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璐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用幾個正方體搭成的幾何體的形狀。
2.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3.通過操作、觀察、想象、判斷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 :在實際觀察活動中,從觀察到的物體抽象出平面圖形。
教學準備:課件、立方體模型、方格紙。
教學方法:整節課主要采用觀察、發現、驗證等教學方法,強調多種教學方法的交叉使用和互相配合,重點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上課前咱們一起來玩一個猜謎游戲,猜猜圖中有幾個人,分別都是咱班的誰?(提前找班級三個身高、體重相差不多的同學拍三組照片,投影出示左側圖。)
生1: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
生2:張明、王紅……
師:看來同學們有很多異議,我們再來看下面的照片。(投影出示上面圖。)
生1:三個人。
生2:李麗、趙磊……
師:通過這張圖片我們確定是三個人了,可是具體是誰還有異議,那下面我們接著看。(投影出示前面圖。)
生:張明、趙磊、王紅。
師:我們都猜出了照片里的同學,剛才的三張照片照的都是同樣的同學,有什么區別呢?
生:一張是從左面照的,一張是從上面照的,一張是從正面照的。
師:在生活中我們要從多角度觀察物體,通常我們從哪幾個方向觀察物體?
生:從正面看、從上面看和從左面看。(教師板書:觀察物體從前面看、從上面看、從左面看。)
【設計意圖:從生活的實際現象引入新課,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和生活經驗明確研究主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研究興趣的同時,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p>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
師:這里有四個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三位同學分別從不同方向進行了觀察。我們一起猜猜他們都是從哪幾個方向進行觀察的。
生:小華從左面看的,小強從正面看的,小紅從上面看的。
師:你們同意嗎?在你們的桌子上也有四個小正方體,你也來試試搭出這樣的圖形觀察一下吧。( 生活動,師巡視指導。)誰愿意來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和觀察結果?(生展示作品。)
師:誰的觀察結果和他的一樣? (生舉手。)
師:這么多同學都和他一樣,剛才我們分別從正面、上面、左面觀察了同一個立體圖形,可觀察到的這些圖形都是一樣的嗎?
生:不一樣。
師:也就是說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是——
生:不同的。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對于同一物體從不同方向觀察形狀是不同的,觀察與想象是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不可缺少的要素。為下面的學習奠定基礎的同時,培養了空間觀念,提升了學生的觀察能力?!?/p>
2.開放思維,觀察不同立體圖形。
師:剛才我們一起觀察了這個由老師搭成的立體圖形,你們想不想自己試試搭出其他的立體圖形來觀察一下呢?(教師巡視,找幾個學生任意將四個小正方體拼擺成幾何體。)
師:我們看一下這幾位同學擺的立體圖形,咱們試試在方格紙上畫出這個幾何體從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狀。(生動手操作。)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開放、積極的學習活動興趣。讓學生個性化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3.小結方法。
師:我們已經觀察了三個不同的幾何體,結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嗎?那你們在想象的過程中有什么方法嗎?同桌討論一下。
生1:先確定集合體的長、寬、高。
師:從正面、上面和左側面分別看到的是幾何體的什么?
生2:從正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高。
生3:從上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寬。
生4:從左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寬和高。
【設計意圖:學生討論探究,教師幫助學生總結提煉方法,培養學生探索知識本質的習慣和意識,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對概念的總結。】
三、鞏固提高
1.基礎練習。
下面的圖形分別是小強從什么位置看到的?連一連。
從正面看 從左面看 從上面看
2.提高練習。
從正面看 從左面看 從上面看
【設計意圖:通過連一連、找一找、想一想和猜一猜的活動,使學生認知得到鞏固,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學生視野,掌握觀察物體的方法?!?/p>
四、提煉升華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獲嗎?
生:要全面觀察。
師:是的,觀察要全面。請看屏幕,看到這張圖片你有什么感受?
師: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再來看看,你又有什么發現?
師小結:有時候換個角度看,你會發現,人生原有另一番滋味,另一道風景。正如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p>
【設計意圖:通過跨學科的知識聯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美、感知美、欣賞美、追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