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財慶
江西省農村村落體育與城市社區體育現狀分析
文/嚴財慶
本研究通過對江西省五個農村村落和五個城市社區進行實地調查和問卷調查,了解社區體育和村落體育的體育人口、體育場地設施、體育消費、開展項目、體育指導員等現狀,并分析農村村落體育與城市社區體育兩者發展的差異和發展對策。
1.1 田野調查法
本研究選取我省五個城市社區和五個農村村落進行實地考察,了解當地人們的生活水平,體育場地與器材,生活習慣等
1.2 問卷調查
對選取的村落和社區發放問卷,調查研究對象的體育消費情況,體育鍛煉意識,鍛煉項目分布,社會體育指導員情況等。
農村村落體育與城市社區體育是我國群眾體育的兩大基石,通過田野調查和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兩者的現狀具有較大差異。
2.1 農村村落體育現狀
當前農村青壯年人口大量外出務工,留守農村的主要以中老年人、孕產婦和讀中小學的小孩為主,許多家庭全家出動,大門緊閉,使得農村人口稀少。留守農村人口年齡非常具有時代性。體育人口稀缺,農村中老年幾乎沒有專門進行過相關體育運動項目作為鍛煉身體,絕大部分村民認為田間勞動就是鍛煉。農村體育健身器械和場地嚴重缺失,鍛煉意識薄弱。在調查的五個村落中,只有嚴坊村,杏塘村,田心村三個村落有健身路徑。嚴坊村有戶籍人口有近2000人,只有三組健身轉盤,杏塘村有近3000人,只有5個健身轉盤,田心村有近5000人,只有8個健身轉盤。所有村落沒有專門建設群眾健身場地,在調查的五個村落中,每個村落中的小學有一片籃球場。從調查的村落情況看,健身器材數量嚴重缺失,種類單一,完全不能滿足群眾的健身需求。
2.2 城市社區體育現狀
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的變革,城市逐漸向周邊農村發展和延伸,城市范圍不斷擴大,城市人口不斷增加,進城務工人員年年攀升,城市人口結構包括城市戶籍人口,外來務工人口及外來務工人員家屬和隨遷子女。城市體育人口年齡結構包括中老年人,中青年,大學生,中小學生等,城市社區的體育人口年齡結構比較完整。城市居民對體育的消費需求迫切,城市社區文化活動豐富,經常開展體育健身活動,培養市民的健身意識,引導從事各種健身項目。形成良好的健身氛圍,市民的健身過程中既能鍛煉身體又能認識朋友,加強鄰里間的交流,活躍社區氛圍,促進社區和諧,因此健身活動成為市民喜歡進行的日常活動。城市社區體育設施相對比較完善,在調查的五個社區中,每個社區都有完善的健身路徑,和健身器材,其中一部分是小區開發商建設的健身路徑,一部分是社區居委會建設的健身場所。這些健身器材和健身場所是免費的公共健身場所。另外,社區周圍還有較大社會營業性的健身運動館,包括室內羽毛球館,室內健身房,及各種健身舞蹈,瑜伽等健身場所。城市健身器材和健身場地相對豐富,能夠提供市民對健身多元化的健身需求。城市人口文化素質相對較高,能夠較深刻的認識健身和體育鍛煉對健康的重要作用,在調查過程中,每個社區隨機選擇10位,共50位50歲以上女性進行口頭詢問調查,調查結果發現,50位調查對象中有兩位沒有固定的鍛煉習慣,其他調查對象每周至少3次鍛煉。鍛煉的項目主要以廣場舞,散步,打羽毛球等較為輕松的體育項目。對其他年齡段和不同性別的市民調查發現,城市社區市民的體育健身意識較強,運動項目分布廣泛,運動健身需求多元化。城市社區市民家庭體育消費每月至少在100元以上,消費的項目主要包括:購買體育器材,支付社會營業性運動場館費用,聘請教練費用,健身房辦年卡費用等。城市社區專業健身指導人員多,各中小學有體院院校畢業的體育專業教師對學生進行體育健康教育,社會上有專業的運動教練進行專業指導。社區組織的文體活動豐富。從調查的情況分析,城市社區體育發展較好是有相對完善的體育設施和場地,有多元化的運動項目選擇,社區文體活動豐富,鍛煉人群形成良好的氛圍,有一定的經濟能力,能合理安排閑暇時間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上述調查結果看農村體育鍛煉人口單一,主要是留守在農村的老人和中小學以下年齡段的少年兒童,對于中老年人員,農村家務勞動較多,還要兼任看管小孩的重任,空閑時間不多,農村體育鍛煉意識淡薄,中小學學齡段兒童鍛煉的自覺性差,缺乏專業的指導,場地器材的匱乏等多種因素是造成當前農村村落體育發展落后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見,江西省農村村落體育和城市社區體育發展有明顯的差異。農村體育明顯落后于城市體育的發展,城市大眾體育的發展逐漸完善。影響大眾體育鍛煉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經濟的發展是體育發展的重要基礎,有了強有力的經濟基礎才能建設更完善的公共體育設施,國民才有能力去做體育健身方面的消費。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全民健身工程發展迅速,當前農村健身工程是我國全民健身工程的短板,農村人口巨大,地域分布廣闊,建設投入大,是當前發展所遇到的難點,也是未來推進全民健身工程的工作重點,如何更好的推進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是一個大課題,需要所有體育人和全社會共同的力量才能逐步推進發展。
(1)加快推進我國城鎮化建設的步伐,逐步完善體育器材與健身場所建設,尤其是農村村落體育健身器材與健身場所的建設。(2)開展豐富多彩的大眾體育文化活動,促進體育健身項目的開展,形成良好的鍛煉氛圍。(3)開展體育運動知識宣傳,尤其是對農村人口的宣傳工作,提高國民的健康鍛煉意識。
(作者單位:南昌市瑤湖高校園區江西科技學院體育教育部)
江西科技學院,江西省體育局課題(編號201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