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花
[關鍵詞]多媒體 語文課 適“度” 和諧統一
一、多媒體讓語文課熠熠生輝
1.多媒體有利于創設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集“聲、色、畫、樂”于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于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讓他們在更多的時間內保持精神處于亢奮狀態,學生對課堂的興趣自然也就出來了。正如朱熹所說:“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由此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出學生一種強大的學習動力,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如《中國建筑的特征》一文,由于這篇文章專業性較強,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所以學習興致不高。在導入時,我選取了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有關中國建筑的圖片,學生從中感受到了中國建筑的精美與中國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便對課文產生了興趣。
2.多媒體有助于學生發揮想象力,充分理解文字內容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泉源。”想象能力能夠促進學生自身智力的發展。語文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廣袤空間,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更為學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3.多媒體可以擴大語文課堂的容量和外延
與常規手段相比較,多媒體可以加大課時的容量,增大教學密度,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課外知識的拓展和延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不可或缺的手段,運用多媒體可以將更多的課外知識傳遞給學生。
如在教學詩詞單元時,除完成課內知識的傳授外,還可以選一些適當的課外詩詞讓學生欣賞。如學完蘇軾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我們還可以欣賞他的《定風坡》和《江城子》,這樣就為學生學習古詩詞擴大了課堂教學容量,提供了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體現了課內外的有機結合。
二、多媒體美玉有瑕
1.課件容量太大,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時間
多媒體可以增加課堂信息的容量,但如果課件的內容太多,就會占用太多的課堂時間,由于每個課件的程序都是預先設計好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常常就墨守成規、循規蹈矩,只顧傳達課件預設好的內容,限制了學生的思想。而學生只顧機械地接受知識,獨立思考的時間受限甚至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
2.多媒體技術運用不當,課件設計質量不高
有些問題不是多媒體技術自身的問題,而是運用不當的問題。有的課件設計缺乏科學性與藝術性,如字體過小、數量過多、顏色花哨、屏幕背景顏色與文字顏色、圖形顏色不諧和,人為地招致屏幕的可讀性降低;課件內容重點、難點不突出,缺乏條理性,虛有其表;一味追求動畫及聲音效果等等。
這些都會淡化上課的內容,舍本逐末、喧賓奪主,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效果差。
3.視聽代替朗誦,束縛學生的想象力
高中語文教學是要培育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才能,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況且有的文章是非讀不能明其真理的,只有在重復朗誦的過程中才更容易使學生感受文學形象,揣摩作品言語,領悟作品的藝術價值。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關于打斗一段描寫,十分精彩,如果只是隨意播放一段視頻,而忽視學生對文本的深層次閱讀,便會束縛學生的想象力,影響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對文本的再創造。語文教學的藝術性受限。
三、使用多媒體。要把握好“度”
1.正確認識多媒體在語文課堂上的地位
語文這門靈活性比較強的學科,它沒有什么規律性可言,課堂教學過程是千變萬化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也需要教師隨機應變地顯示對課堂的調控能力,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不能不用,也不能濫用,必須將它與有效的傳統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根據課堂需要,適量、適當地使用。
2.課件的制作形式要把握好“度”
在制作課件時,要把握好度。課件背景不能太“花哨”,簡潔美觀即可;字體大小、顏色要恰到好處,不能影響學生對信息的接收;每一張幻燈片上的字數也要適中,不宜過多過密;如需展示圖片,也要控制其數量,選取最有代表性的即可。
3.課件的內容選擇要把握好“度”
語文課堂靈活性強,課件內容的選擇要保留課堂的靈活性。課件內容的設置應以突出課堂重點、難點為原則,準備的素材要多,將它用菜單的形式提供出來。在上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不宜把素材制作成固定的模式。
總之,運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完善和補充。在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過程中,教師要清醒地看到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和不足,結合語文教學的實際,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只有這樣,多媒體和語文課堂才能真正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