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仁近
我與老伴兒退休已經(jīng)15個年頭,天天有干不完的事情,沐浴在黨的陽光下,過著溫馨和諧的舒適生活。每天到公園轉(zhuǎn)一轉(zhuǎn)、坐一坐、走一走,欣賞美景的同時,也有許許多多的美麗故事映入眼簾,讓我對老年生活寄托著無盡的向往。
在水上公園進門不遠處,有個百米長廊,進去之后的第一個亭子里,基本上固定為京劇票友唱戲的專用場地。不管春夏秋冬,也無論天氣好壞,總會有十幾個京劇愛好者帶著非常現(xiàn)代化的音響設(shè)備,在那個亭子里唱京戲。青衣、花旦、老生、老旦、小生、花臉等各類行當,各種京劇流派,應(yīng)有盡有,精彩紛呈。可貴的是,無論觀眾多與否,唱戲的京劇愛好者都認真對待,有板有眼,就像正式專場演出一樣,底氣十足地一段段唱起來。那情景,那場面,那氣派,那韻味,可以與舞臺上的正式演出媲美,可以與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的《過把癮》節(jié)目媲美。有人告訴我,能夠在這個亭子里唱戲的京劇愛好者,都是有來頭的,要不是名票,要不就是一直苦練京劇中做念唱打的好手,具有很高的水準,粉絲也很多。
我雖然不會唱戲,但是我酷愛聽戲。每每到了水上公園,就早早地在亭子里占兩個位子,與老伴兒一左一右端坐著品味京劇的無限魅力。我與老伴兒都喜歡聽現(xiàn)代京劇,只要有京劇愛好者出場唱現(xiàn)代戲,諸如《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我與老伴兒就會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在場的戲迷也就隨著起勁兒地拍手叫好,一片喝彩聲。笑聲、掌聲、叫好聲,連成一片,整個長廊里成了歡樂的海洋。
唱戲的人經(jīng)常更換,但是觀眾當中卻總是有些鐵桿粉絲,始終如一地聽戲,不忘初心,樂此不疲,給予那些唱戲的京劇愛好者熱烈的掌聲。為那些京劇愛好者的精彩演出表示一片敬意。在眾多的粉絲中,我與老伴兒總能見到一位坐在輪椅上聽戲的老人。有時候,這位輪椅上的老人離我很近,我就與他聊天。我說:“老先生,您是怎么來的?”老人答道:“是女兒推著輪椅送我來的!”我說:“老先生,您好福氣啊!”老人笑著說:“是呀,我女兒可孝敬我呢,我喜歡聽戲,女兒不嫌麻煩,天天推著輪椅把我送到這里來聽戲,我高興啊!”我問老人:“今年高壽?”老人笑著:“整整90歲啦。”我又驚又喜,心里默默地念叨:“瞧這精氣神,哪像這么高齡的老人啊!”是啊,聽戲的老人,因為女兒的關(guān)照,孝心,善良,心里高興啊!因為常年在公園聽戲,呼吸著新鮮空氣,陶醉在京劇美妙的旋律之中,健康長壽,乃是必然!
過了一段日子,我又到水上公園長廊里聽戲,不一會兒,一位大約花甲之年的女同志推著輪椅來到亭子前,我一下子就看出是那位聽戲的老人。我便主動走下臺階,幫助那位推輪椅的女同志把輪椅搬到亭子里,讓那位女同志把老人扶到輪椅上坐穩(wěn),然后聚精會神聽戲。借此機會,我與那位推輪椅送老人來公園聽戲的女同志交談。她告訴我,這位老人是她的父親,從年輕時候就喜歡聽戲、看戲,也能夠自己唱上幾段。每每飯后,就到居室里的陽臺上唱幾句,過把癮,覺得唱上幾段京劇就能夠睡個好覺。女同志說:“老人身體不算太好,年紀大了,走路相當不容易,出來一趟很費勁兒,我們做兒女的就應(yīng)該盡可能滿足老人的需求。一方面,讓老人呼吸新鮮空氣,曬曬太陽身體好;另一方面,坐在輪椅上聽戲,邊聽邊小聲哼幾句,圖個讓老人生活快樂,延年益壽。”女同志的一席話,讓我為之感動。她真的是一位孝女,一位讓人仰視的善良者。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傳統(tǒng)美德,這就是不管兒女多大年紀,在父母面前永遠是個孩子,總是應(yīng)該時時刻刻孝順父母,孝順老人。
每每到水上公園第一個亭子聽戲,我總能夠看到這一幕:一位花甲之年的女同志推著老人來到亭子里聽戲。這似乎已經(jīng)形成習慣,看見了,我坐在那里聽戲就踏實;看不見,我就似乎缺少了些什么,心里總是惦記著這父女倆,總是在環(huán)顧四周,看看那位老人是否又坐在輪椅上高興地聽戲?
前不久,我又在長廊的第一個亭子里聽戲,聽著聽著,我忽然又想起了聽戲的老人。環(huán)視四周,眼睛轉(zhuǎn)動了好幾圈,也沒能夠看見這位坐在輪椅上聽戲的老人,更沒有看見那位推著輪椅讓她的父親來聽戲的女同志。我似乎有點兒失落,不知道下次再來聽戲,能不能見到這位坐在輪椅上聽戲的老人。眼眶里不禁濕潤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