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巧珍
【摘 要】在知識經濟、人際交往頻繁的今天,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能力;口語交際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然而,我們農村口語交際課訓練效果不佳,學生“金”口難開。于是為了上好農村小學口語交際課,我致力于探討如何提高農村小學口語交際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結合實踐,我通過“魅力”話、著眼課、實踐聯動、注重評價四種策略嘗試在口語交際課中打開學生“金”口,從而“激活”農村口語交際課。
【關鍵詞】農村小學;口語交際
《語文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因此新課程中的口語交際課顯得尤為重要,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不被教師所重視,特別在農村小學,“口語交際課”常常遭遇冷場,教師“舉步維艱”,課堂處于“靜音”模式。那么,如何讓學生“金”口常開,“激活”口語交際課呢?以下是我個人教學中的一些體會與方法:
一、“魅力”話題,讓學生口“開”始來
高年級的“口語交際”知識內容雖然是著重于能力的培養,但是其中仍偏向城市化、成人化的話題。例如第十一冊《小小導游員》,農村的學生對什么叫導游較生疏,根本無從談起,更沒有交際的興趣。因此,我立足生活,著眼農村,把教材的教學要求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重新整合、變通。于是,我在交際課前,利用課余時間帶學生到田野上欣賞農田建設,飽覽農民的豐收景象,學生很自然地議論紛紛。把自己的所看、所聞及所想都融于大腦中。然后,我把這個小活動帶到交際課中,我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剛才,我們欣賞了家鄉田野優美的風景,你們能把看到的景色向大家介紹嗎?這一回,同學們紛紛舉手,而且說得有理有據,真像一個小導游。這樣,達到了交際的目的。
二、著眼課堂,讓學生感覺“開口”有趣
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是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其間語言住處交互來往,成雙向或多向互動狀態。創設情境,能讓兒童從感受、體驗形象中開始,而兒童在感受、體驗形象時,觀察的客體和詞語之間就會建立相應的聯系,會使詞語與形象溝通起來,同時,語言與思維也隨之發展。
1.情境描述。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通常是由問題產生的,并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教材中有些內容也提出一定的問題,這些語言文字經過老師的口頭描述會更形象的進入學生的大腦,激活學生的思維,產生強烈的表達欲望。例如《發現孩子有缺點,該怎么辦》一課,上課開始,我描述了這樣一個情境:我們班有一位好同學,他學習勤奮,成績很不錯,各項活動總是出類拔萃,從不輕易犯錯誤,可是他做了錯事,總不承認,你們說該怎么辦呢?學生一聽幫老師解決問題,思維活躍,紛紛說出許多見解。這樣一下子就進入了問題情境,把口語交際回歸生活體驗,打開學生的話匣子,學生就會產生積極的交流欲望。
2.親身體驗。生活是口語交際的源泉。再現生活仲的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模擬的情境中觀察、說明,是增強學生體驗、激發思維的口頭表達的環境條件和動力源。例如《購物講價》中,我首先讓學生把課桌擺成商場貨柜形式再擺上一些物品,然后要求各組分工,(顧客和售貨員),要求“顧客”每人要買一件物品,“售貨員”壓迫熱情待客,看誰買的最便宜,再說購物所得。這樣學生角色意識得到發展,參與興趣很濃,交際更為活躍。課余,我布置學生利用雙休日陪父母到商場、市場或農貿等去購物,激活學生思維。
三、實踐聯動,讓學生有“開口”機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不斷發展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習慣。在一部分學生在交際時出現了不會說的現象,致使說話時磕磕碰碰,詞不達意。發展、規范語言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必須在交際實踐中規范語言,在互動中發展語言。
1.結合教材讓學生講規范語言。教師是課堂的傳授者,更是學生的學習伙伴。“口語交際”中教師必須從“說話能力”上對學生的言語進行指導、修正,并做好典范。《接受健康的小常識》中,我先向同學們接受預防感冒的方法,從而引導學生明白必須說清楚要預防什么,治療什么,用什么藥(方法),注意把藥名、藥量介紹清楚。這樣,學生就很有興趣地向大家介紹管用的自家秘方。
2.給學生一個實踐練說的平臺。面向全體,生生互動是最好的形式,我經常組織學生同桌之間,小組之間互說互議,全班再說再議,讓學生在問、說、評、議、辯中互動交流 。各自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在交際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聽說習慣、發展交際語言。
四、注重評價,讓學生敢于開口
口語交際是一個多向互動過程,在互動中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能闡明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還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傾聽能力和應對能力。
1.讓學生感受成功。口語交際教師的評價應該以肯定和鼓勵為主,以自己寬大的胸懷去呵護學生在交際中的細微進步。在上《購物講價時,發現有同學認真挑選貨品時,我總是鼓勵他們,“你觀察得仔細!”又例如有同學補充別人的話時,我總是稱贊:“你說得真棒!”發現同學細心聆聽別人發言時,我有肯定地說:“你聽得多認認真啊!”這樣激勵性的語言,使學生感受到被賞識,看到自身在交際中的價值,增強交際的信心。
2.樹立學生自信心。在交際中,常有些同學沉默不語,有些同學詞不達意,我常常走進他們,與他們講心事、談心得,再用名人名言教育他們,喚醒他們的自信心,并在交際中注意觀察,有意識地提供機會,多加鼓勵與肯定,這樣,就會打開學生的話匣子,想說、敢說的學生就會越來越多。
總之,口語交際能力是素質教育和21世紀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要求,學生生活在作為“地球村”的“村民”,與人交往機會無處不在。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在課堂中發掘口語交際的豐富素材,而且要在生活實踐中對口語教學得到鞏固與延伸,這是口語教學的終極目標。只有教師準確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創造寬松、愉悅的交際環境,農村孩子同樣學得活,講得活,才能達到交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