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高校圖書館紙質和數字兩種文獻資源的利用現狀,并提出在網絡大環境下提高高校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利用率的幾點思考建議。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紙質文獻資源;數字文獻資源
文獻資源分為紙質文獻資源和數字文獻資源,隨著網絡越來越方便快捷,讀者獲取文獻信息的渠道也變得多樣化,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也從以紙質文獻為主,發展到紙質文獻與數字文獻并重。
1 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利用現狀體現在下面兩個方面
1.1 紙質文獻資源所占空間面積大、消耗人員多、且利用率持續降低
高校圖書館經過若干年的積累,館藏基數就較大,又隨著近些年一些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為了滿足教育部評估要求,各校紛紛加大文獻購置經費投入和文獻采購力度,導致了館藏文獻急劇膨脹,很多高校又因存儲空間不足而擴建新館,增派人手管理紙質文獻資源,卻因大量館藏文獻老化,缺乏新鮮度,而在網絡環境下,讀者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使得紙質文獻資源利用率呈下降趨勢。如何激發館藏資源活力,提高紙質文獻資源利用率,充分發揮紙質文獻資源的作用,是圖書館館員面臨的一個迫切的問題。
1.2 數字文獻資源的發展勢頭迅猛,但對讀者的獲取能力有要求
數字化文獻資源因自身不受空間環境限制、獲取便利、更新速度快的特點,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憑借著網絡的便利條件,電子設備的普及和更新換代,讀者們隨手一部手機或是電腦就能快速獲取自己想了解的信息,但這些信息多是碎片式且真實性缺乏考究,而圖書館內有參考價值的數字文獻資源,卻因大多數讀者未能掌握科學有效的檢索方法,對真正有價值、且能提高其學習和研究能力的數字文獻內容獲取較少。而近幾年,高校圖書館注重數字文獻資源的建設,利用率雖逐年上升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 網絡環境下提高高校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利用率的幾點思考
數字化文獻資源固然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紙質文獻資源的利用價值還是不容小覷的,高校圖書館在網絡環境下,應從讀者的實際需求出發,以網絡技術為支撐,提高讀者獲取信息的能力,激發讀者的閱讀熱情,讓讀者成為提高圖書館文獻資源利用率的主要推動者。
2.1 多管齊下的科學開展紙質文獻資源建設
2.1.1 利用網絡條件建立薦購平臺。
這兩年高校圖書館采購量已歸于穩定,在有限的經費條件下,圖書館的采購應以讀者需求為導向,合理調整購買文獻資源的比例和形式,使館藏文獻資源建設有針對性,有實用性和可流通性。
2.1.2 圖書館改變管理模式,走出去將讀者引進來。
現階段大學生對圖書館的主要利用表現為:利用圖書館的空間環境設施自習;借閱消遣性圖書;查找資格考試資料、論文資料或考研資料,而學術研究型用戶則很少。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現有的教育制度造成的。
現在很多高校在推行教育改革,針對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提出改革方案,讓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性,改變被動獲取知識的格局。此時的圖書館也要憑借自身特點,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做出思考和改變,改變現有重藏輕利用的格局,利用自身的空間環境特點,圖書館館員發揮其自身主觀能動性,走出去將老師和同學引進來,發揮圖書館第二課堂優勢,對老師實行信息服務,引導其到圖書館開展教學,讓圖書館大量教學資源直接參與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使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和教育功能得到發揮。讓現有紙質文獻資源活起來。
2.1.3利用網絡開展形式多樣的圖書推廣活動
舒適的閱讀環境和閱讀氛圍是圖書館獨有的先天條件,圖書館需要利用好這一前提條件開展形式多樣的圖書推廣活動。
一般高校圖書館館藏量少則幾十萬冊紙質文獻,上百萬冊的占多數,如此龐大的館藏文獻資源,就算每年有幾萬冊的新書入庫量也如同石沉大海,很難體現出變化,再加上讀者閱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的特點,往往會出現許多優秀的圖書無人問津而他們所需的圖書或學習資料無跡可尋的尷尬情況,由此可見,紙質文獻資源宣傳力度的大小,直接影響高校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資源的利用率。
網絡環境給圖書館提供了打破傳統服務方式的手段,圖書館館員通過微信、微博、百度貼吧等方式開展創新式服務,加強紙質文獻資源的推薦工作,圖書館設立好書推薦、經典讀物推薦、新書推薦、讀者推薦、專家推薦、線上圖書共讀和交流。這些推薦的圖書涵蓋各個知識領域,為讀者的不同閱讀愛好提供多樣化選擇。讀者看了相關宣傳后,對紙質圖書就會產生興趣進而閱讀。通過共讀和交流可以加深讀者的閱讀理解,提高閱讀的深度。
2.2 創新服務模式,進行數字文獻資源推廣
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4%,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64.0%。其中數字閱讀是亮點,首次明顯超過紙質閱讀。其中成年國民網絡在線閱讀閱讀率首次過半,達到51.3%;成年國民手機閱讀率最高,達到60.0%;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及光盤閱讀等都呈增長態勢。[1]由此可見,網絡環境下數字化閱讀方式,必然催生新型數字圖書館的出現。傳統高校圖書館如何順應時代需求,加強數字化文獻資源的建設,需要從下面兩方面入手:
2.2.1 加強培訓進行圖書館數字文獻資源推廣
因近幾年教育部評估將數字圖書也納入評估要求,各高校也緊跟時代步伐,加快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但這些豐富的數字資源并不被學生所熟知,特別是一些學術性的數據庫,讀者在使用上還存在問題,這就造成了圖書館的大量數字資源閑置浪費,利用率不高。
針對這一現象,高校圖書館需注重圖書館員自身能力的提高,除了開展入館教育和文獻檢索課之外,還應有針對性的開展數據庫資源利用講座。讓更多的讀者了解數據庫,并熟練的利用數字資源。
2.2.2建立數字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平臺,提高其利用率。
因數字文獻資源的購置經費昂貴,且還需后期維護。各高校圖書館雖然在數字資源的經費上有所提高但仍有不足,有一些有需求但需求量不大的數據庫資源,這時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建立數字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平臺,利用文獻傳遞等方式來減少經費投入,提高數字資源利用率。
2.3 紙質文獻資源與數字文獻資源實行共存互補、共建共贏
網絡化的進一步普及勢必影響讀者對紙質文獻資源的利用,近幾年來數字閱讀雖在不斷上升趨勢,但大規模地文獻資源數字化并不能完全的取代紙質文獻,這一趨勢會促使圖書館館藏成為傳統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共存互補的混合體。館藏結構的改變,勢必讓高校圖書館對兩種文獻資源合理的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1合理規劃館藏結構,實現共建共贏。
合理規劃館藏紙質文獻資源與數字文獻資源的結構,尤其要關注紙質圖書與電子圖書入藏比例,以及不同載體圖書的品種、數量,盡可能避免不同載體的文獻重復入藏。
2.3.2 根據讀者借閱需求,實行共存互補。
注意讀者閱讀傾向,經常開展不同形式的調查,注意不同類型、層次讀者的閱讀傾向。以讀者需求為導向,靈活調整采訪工作策略,使紙質和數字文獻資源共存互補。例如,熱門小說等借閱率高的圖書,因館藏紙質文獻資源有限,經常出現一書難求,排隊等候的情況,此時就可以通過電子書進行補充。
在網絡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資源數字化給我們高校圖書館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在這場大變革下,每一個圖書館員都不應墨守陳規,故步自封,需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文獻資源服務的質量,適應新形勢下的高校圖書館需求,提高館藏紙質和數字文獻資源的利用率,更好的服務讀者為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第13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http://www.ccdy.cn/xinwen/shehui/xinwen/201604/t20160419_1211566.htm
2.于新國.高校圖書館開放獲取數字化文獻資源建設戰略思想與規劃研究[J].科學文獻信息管理,2016(3):33-37
3. 王立新.讓大學生走進圖書館的策略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0(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