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瑚
摘 要:高中職院校圖書館藏書數量一搬,但由于受網絡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利用率(即流通率)不高。文章針對這一現狀進行思考分析,提出了如何有效提高促進學生閱讀,提高高中職院校圖書館藏書利用率的決策與建議。
關鍵詞:高中職院校;圖書館;藏書;利用率
高中職院校圖書館是辦學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各種知識信息的主要倉庫與集散地,雖然網絡條件和電子手段給師生獲取信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豐富的館藏圖書——即傳統的紙質書刊資料以其固有的實體性、保真性、穩定性以及閱讀無依賴性等不可替代的特質,仍然受到大多數師生的青睞。在高校,到圖書館去借閱書刊資料,依然是師生必不可少的課業。圖書館的借閱率所反映的書刊利用率,依然是洞悉一所高校學術氛圍與學習風氣的窗口和刻度。誕生于知識經濟與信息時代的高中職教育,由于育人目標和專業設置同社會經濟發展有緊密聯系,對資源信息的需求度更高。正因為如此,高中職院校普遍重視圖書館建設,除了逐步加強電子閱覽室和數字圖書館建設之外,還注重不斷補充和更新藏書,以滿足師生教學、教研與學習的需要。不少師生經常來館借閱,使圖書利用率保持一定的水平。從筆者所在的圖書館文科流通部看,去年11月至今年4月的統計數據看,書刊利用率維持在41%左右,這應該是一個與同類型圖書館大致相當的比例,但這不能算一個令人滿意的績效:從宏觀看,利用率還不高;從微觀看,各類圖書利用率不平衡;從學生的借閱行為看,還存在較為明顯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等等,只有正視這些問題,并分析原因,因勢利導,加以解決,才能真正提高圖書利用率,使寶貴的館藏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本文擬就這一問題,以廣西梧州財經學校的學生為關注對象,作一些粗淺的思考和分析。
1 藏書利用率的現狀及主要影響因素
1.學生借閱的情況不平衡。一是不同的學生有差別: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讀書的目的性、專業性很強,借閱的頻率也較高,這部分學生約占三分之一強,這是借閱的主力軍。但與此相對的是另一種極端狀況:一部分學生很少到圖書館借書,這部分學生約占30%左右(他們可能通過其它方式閱讀)。據借閱記錄,少數學生三年期間從未借過書。這是影響借閱的最直接因素。還有不少學生借閱目的性和計劃性都不明確,面對開架借書這種形式,東瞧瞧,西看看,興之所至,隨意取舍;借得快,還得也快,二是不同年級的學生有差別:一搬來說,年級越高越愛讀書。優期是二級,三看級的學生,對學校圖書館的情況已相當熟悉,對自己借閱的計劃性也較強,已積累掌握了一定的借閱經驗,因而借閱比較積極主動;而低年級的學生,特別是新生就顯得差一些。三是不同專業的學生有差別;整體看,理工、電子學、職業、藝術專業學生的借閱積極性高一些,當然這只是總體態勢,具體到每個學生,不能一概而論。
2.書刊利用的情況不合理。一搬來說,學校圖書館藏書種類與專業設置有明顯的對應關系,那么,合理的利用率應該反映這種對應關系。但現實情況并不是這樣。在各科類的圖書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幾個專業的書刊利用率較為合理外,其它門類的書刊往往借閱率較低。借閱率最高的,是文學類書刊:小說、散文、詩歌、文藝或文化叢書;以及人物傳記、軍事體育知識等書刊,尤其是一些暢銷書,如當紅作家學者的著作、熱播電視劇的文本等等。
3.圖書館藏書不能滿足需要。由于受書價上漲的影響,有限的購書經費能買到的書越來越少,有時只能忍痛割愛,買些“特價書”,數量是有了,但質量又受影響,必須承認,這是影響讀者借閱積極性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2 對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1.學生自身自主讀書的素養有欠缺,由于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不少學生進入高校后,反倒“不會”讀書了——面對書的世界,他們有些茫然、被動、他們的閱讀觀念、方式、方法,興趣和習慣一下子適應不了圖書館這種新的學習環境。
2.學校老師和圖書館管理人員對他們進行閱讀引導不夠。正因為缺少了必不可少的入門向導,致使他們不大清楚圖書館的藏書情況,也不十分懂得怎么利用圖書館,怎么選書、借書、讀書,于是便出現了上面所說的盲目性。最后,學校對圖書館貯藏書的經費投入有限,書價上漲,制約了藏書的數量和質量,讓學生感到可讀可借的書不豐富,自己要的書往往找不到,這就必然削弱了圖書館對學生的吸引力。
3 提高藏書利用率的方法對策
1.基本途徑提高圖書館藏書利用率,是高中職院校提高圖書館信息服務水平,進而提高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的客觀要求,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切實轉變觀念、調整思路,因勢利導,創新方法,優化服務,有針對性地消除上述不利因素的影響,才能真正使藏書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升,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實質是“人本”觀念,對于學校來說,就是“生本”觀念,對基內涵的形象表述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體現在圖書館服務上,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千方百計辦好圖書館,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的提供優質的圖書資源,筆者認為,這是提高藏書利用率的基本途徑。
2.基本方法強化引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實踐證明,對學生的閱讀引導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對新生進行閱讀培訓,內容是介紹圖書館的布局和藏書情況,指導借閱方法和步驟,介紹閱讀方法,推薦書目等等,突出對學生閱讀方法的傳授和閱讀能力的培養。這就好比給了學生一把進圖書館的鑰匙和一張閱讀的“路線圖”,使學生心中有數,增強了他們的信心和自覺性,收到了顯著的效果,老師給學生開出必讀書目和閱讀計劃,進一步增強了學生閱讀的計劃性和積極性,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應該堅持和推廣。
3.創新服務,優化學生的閱讀環境。處在信息時代的高校圖書館,其服務觀念、服務模式和角色定位都發生了革命性轉變:從“讀者服務”轉向“協調、合作、共享”;從“綜合服務”到“個性化服務”;從熱情周到的“服務員”到積極主動的“信息導航員”。作為圖書館管理人員,我們一定要適應這一轉變,以創新的意識,優質的服務,為學生提供優良的閱讀環境,可以探索多樣化的服務方式:如新書推介、讀書討論會(報告會、交流會),書評、評選“讀書之星”、推薦“我最喜愛的一本書”、讀書知識競賽等各種活動,激發、調動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和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及質量,讓學生以讀書為榮,以讀書為樂。把他們吸引到25萬萬方數書海中來。還要注重交流溝通,運用座談會、問卷調查、個別交談、統計分析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要求和意見,掌握閱讀動態,不斷改進圖書館管理服務工作,為學生讀者服務。切實增強學戶。
4.加大投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但總的來說,原有的圖書良莠不齊,有些已遷時,沒過時的也和新興的專業不配套;新采購的圖書因為價格上漲,數量和品種尚不能滿足需要。因而,加大購書的經費投入已成為高職院校圖書館的一種十分現實的要求,經費安排要考慮書價上漲的因素而同比增加,購書數量和質量要服從專業設置和能力培養的需求,要及時采購科技、人文新書,隨時剔除過時的舊書,保證藏書的數量的質量,使書庫變得新鮮、豐富、具有吸引學生眼球和心靈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劉培俊,張惠梅,論圖書館的服務補救
[2]王瑛。韓永吉,姚建實,試論現代教育與高校圖書館的建設[j]現代情報
[3]李希明,李廣德,鄭子俠,傳統模式的轉化與圖書館的發展[j]中國圖書館學報
[4]李詩棋。高校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策略
[5]王靖,高校圖書館網站個性華服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