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共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了全面部署。作為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高等學校應當肩負歷史使命,為國家培養更多更好的創新型人才。為此,應積極探索構建和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搭建創新型人才培養平臺。
關鍵詞: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運行機制
一、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不足之處
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方面依舊存在很多問題,輕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很多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僅僅停留在開設幾門創新課程、組建幾支創新創業隊伍等措施上,沒有進一步推動形成系統完整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專業課教師以及管理人員來負責,缺乏專業人才參與。
二、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構建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多個機制共同作用,本文主要從目標機制和運行機制進行分析。
1.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機制
培養目標機制主要包含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培養體系和培養目標。培養體系主要包括第一課堂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第二課堂及第三課堂等環節。
理論教學環節主要通過人文社科課程、自然科學、專業課程及創新創業課程等學習自然科學知識、專業知識、創新創業知識。
實踐教學環節主要通過物理電工實驗、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提高基本實驗技能、專業基本技能等。第二課堂主要通過校內科技創新及科研、各類學科競賽、社會實踐與調研、創新創業實踐等環節提高綜合技能。第三課堂主要通過網絡課程、網絡資源庫、網絡交流平臺等方式為人才培養補充提供多方位獲取知識與技能的渠道,為他們提供智力支持。
2.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運行機制
運行機制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尤為關鍵,是對目標機制的補充,也是整個培養機制的核心。
(1)理論教學體系的構建。目前的課程體系可基本滿足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理論要求。但在實際授課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要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結合學生特點創新授課方式方法,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增強理論學習的深度和效果。其次,要在理論學習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職業素質、身心素質以及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要結合社會所需、學校和專業實際,開設通識型和專業型創新創業課程。
(2)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對知識的實踐應用與創新能力是創新型人才所需的核心素質,因此,實踐教學體系在整個機制中顯得尤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該體系培養的不是表面意義上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而是綜合能力,是個體發展的一個綜合指標,包括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推理分析能力、組合及創新運用能力等,它的核心思想即解決問題。
(3)第二課堂培養體系的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需要整合第一、第二課堂資源,加大融合力度,形成一體化的體系。①體制機制改革。體制機制改革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機構設置;第二是要有專項經費支持;第三是要引入第一課堂的學分制度,鼓勵支持第二課堂的開展。②平臺建設。平臺建設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依托社團、協會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第二,師資隊伍建設,要完善校內專業隊伍、校內管理隊伍組合與優化,同時要積極擴充校外導師隊伍,加大企業導師的引進力度。第三,專業學科建設,要積極依據專業特色,聯合校內外師資開展各類學科競賽。第四,內外資源支持,除了師資隊伍,均需積極引進與開展資金支持、校內外交流合作、校內外政策支持等。第五,創客空間建設。這里提到的創客空間不僅僅是指孵化創業項目的平臺,創新實驗室、創新課堂、創新團隊均包含其中。
(4)第三課堂培養體系的構建。第三課堂作為第一、第二課堂的有機補充,主要通過網絡課程、網絡交流平臺等方式為人才培養提供多方位獲取知識與技能的渠道,提供智力支持。此外,在大數據時代的今天,數據庫建設同樣必不可少。
參考文獻:
[1]朱君強.關于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6(9):20-21.
[2]楊博惠,胡縱宇.國際視野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特點及規律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