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順成
1.師生互動,改變粗心的習慣。粗心大意恐怕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最大的問題,為此,營造師生互動的查錯、糾錯的氛圍,引發學生自覺地審視做題過程,盡可能地自覺地反思學習歷程,這無疑能開辟一個嶄新的學習格局。同時,利用師生互動機制,努力提高學生的審題水平,有效防范讀錯題、抄錯題、看錯數字等諸多方面的低級錯誤發生,從而培養學生必要的審題習慣和審題技巧,使錯誤出現的幾率大大降低。
2. 批改作業,及時反饋。利用批改作業的機制,及時有效反饋問題。同時,積極建立《數學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評價的體系,讓學生成為自我評價的生力軍。因此,充分激活作業評價這根杠桿,以此來撬動學生審錯、糾錯的神經,可以讓學習更具活力。
3.定期說錯,克服定式造成的解題困難問題。學習遷移是學生學習層面的一種能力,但因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其思維定式式、慣性錯誤等會經常出現。因此,可以指導學生建立一本自己的“錯題集”,并利用合適的時機組織開展說錯匯報活動。一方面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錯誤習題,或收集來的錯題,另一方面展示教師對這些錯誤的解讀與思考,提出自己的新見解,或是應該吸取的教訓等。這樣就會引導學生養成自覺查錯、認真糾錯、反思問題等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