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朝霞
【摘 要】“綜合與實踐”是以問題為中心,以活動為平臺,引導學生綜合應用已有知識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自主參與、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綜合與實踐”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數學素養。
【關鍵詞】綜合與實踐;應用知識;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
“綜合與實踐”是以問題為中心,以活動為平臺,引導學生綜合應用已有知識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自主參與、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綜合與實踐”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數學素養。下面就如何進行“綜合與實踐”的教學說說自己一些淺顯的認識。
一、在交流中確定研究的思路和方案
綜合與實踐活動要求在動手操作之前,必須對“如何做”“怎么做”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案。比如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的“設計秋游方案”一課,主要目的就是使學生在設計秋游活動方案中,解決確定合理租車的策略和合理購買門票的策略,以及準確計算各種關于整數的運算。在這一系列活動中,老師除了關注解決合理租車和購買門票的知識、方法等問題的落實外,還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學生能否積極地參與設計、思考秋游的實踐活動的全過程,是否積累了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是否在思考購票、租車的現實數學活動情境中增強了應用意識,提高了應用能力。教師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去過水上人家嗎?如果我們全班一起去水上人家游玩,你認為關鍵要考慮那幾個問題?”引出孩子們的思考:(1)景點門票每張多少錢?(2)有幾個景點,每個景點需要游玩多長時間?(3)坐什么交通工具,路上需要多長時間?等,“我們該如何設計出游活動方案呢?”引發孩子們自己嘗試經歷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對比、整體策劃、統籌安排、優化設計的全過程。策劃好課內活動和延伸到課外的活動,安排好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教學內容等,使實踐活動呈現科學性、趣味性、多樣性。使孩子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能思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結合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經濟意識。
二、在探究中加強活動過程的控制與指導
綜合與實踐活動中不能缺少教師精心的設計和有效的指導。綜合實踐活動解決培養學生實踐活動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形成數學素養。在活動中學生既要個體探究學習又要小組合作學習。既要有學生主體性的充分體現,又要加強教師對活動過程的控制與指導!例如設計秋游活動方案中在計算兩個老師帶領61名學生租車費用怎樣最經濟中,學生計算:
2輛空調大客車:460×2=920(元) 45×2=90(人)
3輛普通客車:220×3=660(元) 21×3=63(人)
4輛中巴車:170×4=680(元) 16×4=64(人)
1輛空調大客車+1輛中巴車:460+170=630(元) 45+21=63(人)
920>680>660>630,所以乘坐1輛空調大客車+1輛中巴車最便宜。
這一活動內容,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得出多種不同的包車方案,然后老師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分析、比較,得到最佳方案。學生在一次次嘗試中慢慢感悟到,租一輛車的費用如果平均分攤到每個人身上時那個合算,那么就先考慮坐這種車,而且兩種車搭配用,盡可能的讓空余座位少點就會更經濟、更劃算。
對小學生來說,解決問題往往憑借自己的經驗進行,教師要適時指導,幫助他們歸納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之前,明確如何做,怎樣做,以及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和采取的對策。如在學習《粉刷圍墻》一課時,老師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學校為了美化校園,征集粉刷學校圍墻的最佳方案。你們認為粉刷圍墻要考慮哪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在設計方案時想到粉刷墻壁時的多重因素,比如對于粉刷的面積、預算材料費和粉刷圍墻人工費等方面由于小學生年齡和生活經驗的影響會考慮不周密。這時教師要提醒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的面被擋住了,則不需要粉刷,這些面就不需要計算在內。這樣,在過程的實施中,學生不僅能從學習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在今后碰到類似的問題,他們就會憑借本次活動經驗,尋求最佳的策略和方法,周全考慮。真正培養了學生依據實際情況,綜合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在評價中凸顯實踐的過程和結果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充分發揮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的作用,必須重視評價。在評價主體上,由注重單一評價向多元評價的轉變。讓學生自評、互評,在此基礎上教師恰當地進行評價,客觀地分析活動中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在肯定與建議中樹立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信心。在評價內容上,由注重知識向關注人的全面發展轉變。在評價形式上,由單一形式向多種形式轉變。在評價過程上,由注重結論向強調過程轉變。同時教師要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活動方法、策略等進行等級加描述性的客觀評價,讓教學評價在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中真正起到導向和監控的作用。
“綜合與實踐”是充滿著探索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的一類學習活動,它不僅拓寬了教師的視野,沖破了原有教材的束縛,而且它為學生學會獨立探索提供了廣闊的天空,“綜合與實踐”向我們教師原有的知識觀、教學觀、評價觀提出了挑戰。讓我們借助綜合實踐課讓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跳得更高、飛得更遠。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
[2]袁志瓊.“綜合與實踐”教學初探.《小學數學教育》,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