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韋元忠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文/韋元忠
沒有問題的數學是乏味的,沒有思考的數學是膚淺的,有趣的數學學習是建立在不斷地提出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考意識,讓學生敢于提問,愿意提問,并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可以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發揮。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和教學觀,營造輕松、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大膽地提問。因為一個好的課堂環境,有助于消除學生的緊張和焦慮,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使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水平。做到這一點要從以下幾點出發:首先,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在教室里的每個學生都與其他同學一樣,他們都擁有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因此,教師應該轉變教學理念,對學生一視同仁,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平易近人。其次,教學上要民主。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否得以發展,取決于是否有一個合適的環境。教師應盡可能地創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民主和平等,建立一個和諧、自由的問題環境。在課堂上,我們應該淡化教師的權威,充分尊重學生的觀點,放棄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問,學生回答”的觀念,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提問,鼓勵學生求新求異,不拘于現有的“框架”,不拘于遵循“標準答案”,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敢想、敢說、敢做,充分表達他們的觀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從而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
讓學生留在“敢于問”的水平還不夠,教師應該盡一切可能讓學生學會提問。如何讓學生學會提問,最關鍵的是讓學生掌握提問的基本方法,學會把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提出來。
2.1 從哪些方面提出數學問題
2.1.1 在知識的緣由上提問。如果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或派生出來的,或與舊知識相關的,那么就在此處提出問題。如學習“千米的認識”時,就可提出“千米和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它們之間是怎樣換算的?”等問題。
2.1.2 在知識的原因上提問。如果一個問題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不會這樣,但還搞不清或說不出來,你可以提問。例如:1:某一概念為什么這樣表述?可以添加或刪除一些字詞嗎?在概念內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提出問題。
2.1.3 在知識的歸納或分類上提問。如果對知識不會歸納和總結,弄不清楚知識和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而是把知識看成一盤散沙,那么就在此處提出問題。例如學習“因數和倍數”時,對除盡、整除、因數、倍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分解質因數等概念分不清時,可以通過提問理清知識。
2.1.4 在知識的應用上提問。如果學生學習了某個知識以后,但不明白它的作用,可以提出問題,并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創新的方法。例如: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不知道其作用,你可以提出為什么要學習它,是否可以化簡分數等問題。
2.2 引導學會提出問題
2.2.1 觀察法。在自然條件下,按照客觀事物內在的聯系提出問題。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讓學生把課前準備的長方體實物拿出來,在全面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哪些面完全相同?長方體有多少條棱?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2.2.2 追問法。當碰到一個問題或在某個問題上得到一個肯定的或否定的回答后,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總結問題的提問思路,深挖到底繼續提問。例如,在教“比的意義”時,說比的后項不能是0時,學生追問為什么,并提出球賽時為什么經常出現 1:0、4:0、5:0?教師除講清道理外,教師還應該稱贊學生。
2.2.3 類比法。根據一些類似的概念、定律、性質,通過比較和類推提出問題。例如,學習“9的乘法口訣”時,便可以聯系“8、7的乘法口訣”進行提問。9的乘法口訣有幾句?怎樣推出9的乘法口訣?如何介紹9的乘法公式?之前和之后的公式之間有什么規律?
針對小學生的求知欲強、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在導入新課時,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造一些新穎別致的問題,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迫使學生問:“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
例如,在“年,月,日”的教學中,先通過故事情節導入: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小頭爸爸與大頭兒子的故事吧。今天,老師再給講一個關于父親和兒子的故事:有一天,爸爸正在書房看書,突然,兒子哭著跑過來說:“爸爸,小東每年都過生日,但我今年有12歲了,你才給我過了3個生日,我也要年年過生日。”爸爸聽后哈哈大笑:“傻兒子,不是爸爸不給你過生日,而是因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同學們,你們知道怎么一回事嗎?
問題情境的設置目的是要促進思維,而“年,月,日”這部分知識比較通俗易懂,為了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用講述故事的形式創造提出問題的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講完故事以后學生將有很多的問題:為什么兒子12年才有三個生日?是不是有些年份日歷上沒有這一天?這時學生就會形成想學樂學的學習習慣。
因此,數學教學的關鍵在于如何把問題貫穿于數學教學中,如何讓問題成為數學知識的紐帶,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得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健康地發展。
(作者單位:望謨縣郊納鎮油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