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建
寓教于樂,健康成長
——淺談小學體育規范教學
文/程建
小學體育課是小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課程,體育課的設置有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和思維能力的提高。體育課偏重實踐,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鍛煉自己的各種能力,觀察力、運動力、思維發散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等。在課堂上的各種小活動也幫助學生放松心情,緩解了課業壓力。雖然體育課看起來比較隨意,但是規范性同樣不能缺失。
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各門課程都非常重要,體育課的存在讓學生在課業之外有了放松和接觸自然的機會,團結協作能力和體力都能得到提高,在體育課上,一般沒有什么特別規定的上課形式,而且體育課都是外堂課居多,學生的天性是得到了很好地釋放,但是在釋放的同時乜嘢應該注意課堂的規范。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規范才能把事情做好,上課也是一樣,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課程的規范教學。
體育課是讓學生培養德育能力的課程,在體育課上,跑步練習能夠鍛煉學生的耐力,體育游戲能夠鍛煉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但在游戲中也要講求一定的規范。
首先在進行一項活動的時候,要有目的性,在讓學生進行一項體育游戲之前要想好這個游戲是鍛煉他們哪方面的能力,不能隨便進行游戲的活動,否則課堂會變得雜亂無序,學生也不能得到很好地鍛煉。比如要發展學生速度素質的,我們可以選擇“過關斬將”、“貓捉老鼠”、“小八路”;要發展學生思維的可以選擇“集體畫像”、送電報等。要培養團結合作的可以選擇“齊心協力”、接力賽、“卷春餅”等。
在課程進行之前先做好備課工作就不用說了,相關器具和場地的準備也要提前進行才行。小學生的體育課,由于學生還小,也用不到大型器具,所以教師如果要用到什么輔助器材,一定要在課前就準備好,不然在上課時一會兒拿個器材,一會兒換個場地不僅不能保準課堂的連貫性,也不能很好地組織對學生的教學。
另外,器材準備要簡單實用,盡量做到精而少,不要設置一些復雜難以駕馭的材料,說到底,器材還是一種輔助,主要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培養他們的能力,如果因為器材的原因使學生覺得體育課麻煩,就適得其反了。
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試著制作課堂用具,比如讓他們和家長做一個小沙包,拿到課堂上玩擲沙包的游戲,自己用礦泉水瓶和沙子做一個簡易小杠鈴等等,都是很好地選擇,如果有條件,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器材的制作,這樣更能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的參與感也能夠更強。而且通過這種方式,課堂會變得很規范,如果是大家一起進行器材的制作,那么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者兩項技能就得到了集中的訓練,目的性也更加明確。
不管是哪門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都是培養學生掌握不同知識,增長不同的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堂的設計上應該應該著重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讓他們在課堂中學習和快樂并得,從而使課堂像其他內堂課程一樣變得規范起來。
教學中,使用的一些教學方法和教學游戲要注意好好設置。雖然小學生的精力充沛,活潑好動,但性別、體力的差異仍然不容忽視,教師不能對所有的學生都采取一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比如給女生安排的自由活動項目就可以是跳繩,踢毽子,仰臥起坐之類,男生就不能讓他們踢毽子,而是應該安排打籃球,踢足球之類的活動,而且不同的年級,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不同的活動,這樣對于規范教學也有幫助。
除了要注意性別和年齡差異,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來安排教學,比如一年級的孩子還不適合做一些指令太復雜的體育游戲,或者強度太大的活動,那么就要安排他們進行一些他們能接受的類似于丟手絹的這種活動,以保證學生安全為前提進行活動安排。
有了明確的目的,不僅教師在教課的時候會覺得井井有條,學生也能夠很明確地記得自己這節體育課學到了什么,有的時候可能是一些很抽象的東西,但是他們會感覺到。
體育課作為一門自由性極強的課程,既然自由,就代表是有安全隱患的,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安全情況。
在課前,要注意避免有安全隱患的體育項目的安排,安排一些類似于鉛球投擲的訓練時,要保證有足夠的場地,以免發生誤傷;課堂中要時刻提醒學生注意自身安全,比如在訓練接力跑時提醒學生不要只顧著速度忘記安全,或者在學生分組打籃球時,時刻注意學生的動向,避免發生沖撞現象,在自由活動時,教師也要密切觀察學生,以保證學生安全進行課程的接受;課后要做好跟蹤,看學生是否因為課程的原因有什么不適,并且做好課后鍛煉教育,因為在進行了一些體育活動后,學生也許會出現一些不適,比如蛙跳練習過后會出現腿疼的現象,仰臥起坐練習后會出現肚皮疼痛的現象等,教師要告訴學生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并教給他們正確的應對方法,防止不當的恢復方法造成傷害。
小學體育課的教學相對其他內堂課來說,自由度極大,但是面臨的挑戰也極大,在課堂中如何保證學生在不受傷的情況下好好進行各種體育訓練,如何教給學生運動中蘊含的道理和運動的含義,如何讓學生在運動中愛上與自然親近,愛上流汗的感覺,對于教師來說都是不曉得挑戰,而想要在一堂課中完成這些任務,讓學生更加快樂、健康的成長,就一定要注意課程教授的規范性,把一切都計劃好,一點點去滲透,就會得到很好地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韓圩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