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巧
摘要:為適應新時期體育教學的發展要求,在教學中積極探索和實踐課堂創新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的智力,技能和技術的全面發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體育教學 創新 教學分組 隊形
一、隊形顯新意變化
小學生都比較好奇,我們應保護好這種好奇心,這是創新人才的基礎。所以,我從簡單的平淡的集合隊形入手,用不斷變隊形的方法,來滿足學生好新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創新興趣,培養創新意識。體育課集合隊形一般常規采用4列橫隊,時間一長,學生覺得單調。為此我引導學生去想一想在集合隊形上的能否變化一下。于是,同學們很高興,個個想辦法、出主意,每次課后根據學生提出確定下次課的隊形,這樣,每節課都有新的花樣,學生興致很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轉,學生們早早的排好隊再等待老師的到來。由于自己創新的意見得到老師同學的贊揚,創新欲望更強,對創新也充滿了信心。
二、教學分組有講究
自由組合分組法在教學中,改變過去一般按男女學生高矮的分四組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組合合成八個小組。目的是讓興趣一致、關系良好的學生結合在一起,營造一種愉快、和諧、團結的課堂氣氛,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和奮斗目標,有利于學習和體育競賽的順利進行。
分層次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不同,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的男女八個組。結合因材施教和從實際出發的教學原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相應的學習目標,實行因材施教。這樣,有利于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好的學生能得到足夠的訓練,差的學生得到相應的提高,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在各自的基礎上“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三、新穎的模式——教學情景的設置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他們想象力豐富,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在教學中應遵循兒童認知和情感變化的規律,進行生動活潑和豐富有教育意義的教學,以迎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學習的需要。
如在游戲中,將“障礙接力”改變為“小八路送情報”這一情景游戲,將游戲內容故事變化。將游戲過程的各個障礙改為繞過“敵人的哨崗”、跳過“小河”爬過“山坡”最后奔臨其境的練習使他們興致高漲,樂趣無窮,既學會了動作,又培養了克服困難的精神。
四、大膽嘗試——教材內涵的延伸
在體育課教學中,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徑是在練習中教師放手讓學生嘗試自編操和游戲的內容,有了創新意識、創新氛圍,我們應讓學生在實踐中用創新的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創新的實踐能力,結合體育課的特點,可把準備部分的徒手操讓學生自編自練。為了使每個學生都有嘗試的機會,每一節請一個同學來帶操。
體育教材中的一些技術動作是人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發展、總結出來的,有一定的科學性、實用性、廣泛性,但不是唯一的、絕對的。如“分腿騰躍山羊”,我采用目標教學法——看誰能用自己想好的單手支撐分腿騰躍山羊……這樣技術動作就不是唯一的,但目的是一樣,最后可統一練一練教材上的動作,這樣學生興趣濃,充分享受了求變創新的樂趣了。
五、個體的兼顧——分層次教學的實施
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因為身體素質的不同一節課中的有點吃不飽、有點吃不了,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在教學中,結合分層次分組,嘗試了分層次教學的實踐,目的就是更好地實施因材施教。實踐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學方法,有效地解決課堂上學生“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充分發揮和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優秀的發展,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效果。
六、器材的改革——尋找身邊的可利用物
體育課對體育器材的要求比較高,可是由于多種原因,學校器材的配置上不盡人意,這樣一來就限制了體育課的正常開展,另外,即使有體育器材,時間一長,學生也會對體育器材失去新鮮感而失去對體育的興趣,這樣就給體育老師提出了一個難題。我們不妨從身邊去找,我們發現,身邊的世界真豐富,報紙、可樂瓶、繩子、酒瓶、玩具,等等,只要把這些用于體育課,體育課給學生的樂趣是無窮無盡的。在操場上,你追我趕煞是熱鬧,學生興趣盎然,報紙可以一物多用,整張可以頂風跑,可以疊成飛機進行投擲,團起來可以作壘球用,還可以作道具,等等。通過身邊可利用物的滲透,體育課中學生的活動興趣大大提高。
七、評價的細化——個性化的終端評定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改革教學評價是目前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體育課也不例外,我們在教學中實行了等級評價,目的是淡化分數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消除分數對學生帶來的學習壓力,進而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我在開學初對學生進行評定,每個學生設定一個基數,在期末考核中。根據期初的基數來評定成績,這樣一來,學生的個體化差異減小了,只要你在本學期有進步了那就能取得好成績。這樣考核,學生的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