著的(β=0.377,p<0.01),表明知識獲取在內部嵌入性與能力水平之間發揮完全中介作用,假設4a成立。模型7是自變量內部嵌入性對中介變量信息傳播的回歸分析,內部嵌入性對信息傳播的作用是顯著的(β=0.435,p<0.01)。模型8是同時加入自變量內部嵌入性和中介變量信息傳播對能力水平的回歸分析,內部嵌入性的回歸系數由顯著變為不顯著,信息傳播的回歸系數是顯著的(β=0.461,p<0.01),表明信息傳播在內部嵌入性與能力水平之間發揮完全中介作用,假設4b成立。模型9是自變量內部嵌入性對中介變量信息解釋的回歸分析,內部嵌入性對信息解釋的作用是顯著的(β=0.304,p<0.01)。模型10是同時加入自變量內部嵌入性和中介變量信息解釋對能力水平的回歸分析,內部嵌入性的回歸系數依然顯著,但是回歸系數降低,顯著性下降,同時信息解釋的回歸系數是顯著的(β=0.407,p<0.01),表明信息解釋在內部嵌入性與能力水平之間發揮部分中介作用,假設4c成立。模型11是自變量內部嵌入性對中介變量組織記憶的回歸分析,內部嵌入性對組織記憶的作用是顯著的(β=0.251,p<0.01)。模型12是同時加入自變量內部嵌入性和中介變量組織記憶對能力水平的回歸分析,內部嵌入性的回歸系數依然顯著,但是回歸系數降低,顯著性下降,組織記憶的回歸系數是顯著的(β=0.479,p<0.01),表明組織記憶在內部嵌入性與能力水平之間發揮部分中介作用,假設4d成立。
(三)研究結果討論
本研究中的假設支持情況如表3所示。內部嵌入性對子公司業務范圍的影響是不顯著的。可能的解釋是,子公司經營范圍的擴大必須獲取當地的知識,開發當地的機會。盡管內部嵌入性也能夠為子公司提供知識,但是東道國在地理、文化、風俗等方面的差異使這種全球化知識在滿足當地市場需求偏好方面的作用有限,也無法開拓相應經營領域并發揮效用。

表1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與相關系數
注:**表示在p<0.01 的水平上顯著相關(雙尾檢驗);*表示在p<0.05 的水平上顯著相關(雙尾檢驗)。

表2 回歸分析結果
注:列示的是標準化回歸系數:*表示p<0.10,**表示p<0.05,***表示p<0.01。
本研究中內部嵌入性對子公司能力水平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說明內部嵌入性有利于子公司獲取和整合資源,從而提升其能力。內部嵌入性通過知識獲取、信息傳播、信息解釋、組織記憶作用于子公司能力,這與子公司知識轉移和吸收能力的研究文獻一致。內部嵌入性不僅促進了對子公司的知識轉移,也促進了子公司對知識的消化、吸收和應用,從而對子公司能力產生積極的影響。

表3 研究假設的檢驗情況
(一)研究結論
本文從網絡嵌入性視角分析子公司發展問題,構建了內部嵌入性、組織學習四個過程維度(知識獲取、信息傳播、信息解釋、組織記憶)和子公司發展的理論模型。通過對119家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的實證研究,發現內部嵌入性對子公司能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但對子公司范圍沒有顯著的影響。同時,知識獲取、信息傳播分別在內部嵌入性與子公司能力之間發揮完全中介作用。信息解釋、組織記憶分別在內部嵌入性與子公司能力之間發揮部分中介作用。
(二)實踐啟示
本文的研究結論對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一是內部嵌入性對子公司發展的作用體現在促進子公司能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對于子公司來說,要想提高其能力水平,必須增加其內部嵌入性,但是內部嵌入性對于擴大子公司的經營范圍無益。二是組織學習過程對于促進子公司發展和能力水平提高至關重要。子公司要想從其所嵌入的內部網絡獲取成長的好處,必須要觸發組織學習機制。同時在子公司發展中不僅獲取知識重要,對知識的吸收、存儲和應用同樣重要。因此,對于子公司來說,不僅要加強組織學習,還要完善組織學習的過程。
(三)研究貢獻與局限
本文的貢獻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揭示出內部嵌入性對子公司發展不同維度具有不同的作用,內部嵌入性能夠促進子公司能力水平的提升,卻不能促進子公司經營范圍的擴大。二是引入組織學習過程觀點,揭示出組織學習過程在內部嵌入性與子公司能力之間發揮中介作用,知識獲取、信息傳播、信息解釋、組織記憶是內部嵌入性影響子公司能力的中介變量。
本文仍然存在以下局限:一是由于對跨國公司問卷調查存在著比較大的困難,本研究沒有采用隨機抽樣,而是采用便利性抽樣。同時,樣本的數量盡管符合要求,但樣本量不是很大。二是本研究采用截面數據來驗證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未來可以采用面板數據來進一步驗證變量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
[1]朱順林. 基于網絡嵌入的子公司演化成長機制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學, 2012.
[2]鄔愛其. 集群企業網絡化成長機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3]GRANOVETTER M.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 91(3): 481-510.
[4]YAMIN M, ANDERSSON U. Subsidiary importance in the MNC: What role does internalembeddedness play? [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11, 20 (2): 151-162.
[5]CIABUSCHI F, DELLESTRAND H,MARTN O M. Internal embeddedness, headquartersinvolvement, and innovation importance i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11, 48 (7): 1612-1639.
[6]HAMEL G. Competition for competence and interpartner learning with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1, 12(S1): 83-103.
[7]LYLES MA, SALK JE. Knowledge acquisition from foreign parents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6, 27(5): 877-904.
[8]DHANARAJ C, LYLES MA, STEENSMA H K, TIHANYI L. Managing ta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transfer in IJVs: The role of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and the impact on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4, 35(5): 428-442.
[9]PARK B. What matters to managerial knowledge acquisition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High knowledge acquirers versus low knowledge acquirers [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0, 27: 55-79.
[10]HUBER G P.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 contributing processes and the literatures [J].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 2 (1):88-115.
[11]BIRKINSHAW J M, HOOD N. Multinational subsidiary evolution: Capability and charterchange in foreign-owned subsidiarycompanie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 23(4):773-795.
[12]ANDERSSON U, FORSGREN M, HOLM U. The strategic impact of external networks:Subsidiary performance and competenc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2, 23: 979-996.
[13]ASMUSSEN C G, PEDERSEN T, DHANARAJ C.Host-country environment and subsidiary competence: Extending the diamond network model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9, 40: 42-57.
[14]BENITO G R G, GAROGAARD B, NARULA R.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MNE subsidiary roles: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Nordic countrie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3, 34(5): 443-456.
[15]GARCIA-PONT C, CANALES J I, NOBOA F. Subsidiary strategy: The embeddedness component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9, 46(2): 182-214.
[16]ACHCAOUCAOU F, MIRAVITLLES P, LEN-DARDER F. Knowledge sharing and subsidiary R&D mandate development: A matter of dual embeddedness [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4, 23 (1): 76-90.
[17]RUGMAN A M,VERBEKE A. Subsidiary-specific advantages i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22: 237-250.
[18]GRANT R M. Prospering in dynamical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as knowledge integration [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6, 7(4): 375-387.
[19]YLI-RENKO H, AUTIO E, SAPIENZA H J. Social capital,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knowledge exploitation in young technology-based firm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22: 587-613.
[20]阮愛君, 盧立偉, 方佳音. 知識網絡嵌入性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研究:基于組織學習的中介作用[J]. 財經論叢, 2014(3): 77-84.
[21]UZZI B. 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 The paradox ofembeddednes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7, 42: 35-67.
[22]LUMPKIN GT, LICHTENSTEIN BB.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the opportunity-recognition process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5, 7: 451-472.
[23]劉井建. 創業學習、動態能力與新創企業成長支持模式研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11, 32(2): 127-132.
[24]吳 楠, 趙嵩正, 張小娣. 關系嵌入性、組織間學習能力與技術創新績效關系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9): 167-172.
[25]EISENHARDT K M, MARTIN J A. Dynamic capabilities: What are they?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21(10/11): 1105-1121.
[26]ZOLLO M, WINTER S G. Deliberate lear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J].Organization Science, 2002, 13(3): 339-351.
[27]ANDERSSON U, BJ?RKMAN I, FORSGREN M. Managing subsidiary knowledge creation: The effect of control mechanisms on subsidiary local embeddedness [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05, 14: 521-538.
[28]ANDERSSON U, FORSGREN M. Subsidiary embeddedness and control in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1996, 5(5): 487-508.
[29]李正衛. 動態環境條件下的組織學習與企業績效 [D]. 杭州: 浙江大學, 2003.
[30]TANG J X, SHI J, BO H F. Study on the influence to hotel continuous innovation ability by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J]. Tourism Tribune, 2012, 27(8): 36-44.
[31]WHITE R, POYNTER T. Strategies forforeign-owned subsidiaries in Canada[J]. Business Quarterly, 1984, Summer: 59-69.
[32]BARON R M, KENNY D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 51 (6): 1173-1182.
(本文責編:海 洋)
Internal Embeddedness, Learning Process and Subsidiary Development
PU Ming, BI Ke-xin
(SchoolofEconomics&Management,HarbinEngineeringUniversity,Harbin150001,China;SchoolofManagement,Harbi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arbin150040,China)
Focused on internal network embedded by the subsidiar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view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rocess, constructs the theoretical model for internal embeddedness influencing subsidiary development, and validates the hypotheses by using the survey of MNC subsidiaries in China. It indicates that internal embeddedness is beneficial to subsidiary competence, but not conductive to subsidiary scope. Furthermore, knowledge acquisition,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memory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l embeddedness and subsidiary competence respectively.
internal embeddednes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subsidiary; subsidiary development
2016-10-16
2017-03-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472057、71372179);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4YJC630025)
蒲 明(1976—),男,黑龍江綏化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戰略管理,國際商務。
F276.7
A
1002-9753(2017)04-01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