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玲
摘要:本文對公立醫院全面預算調整的條件、調整應遵循的原則、調整的流程進行了闡述,以期對醫院預算調整提供一定的借鑒和指導。
關鍵詞: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預算調整
醫院預算調整是指由于醫院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各個執行部門在實際執行時與年初既定條件下制定的預算出現較大的差距,原有預算不再適宜時所進行的預算修改或追加調整。醫院預算調整如同預算的編制一樣,具有較強的剛性,必須按照比較規范的程序和嚴格的制度進行,經過預算管理委員會批準和下達的預算一般不予以調整,否則就失去了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的約束作用[1]。
有關研究顯示,公立醫院已經意識到了全面預算管理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實踐中醫院也逐步將院級二級預算逐步細化到三級預算,并把全面預算管理作為醫院精細化管理的一種方法和工具。但是,在現階段醫院普遍存在著一種現象是只注重按照一定的原則,運用科學地方法編制預算,卻忽視了預算的執行力和必要條件下如何調整追加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針對醫院預算調整追加等方面的研究不多,不能較好地指導醫院開展全面預算調整。因此,本文嘗試從在何種條件下需要調整醫院的預算,預算調整應遵循何種原則,具體調整的流程等方面來研究預算調整,以期為公立醫院在實行全面預算管理、精細化管理、內部控制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鑒[2]。
一、醫院預算調整的條件
公立醫院在制度預算調整管理制度時應充分思考的問題哪些因素和條件會影響預算的調整?當醫院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何種變化時,這些變化對醫院帶來多大程度的影響時,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所以醫院必須具有靈活地嗅覺,以此判斷在什么環境下應該調整或者追加預算。一般而言,醫院年度預算指標和方案一經批準下達,原則上不予調整,但由于醫院內外部條件發生變化時,堅持原有的預算一直執行下去,會同年初的預算目標產生較大的差異,醫院可以按照預算調整制度的要求進行相應的調整。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醫院外部客觀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比如,突發公共衛生醫療事故需要緊急救治、國家出臺具體的醫療體制改革政策等方面,需要調整有關預算指標。例如根據國家政策在年度中間較大幅度地提高職工工資或提高離退休費標準等情況時,原來的年初預算就不合時宜了,就需要對人員經費和離退休費進行調整。
(二)醫院內部條件發生重大變化。比如,醫院年中引進某個學科的科室帶頭人,決定為其新設相應的科室,但是年初并沒有新增科室的人員、設備、耗材等方面的預算,這時就需要對年初的預算進行調整、追加。
(三)出現醫院預算委員會認為必須調整的其他重大情況[3]。
二、醫院預算調整應遵循的原則
對于醫院預算的科學調整,必須按照一定的預算調整程序和規范,以實現醫院預算調整符合醫院運營效益最大和和運行風險的最小化等方面的目標。具體應遵循以下五方面的原則:
(一)必須同醫院長期的發展戰略和運營目標相吻合;
(二)調整或追加的方案最優化、可操作、可量化;
(三)調整的重點應當是預算具體執行中出現的重要的、非常規的差異方面。
(四)不輕意調整原則。預算書具有一定的嚴肅性,一經下達,一般情況下不得隨意調整。
(五)積極調整原則。在醫院內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應積極主動按照醫院相應的調整流程申請調整,達到確保預算執行方案符合客觀實際的目的。
三、醫院預算調整的流程
醫院預算調整按照調整的幅度、范圍以及對醫院發展戰略影響的重要程度,可分為目標調整和內部調整。對那些預算調整對醫院的發展戰略目標造成重大影響的就屬于目標調整。而對那些預算調整并不直接影響醫院經濟運行目標的調整就是醫院內部調整[4]。同時按照發起對象的不同,醫院預算調整可分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調整。通常而言,醫院預算目標調整采取自上而下的調整,內部調整則采取自下而上的調整[5]。
(一)自上而下的預算目標調整。在實際執行下達的預算指標時,由于醫院內外部因素的變化,例如2003年非典時期或者取消藥品加成等國家醫改出臺時,原有的醫院預算不再能指導實際工作的開展了。此時醫院做出相應的預算調整可以更好地達到協調醫院高效利用資源與醫院管理目標相一致的目的。其調整流程如下:1.由預算管理委員會根據醫院發展戰略討論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后,提出醫院預算目標調整方案;2.預算管理辦公室(通常是財務部門)提交可行性分析報告,編制預算調整申請表(需要具體說明調整原因、內容、金額執行科室等)提交預算管理委員會批準;3.醫院預算管理委員會批復預算調整申請方案;4.預算管理辦公室將編寫好的預算調整通知書及時下達到預算歸口管理部門和各責任中心;5.各預算歸口管理部門和責任中心根據預算調整通知書填寫預算調整表。
(二)自下而上的預算內部調整。醫院預算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由于編制預算時的假設和預測條件,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明朗起來。為了彌補各歸口部門和各責任中心在編制預算時考慮的不周到,為那些在年初本沒有預算申報但在實際情況中又必須執行的項目追加預算。預算的追加并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對原來的預算進行增減調整。醫院預算內部調整應當是自下而上的流程,發起對象通常為各責任中心,適用于當醫院內外部環境等方面的客觀因素造成醫院發生局部重大的變化,且符合預算調整條件的情況。其調整流程如下:1.根據醫院預算調整管理辦法和要求,由相應的責任中心和預算歸口管理部門提出調整申請,闡明調整的原因、內容,同時撰寫詳細的項目可行性計劃書并交由主管院長批準;2.預算調整申請部門上報預算管理委員會審查;3.預算管理委員會審查后提出相應的調整意見;4.預算管理委員會批準調整申請;5.最后預算管理辦公室下達調整通知書。
醫院一般可以按季度或者半年度對預算定期進行調整,當內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及時對影響因素進行評估,允許不定期調整或者追加醫院預算。對于財政部門核定的財政補助等專項資金預算及其他項目預算一般不予調整。當醫院發展計劃有較大調整時,或者根據國家有關政策需要增加或者減少支出、對預算執行影響較大時應當按照醫院預算管理的規定程序提出調整預算建議,經主管部門(或發起單位)審核后報財政部門按法定程序調整預算。通常情況,對收入預算進行調整之后,也應該相應調增或調減支出預算。公立醫院預算執行和調整作為全面預算管理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出現較大偏差時,應積極主動地調整預算,以實現醫院運營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李雯.企業預算管理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經濟視野,2013(10):45—45.
[2]王波.公立醫院實行全面預算管理的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12):198—199.
[3]陳文前.現代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初探[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5(7):868—868.
[4]金健明.企業預算管理中預算調整控制的思考[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3:24—26.
[5]顏嘉穎.我國企業預算管理問題探析[J].商場現代化,2013(30):79—79.
(作者單位: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