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慶杰
摘要:公證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一個重要標準,同時它還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有序發展的有力保障,本文將結合實際對于公證行業的職業道德建設展開討論,以求與公證同行們共同進步,努力創造無愧于社會與人民的新業績。
關鍵詞:公證 出于公心 堅持公正 確保公信
中圖分類號:D926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6-0085-01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社會轉軌政府職能轉變的歷史性時期,這促使公證機構有了更加廣闊的施展空間,為公證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同時也給公證工作者們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這就要求文明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因此公證必須出于公心、堅持公正、確保公信。
一、公證——出于公心
何為公心?即是服務于公民大眾的心,公心是做好公證工作的前提保障。首先需要明確宗旨,公證工作的宗旨就是減少訴訟,預防糾紛的發生,保護自然人、法人與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其次要認清性質。我國的《公證法》有明確的規定,公證機構就是證明機構。公證單位的工作就是具有預防作用的司法證明活動,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是一種防患于未然的行為活動,公證機構的存在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次,需要工作人員放正自己的位置,公證員是獨立的第三方代表,它既不同于公務員,公務員代表了政府;又不同于律師,律師代表的是委托人;公證員是獨立于這些之外的,以第三方的角度進行工作,依法行使其職責,他在整個的公證活動過程中是完全中立的“局外人”的角色。
二、公證——堅持公正
何為公正?公正即做到公道中正。公正是公證工作的靈魂,公證工作如果不能做到公正,那么公證又從何談起?如何保持堅持公正?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遵守法律,尊重事實。我國《公證法》在第3條已經明確指出,公證機構辦理公證,應當遵守法律。不僅要遵守《公證法》,還需要遵守其他的相關法律法規。公證機關除了需要遵守法律法規之外,還需要尊重事實,對于申請公證的事項,一定要對當事人提供的證明材料反復審查、核實,以確保其真實性。其次堅持公正需要講程序,負責任。我國《公證法》第四章對這一問題也有明確,對于公證的程序,講了11條,更是用第六章講了法律責任,共講了4條。為什么《公證法》用整章的內容來講程序與法律責任,就是告訴公證人員,要嚴格按照程序進行公證活動,以確保這一活動的真實性、客觀性與公正性,否則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這個法律責任不止是約束公證機關與相關工作人員的,同時還約束著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如果不能按照法律規定提供相關材料,并保證其真實無偽,也是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的,最后要把握“度”、確保“中”。度即為程度;中,即為中正。度與中,綜合來講,就是說在一個完整的公證工作過程之中,要做到不偏不向,保持中立態度,依據事實辦事。
三、公正——確保公信
何為公信?公信就是取得大眾信任,社會的信任。公心是公證工作的前提保障,公正是其靈魂,公信是公證存在的價值。法律規定的證明單位,假如沒有沒有公信力,那么還有什么價值繼續存在呢?因此要想確保公信,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樹立良好公信形象。我國《公證法》第二章是專門講公證機構的,一共講了9條;第三章是用來專門講公證員的,也是講了9條。這一共18條對于公證機構與公證員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這些要求也是十分嚴格的,公證機構與公證員應該嚴格按照這些規定來做好自身建設,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真正使自己成為值得信任的可靠單位與證明人員,使可信成為公證機關及公證員的標簽。
(2)擴大影響。首先需要加強公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將這項宣傳工作作為自己的使命,宣傳面廣,公證影響立達,也就更加有助于開展業務。其次,應該跟隨發展需求,順應時代形勢,圍繞經濟轉型升級、構建和諧社會、城鄉一體化發展等重點開展工作,積極促進業務拓展,提高公證服務質量,擴大自身影響。
(3)發揮作用。公證的結果,要能夠發揮其作用,這就涉及需要各個方面都來支持公證事業的問題。《公證法》第五章專門講了公證效力的問題,規定了公證應道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民事訴訟法》與《婚姻法》等相關的法律也都明確規定“公證優先”。司法機關及行政部門都需要執行法律的這些規定。這些不但是對于公證機關、公證事業的大力支持,更是對尊重法律、對人民負責的表現。同時,司法行政單位還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支持幫助公證機關提升公信力,既要監督指導,還要幫助、扶持。
四、結語
優秀的公證單位及工作人員是需要不斷補充提升自己的,做好公證工作不是短暫的一朝一夕,是需要順應時代長遠發展的,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與此同時,做好公證工作也是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的。
參考文獻:
[1]馮建榮.公證必須出于公心堅持公正確保公信[J].中國公證,2011(3):31-32.
[2]李文銳.淺議公證員服務意識有效提升的路徑[J].法制博覽,2015(7):206-207.
[3]鄧悅.淺談如何加強公證員的素質建設[J].現代交際,2016(7):243.
[4]洪旭嵐.優秀公證員培育路徑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5(10):246-247.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