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芹
淺談對小學數學復習課的幾點認識
文/徐芹
“溫故而知新”是在教學過程中老生常談的話題了,通過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再進行科學的總結,可以產生出新的想法。這樣的教學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教學作用尤為突出,數學作為一門極具抽象性與系統性的學科,通過科學有效的復習是使學生能力與學科成效得以長遠發展的保障。于是如何利用科學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復習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師們的討論熱點。
復習是使知識得以鞏固的過程,也是從舊知識中產生新智慧的有效途徑。對于學習能力尚且較低的小學生來說,要學好小學數學就必須進行有效的復習,通過不斷的重復與總結,來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從而提升數學思維與綜合能力。但是復習又是一項較為繁瑣的工作,如何將其成效最大化需要教師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引導。那么我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淺談有效開展復習課程的幾點思考。
數學是一門知識點十分系統嚴謹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要掌握系統的教學方法,使知識點之間形成有效的連貫,從而組成完整的知識網絡。當知識由零散變得系統有序,學生理解起來將更輕松,使得數學思維得養成更有效。那么對于復習也是如此,學生在學習了大量的知識之后,在腦海的儲備還是比較凌亂的。教師要利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學生梳理好知識點,嫁接好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將相似有聯系的知識點進行匯總,將需要區分的知識進行對比總結。從而使學生能夠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猶如圖書館一樣在頭腦里有規律地進行保存。并且對小學生來說,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還處于比較低的層次,將知識點構建成系統的知識結構,能夠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在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教師要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有效理解,并作用于解決實際問題。而實際問題往往是綜合了眾多因素,所以教師在復習中將知識點構建成系統的結構,有助于提升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說,教師在教學四則運算的時候,可以將加、減、乘、除的知識做分別的總結,然后再利用混合運算的知識把這四個部分聯系起來,最后再針對每個部分的單獨運算與混合運算進行梳理。使基本的運算知識形成一個系統的結構,更加科學地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實際運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不僅僅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注重對學生解題方法的訓練。并且教學的初衷就是希望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不言而喻,對解題方法的總結是復習工作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同時,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的要求,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這項能力是養成學生發散的數學思維的關鍵。然而對解題方法的總結則是提高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有效途徑。換而言之,要想切實培養學生發散的數學思維就必須在復習中完整地落實對學習與解題方法的總結。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與利用實際情境解決應用問題的能力,那么在教學內容中則對應的是計算題與應用題的教學。要解出這兩部分的題目有很多的方法,所以教師要在復習中針對這兩部分將解題方法進行總結,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再由學生來掌握最適合自己的解題模式,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解題能力。比如在應用題中,往往有幾個固定的模型,像工程問題、牛吃草問題、雞兔同籠問題等都是常考的體型。教師可以將這類題目的方法進行匯總,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與解題模式,從而在再次遇到這類題目時就能輕松地解答出了。
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錯誤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每個人都會犯錯,但是如果把錯誤當成一個小小的過失來看則會后患無窮。而如果把錯誤當做一筆財富,從錯誤中反應總結,并且誕生出新的智慧將會受益無窮。因此,在小學數學的復習課上,教師不能忽略了對學生錯題的總結。尤其對小學生來說,還沒能養成客觀的對錯觀念,在復習過程中總結學生的錯題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通過總結錯題能讓學生知道,這樣的思維與做法是錯誤的,以后如果遇到類似的問題不能再以這樣的方式來思考了,從而降低學生再次犯錯的概率;另一方面,通過對錯題的總結實際上是對學生過去學習的反思,從錯誤的經驗中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從而在之后的學習中針對性地進行彌補,并且產生新的智慧。所以說在復習課上引導學生總結錯題是極其重要的。那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準備一個活頁筆記本當做錯題本,活頁的形式能夠方便學生的歸類總結。在每一次考試或者練習過后,教師要求學生以謄抄或剪貼的方式將錯題匯總到錯題本上,然后針對錯誤原因進行分析,再把正確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寫在一旁,最后還可以寫下自己總結這道題的心得。這樣的方式將最大程度地使學生理解好錯誤知識,并且掌握正確的方法,避免下一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減少錯誤的發生也是提升能力的表現。
總而言之,教師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復習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學生牢固掌握理論知識,切實提高實際運用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準確分析客觀情況,運用恰當的方法引導學生有效地復習,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建湖縣蘆溝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