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傳龍++王世喜++李鶴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07.058
[摘要] 目的 評價FFR指導急性STEMI非罪犯血管擇期處理對預后的影響。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9月,方便選取棗莊礦業集團中心醫院心內科入選患者94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觀察組各47例患者,均擇期處理非罪犯血管;對照組采用造影評價,選擇介入血管段;觀察組采用FFR評價治療血管段,對比并發癥發生率、BNP水平。結果 擇期PCI術12個月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10.60%低于對照組27.70%,觀察組末次隨訪BNP水平(320.5±56.70)pg/mL低于對照組(474.2±103.10)pg/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FFR指導STEMI非罪犯血管擇期處理,可改善預后。
[關鍵詞]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流儲備分數;罪犯血管
[中圖分類號] R542.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3(a)-0058-03
Application Value of FFR-guided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Selective Treatment of Non-culprit Blood Vessel
HOU Chuan-long, WANG Shi-xi, LI 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entral Hospital of Zaozhuang Mining Group, Zaozhuang, Shandong Province, 27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FFR-guided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for the selective treatment of non-culprit blood vessel on prognosis. Methods 94 cases of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5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7 cases in each, the non-culprit blood vessel of both groups was given the selective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adiography evalua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FFR to evaluate the blood vessel segment,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and BNP level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12-month of selective PCI operati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42.60% vs 27.70%), the BNP level at last follow-u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320.5±56.70)pg/mL vs (474.2±103.10)pg/mL],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FFR-guided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selective treatment of non-culprit blood vessel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Culprit vessel
我國急性心肌梗死年發病率50萬例[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約占80%[2]。對于非罪犯血管的處理尚無明確的標準,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應選擇性的開通[3]。血流儲備分數是一種反映最大充血狀態下心肌最大血流量指標,若<0.75則提示狹窄病變可能造成遠端心肌缺血,需及早干預。該次研究方便選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棗莊礦業集團中心醫院心內科選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對照研究評價對比FFR、冠脈造影指導STEMI非罪犯血管擇期處理對預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照研究,從2013年9月開始篩選患者,以門診急診的STEMI患者入選研究。納入標準:①AMI;②病程<12 h,急診,經PCI手術;CAG示:多支病變(≥2支),術中僅處理罪犯血管(根據心電圖確定);③初次PCI術,無心臟手術史;④無手術禁忌證;⑤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⑥擇期處理非罪犯血管,CAG目測血管狹窄70%~90%,血管直徑大于2.25 mm,處理時間定為心梗后10~14 d;⑦支架選擇為BuMA。排除標準:①不符合納入標準;②嚴重心功能障礙;③凝血功能障礙等手術禁忌征;④未獲得控制高血壓、高血糖;⑤3個月內妊娠、創傷病史;⑥手術禁忌證,如2度或3度房室傳導阻滯。截止2015年9月,共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26例,行急診PCI患者245例,術中術后死亡3人,入選病例94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奇數47例納入對照組(56處),偶數47例納入觀察組(59處)。對照組,其中男20例、女27例,年齡55~73歲、平均(66.5±5.6)歲。血栓負荷級別(3.8±1.3)級。LAD(36.3±4.4)mm,LVEDD(48.4±4.5)mm,LVEF(56.2±6.5)%。觀察組,其中男20例、女27例,年齡54~72歲、平均(65.8±5.9)歲。血栓負荷級別(3.6±1.2)級。LAD(37.2±4.1)mm,LVEDD(49.3±4.4)mm,LVEF(56.1±6.9)%。兩組對象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據血管造影檢查,處理非罪犯血管。觀察組:擇期手術中,進行FFR檢查,指導重建,采用專用的FFR壓力導絲系統測量血流儲備分數,肘正中靜脈高流量輸液器快速注射三磷酸腺苷(ATP)(國藥準字H34022870),誘發充血狀態,給藥90 s左右,常規處理不良反應。根據測量的FFR指導擇期非罪犯血管處理,若<0.80提示可能存在缺血性相關病變,需要進行處理。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根據術者習慣,進行藥物洗脫支架治療。
1.3 觀察指標
支架植入數、費用,兩組患者末次隨訪,隨訪期間發生期間的缺血相關病變發生情況,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復發、腦卒中、靶血管重建等,心絞痛等并發癥發生情況。擇期PCI術前、術后24 h、末次隨訪腦鈉肽(BNP)水平。
1.4 統計方法
使用Excel表記錄數據,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采用[n(%)]表示計數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性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預后
患者擇期PCI術后12個月,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心肌梗死復發、腦卒中、靶血管重建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心肌損傷標志物
觀察組擇期PCI術后24 h、末次隨訪BNP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病變數 支架數、費用
觀察組人均支架植入、費用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大量循證研究顯示,對于急性冠脈綜合征非心肌梗死患者應用FFR指導預防性血管介入可降低AMI發生風險,使患者獲益[4-6]。研究證實,相較于對照組,盡管采用FFR指導觀察組在重點事件、重大并發癥死亡率、心肌梗死復發、腦卒中、靶血管重建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并發癥合計發生率10.6%低于對照組27.7%(P<0.05)。提示以FFR指導擇期介入治療,確實有助于減輕心肌損傷,降低相關并發癥發生風險。
在國外一項大規模的對照研究顯示,FFR指導下的完全血運重建4年內終點事件發生率低于單純處理罪犯血管者,降幅達到44%,但12個月內全因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率均<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7-8]認為對于年輕患者、多支病變初次住院者,FFR指導完全血運重建獲益更好。該次研究盡管未進行長期隨訪,但并發癥率顯著下降,降幅達到63%,對于預防心血管事件復發具有重要意義。對照組出現2例終點事件,觀察組未出現,這可能與隨訪時間較短有關,考慮到終點事件與心絞痛等心肌缺血事件關系密切,并發癥得到控制有助于降低終點事件發生風險。2011年內的ESC指南也認為對于STEMI患者,PCI僅處理罪犯血管,除非處理后患者仍存在持續性的心肌缺血,若決定進行擇期手術,則需要采用非侵入性手段[9-10]。有理由認為若想要發揮FFR在急診PCI術中價值,應注重提高檢測的質量、安全性。
綜上所述,FFR指導STEMI非罪犯血管擇期處理,可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6:1-2.
[2] 王金波,張建維,曹樹軍,等.心肌梗死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無復流現象臨床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4,28(3):236-238.
[3] 付文波,丁世芳,陳志楠,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中無返流影響因素分析[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4,35(4):456-458.
[4] 陳亮波,李志樑,傅強,等. 冠脈內心電圖對STEMI擇期 PCI患者存活心肌的判斷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 33(23):5803-5805.
[5] 公凈,楊艷云,劉春雪.影響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接受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聯合介入治療預后的因素分析和護理對策[J].中外醫療,2011,30(30):63.
[6] 王元,肖華,張金霞,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動力學紊亂患者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后影響臨床療效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4, 22(11):681-683.
[7] 于一,劉宇揚,史冬梅,等.血流儲備分數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5,23(6):353-356.
[8] 盛利.淺析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不典型心電圖特點[J].世界復合醫學,2015.
[9] 崔煒.2015年心血管病學重要臨床進展[J].臨床薈萃,2016,31(2):123-130.
[10] 崔孔勇,呂樹錚,宋現濤,等.血流儲備分數在冠狀動脈多支血管病變中的研究進展[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6,35(5):422-425.
(收稿日期: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