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小芳
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
文/劉小芳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教學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前景。職業教育主要培養的是應用型的人才,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開展職業能力導向的體育教學改革就是實施實用性體育教學,讓學生認識明白什么是實用性體育以及實用性體育的價值的同時,又鍛煉了學生在工作崗位上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工作崗位的體育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近年來,隨著體育教學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逐漸明確了自己的定位。體育能提高對人的綜合能力,并希望體育教學能夠與課程改革一起發揮其本質功能。基于職業能力為向導的體育教學改革探討,國務院的決定跟巴班斯基在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就指出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決定》中指出我國正處于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的關鍵時期,面對新的形勢,我國的教育觀念、體制、結構、培養人才的方式和教學內容等方面相對落后,這不但影響了青少年的全面發展,也降低了國民素質的需要以及適應能力。為了我國社會主義的大局,在此決定中指出,要以鄧小平同志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教育素質,以培養學生的智力和德育為重點,加強體育和實踐能力,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建設所需要的具有較強身體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1.1 提高教師對體育知識的認知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并沒有了解體育的真正含義,將其重點放在學生學習體育基本知識及技能方面,從而就使體育變成了一種比賽項目,將體育能夠愉悅身心的目的徹底忽視,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對體育也產生了錯誤的認識,對于學生體育學習效果是非常不利的。在新課改的基礎上,學校注重的是發展全方位的人才,所以體育教師要改革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使教學過程中實現以學生為本的模式,這樣才能使體育教育的目的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進一步的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課程改革應根據教學大綱精神,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處理教材,調整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使用全新的教學模式,才能將學生向正確的體育教育方向進行引導。
1.2 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對體育教學改革是至關重要的,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活動,在體育活動中感受其給自身帶來的快樂,使學生能夠從內心喜歡體育,這樣才能達到改善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在體育教學中創建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活動來豐富課堂內容,尤其是一些室外活動,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好動的優勢,讓他們對于有意義的事物進行探索,使其與教學相結合,讓學生自主選擇訓練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使學生主動進行體育學習。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體育教育通常都是在室外單一的訓練,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是以被動的方式接受體育知識的。那么在此基礎上,就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全新的教學模式,根據教育學、心理學以及教學法原理和高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來設計課堂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既符合教育科學規律,又符合學生實際,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使課堂成為學生愉快學習的場所,使學生能夠自主的投入到體育教學中去,并且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使體育課堂多些趣味性,這樣才能充分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體育教學中。
1.3 培養學生在體育中的良好習慣
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良好的體育習慣是不可缺少的內容。要想使學生有良好的體育習慣,那么就要要求教師能夠在體育教學中采用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將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降低,這不僅不能進一步的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還影響了學生的全方位的發展。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習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于體育內容及需要準備活動的特點進行了解,使學生能夠有選擇的進行體育活動。在此時教師還應多多鼓勵學生,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體育項目進行反復訓練,對于自身訓練比較難的環節進行加強訓練,并不是單一的訓練一個動作或者技能。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培養良好的體育習慣。
巴班斯基在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指出,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注重知識的傳授,同時還肩負著培養學生教育、教養、發展等三個方面的任務。該理論認為,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為學生奠定了一定的科學世界觀。而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和積極對待生活的態度。發展的目的是為了全面發展學生,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學習技能。其次,該理論還認為,要想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就必須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以系統加綜合的觀點作為處理教學工作的方法。把教學過程作為一個系統,全面地研究其各類要素、結構、功能以及其他有關方面,從而創立提高教學效果的措施體系。第二,教師是在遵循科學依據,在教學過程的理論下選擇的最有教學方案。第三,時間是衡量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標準。應該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原理,最優化教學就是要在規定時間內以較少的精力達到當時條件下盡可能大的效果。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在培養人才方面所用的方式不同,職業體育教育比較注重應用和實踐,它的職業針對性比較強。而普通教育不重視職業能力的培養。高職學校注重培養具有較強技能的學生,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而體育課程教學在學生身體素質培養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對學生強健的身體素質培養起著關鍵作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養成良好的身體運動習慣,具有積極的研究價值。
(作者單位: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基礎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