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斌
1.作業設計多點情趣。教師設計作業時應從“寫”的單一形式中走出來,將語文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活動中,與畫畫、游戲、制作、表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巧妙結合,把知識、技能的訓練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智力因素的開發融入其中,讓作業變得立體、生動起來。
2.作業設計多點探究。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大課堂,是一本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教材。教師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在作業中安排一些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深入探究。
3.作業設計多點層次。學生的智力水平有差異,學習能力有差異,傳統的采用“一刀切”“齊步走”辦法設計的作業,只會拉大這種差異。因此,教師要把握學生的知識現狀,設計不同難易層次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得到發展。
4.作業設計多點參與。一直以來,作業設計的主體都是教師,居高臨下地單方面向學生提出作業要求,學生只能是無條件地被動完成,學習主動性及創造性思維受到嚴重束縛。其實,學生的能力不容小覷,在作業設計時給他們留個位置,讓他們對所學知識點進行分析、探索,編寫體現自己思維的作業題,效果可能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