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璇+鄭百合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電子商務現狀,以及在現行稅收制度下電子商務稅收存在問題和原因分析;其次,參考國際電商稅收政策,確定我國電子商務稅收政策應遵循的原則;最后,以我國現行稅收制度為基礎,對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提出建議。
關鍵詞:稅收征管;稅收政策;電子商務
一、我國電子商務稅收現狀
按照《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內容可知,電子商務作為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生命力,在發展建設過程中一直都是良好增長態勢。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電子商務在2015年交易數額超過20億元,和2014年相比較,電子商務增長率超過30%,增長態勢十分穩定。
電子商務在交易過程中,交易方式和常規商務之間存在一定差別,進而對原有稅收征管體系造成嚴重不良影響。正是由于稅收征管體系存在漏洞,電子商務稅收流失情況十分嚴重。點階段,電子商務所存在的稅收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稅收征管體系發展建設過程中首先解決的問題。電子商務企業和常規企業相比較,我國稅收征管體系并未電子商務企業制定針對性稅收優惠政策。在社會公眾輿論內,并不存在電商征稅問題,互聯網是電子商務企業開展建設的媒介,電子商務企業在銷售上面所產生的收入,都必須按照我國稅收征管體系進行有關稅款加納。即便是這樣,電子商務市場在發展建設過程中,依舊存在稅收疑難情況。
二、電子商務稅收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我國稅收征管體系遵循稅收政策及稅收職責指標標準,同時也是稅收征管工作落實的主要思想。從現代經濟學理論層面來說,筆者暫時將稅收原則劃分為兩種類別,分別為效率原則和公平原則。電子商務由于處于虛擬狀態下開展,具有較強流動性,這就造成消費者在網上效益過程中基本上采取匿名方式。與此同時,生產者位置非常容易隱蔽,稅務當局無法對電子商務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在這種情況下,電子商務就會出現大面積稅收真空內容,對稅收公平原則造成嚴重影響。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傳統計征體系和計征手段的不適應
其一,原有稅收征收方式無法對電子商務交易所產生的信息全面跟蹤,了解電子商務實際情況。對電子商務交易所產生的產品信息進行遠程監控,并且采取傳統登記方式在稅務部門進行記錄,后期按照規章制度進行稅收征收難度較高,非常容易出現漏稅或者是漏征情況。
其二,稅款在征收過程中,需要有關憑證及賬冊進行核對。為了能夠對納稅人收入及費用進行申報了解,納稅人在繳納稅款之后,財務部門需要保留有關會計記錄,進而方便稅務部門進行檢查。納稅人傳統會計記錄上,主要采取書面記錄方式。但是,電子信息技術在快速發展建設過程中,在互聯網大體背景之下,產品交付、訂購等流程都可以借助網絡開展,無紙化水平顯著提升,交易雙方所簽署的合同及銷售憑證,全部可以通過電子形式進行儲存。電子憑證內容修改十分容易,同時并不會留下任何痕跡,交易內容及性質分辨難度顯著提升。
2.利用網上銀行與國際避稅地逃稅
電子商務在快速發展建設過程中,有效推動電子支付系統成熟,數字現金及網上銀行在推出,跨國交易所需要的經濟成本大幅度降低,和我國所能夠承受的成本水平基本相似,大部分商業銀行逐漸開通了網上銀行,并且網上銀行設立在國際避稅地。正常情況下,國際避稅地主要表示地區為了能夠吸引更多外來資本,引進最為先進的科學技術,外來企業并不需要繳納部分稅款,或者是繳納稅率減低,進而造成投資者并不需要承擔有關稅負。網上銀行已經成為稅收征收者獲取稅收主要途徑。
3.利用計算機加密技術的逃稅
納稅人在交易信息隱藏過程中,可以采取授權或者是加密方式。加密技術在快速發展建設過程中,雖然有效提高了信息安全性能,但是同樣也為稅務工作人員了解交易信息造成了嚴重影響。稅務機關需要在遵守有關法律規定情況下,對納稅人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并且采集納稅人交易信息內容,工作難度較高。在這種背景之下,原有征管及檢查方法就陷入困境之中。
互聯網在快速發展建設過程中,電子商務所開展的交易活動可以突破時間及空間上的限制。原有貿易行業所追求的國界概念在互聯網體系之下,沒有任何實際價值,國內貿易發展和跨國貿易也并不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很多跨國貿易在落實過程中,甚至并不需要接受海關部門的專門檢查,貿易開展靈活程度較高。主要原因是由于互聯網具有開放性特征,突破了傳統貿易地域上的劃分,同時也為躲避關稅提供了一定機會。
三、參考國際電商稅收政策,確定我國電子商務稅收政策應遵循的原則
國際上各個國家對電子商務稅收政策如下:
歐盟:規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凡在歐盟境內網上購物,增值稅將執行買家所在地稅率。這一規定旨在打擊非法競爭。
美國:各州基本都要繳消費稅,網購時商家會直接將稅金計入消費者應繳稅款總額。2013年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2013市場公平法案》,規定美國各州政府可以對電商跨區進行征稅。
英國:法律明確規定,所有在線銷售商品都需要繳納增值稅,稅率與實體經營一致,一般標準稅率達17.5%,優惠稅率5%。
澳大利亞:一直以來對電商和實體店鋪一樣征稅。在澳大利亞網上購物之后,買家會收到電商發來的收據,收據中注明政府扣稅的情況。
韓國:在電商征稅方面,網店和商場在繳稅上標準是一致的,除了各種基本稅,還要繳納10%的增值稅。
日本:已確定2015年度稅制改革大綱,從10月起通過互聯網購自海外的電子書及音樂服務等將被征收消費稅。新制度下,企業所在地無論在哪兒,只要購買商品者身處國內,將一律征稅。一般的做法是消費稅將被加到商品價格中去,由消費者承擔。
我國電子商務稅收政策在制定過程中,需要借鑒發達國家在電子商務稅收政策上面所取得的成果,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對電子商務稅收政策進行完善。我國電子稅收政策在制定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定準則:
1.保證國家稅收主權,對電子商務進行征稅過程中,必須對我國稅收主權進行維護。
2.稅收公平公正。電子商務征稅過程中,必須采取和常規商務貿易相同的政策,嚴禁由于電子商務貿易具有虛擬特征,為電子商務制定特殊征稅政策,做到一視同仁。讓不同納稅人所承擔的納稅壓力和自身經濟收入相平衡,降低納稅對納稅人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3.稅收效率原則。稅收效率。在對電子商務進行征稅過程中,在借助互聯網優勢情況下,加速我國稅收征管方式現代化發展,最大程度提升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征收效率,降低稅收征收成本,并且對納稅人所承擔的納稅成本進行考慮,保證稅收制度制定科學合理。
4.稅收中性原則。原有貿易和電子商務之間在本質上面并不存在任何顯著差別,所以在征稅過程中,應該采取公平公正的態度,做到一視同仁。電子商務在征稅過程中,并不需要制定全新稅種完成征稅任務,只需要對原有貿易稅種內容進行修改,保證其與電子商務相適應,進而保證電子商務征稅對市場發展及資源分配不會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5.財政收入原則。稅務部門在對電子商務進行征稅過程中,需要保證收入穩定并且合理,讓稅收和電子商務發展趨勢相一致。電子商務在發展建設過程中,自動增加稅收收入,并且以此作為基礎條件,采取從輕征稅方式。
6.充分進行國際合作與國際稅收利益合理分配原則。由于電子商務活動跨越國境,難征難管,因此,國際間的合作變得尤為重要。另外,國家電子商務的發展,勢必沖擊原有的國際稅收原則,如居民身份和常設機構的界定、所得性質的劃分以及稅收管轄權的歸屬等,這就使得各國對所得來源地判定發生爭議,引發稅收管轄權沖突,造成各國間因稅收爭議而引發的矛盾與摩擦日益明顯與復雜化,這在客觀上要求我國進一步加強國際稅收協調與合作,合理分配國際稅收利益。
四、對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對策設想
1.加強稅收征管工作
其一,完善登記制度。電子商務企業由于是互聯網快速發展之下的產物,所以有關網絡交易部門需要為電子商務企業提供專門手續登記途徑,稅務機關為電子商務頒布數字身份證明之后,電子商務在運營過程中,全部交易流程都依托數字式身份證明開展。只有做到這樣,稅務部門才可以對電子商務企業交易信息進行了解,掌握稅務征收有關資料,從網絡對電子商務企業運營進行掌控。電子商務企業要是同時進行實體店鋪運營,可以按照一個納稅數字式身份合并繳納稅款。
其二,提高電子網上申報工作質量。電子商務企業及個人在發展建設過程中,需要為稅務部門提供勞務、服務等方面的電子申報,同時為稅務部門提供有關證明,保證電子申報內容真實性,稅務部門需要定期對相關賬目內容進行審核。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提高稅務部門和其他部門之間信息對接,對數據傳輸格式、傳輸頻率及傳輸控制多方面內容進行調整,構建不同部門之間數據傳輸機制。在涉及到稅收電子申報數據上面,需要對其具有的法律效力。在合理的時機,稅務部門還可以通過控制電子商務企業服務器的方式,獲取稅務連接及銀行連接,進而對電子商務企業網上交易進行全面動態監控。
其三,推動銀稅工程落實,增加不同部門之間的合作。稅務機關需要與銀行深入合作,為企業提供網上稅關業務。電子商務企業全部資金周轉,都需要經過網上稅關業務審核,在這種情況之下,稅務部門就可以通過對電子商務企業網上監控的方式,了解企業交易信息。稅務部門需要定期與金融機構和第三方平臺進行信息共享,開展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在稅務工作內的作用,嚴禁出現稅收流失情況。
其四,提高稅務工作團隊素質。稅務機構在發展建設過程中,需要增加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并且了解稅收工作內容,能夠完成稅務機構對于電子商務企業征稅工作,提高自身技術人員數量。與此同時,稅務機構應該定期開展培訓工作,對原有工作人員進行電子商務有關知識培訓,提高稅務團隊素質,為電子商務征稅工作提供高水準稅務團隊,保證征稅工作順利開展。
2.明確電子商務環境中新型納稅依據的法律地位
(1)確保統一的電子發票的使用。第一,承認電子發票等票據的法律地位。第二,統一電子發票的格式,明確電子發票的簽發與認證。第三,以法律規定的形式確保電子發票在交易環節中的應用。
(2)承認數字簽名的法律地位。數字簽名,一方面是網絡交易安全的保障,另一方面也是對交易人身份信息的確認。可以通過數字簽名來證明電子納稅依據等材料的合法性,從而作為納稅的依據。
(3)對電子商務交易記錄的保存作出統一的要求。譬如要求保留交易中一些關鍵環節的電子信息,如網頁截圖等,留下審計追蹤線索。要求對發生的網上交易在網下正常記賬,對電子發票、憑證、賬簿和報表等定期打印保存。
五、總結
我們應采取一種積極的態度,積極研究方針策略,應盡早提出應對電子商務的稅收政策和稅制改革措施,切實維護國家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快電子稅務建設,盡快補充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適應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需要。
只要我們確立了正確的思路和原則,密切關注世界和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研究電子商務可能帶來的稅制和征管問題,加強相關部門的協作,就能夠制定出既適應電子商務內在規律又符合稅收原則的電子商務的稅收政策。
參考文獻:
[1]范舉.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問題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5.
[2]趙云亮.電子商務稅收政策探析[J].公共財政研究,2015(05).
[3]李建英,謝斯博,李婷婷.C2C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問題研究[J].南方論刊,2014(04).
[4]謝波峰.澳大利亞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簡介[J].國際稅收,2013(09).
[5]羅正媛,張虹敏.美國電子商務稅收政策演變的借鑒與思考[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3(04).
[6]朱軍.我國電子商務稅收流失問題及其治理措施[J].財經論叢,2013(02).
作者簡介:林璇,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講師,從事財經專業課程教學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