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峰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
文/周峰
自主學習是初中語文教學改革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它能夠體現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我們作為當代初中語文教師,應將自主學習這一理念研究透徹,把它充分地灌輸到教學實踐當中去,使得學生的自主性提高,課堂更加生動高效。我在長期的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收獲了很多教學經驗,從這些經驗中我又總結出了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下面將結合我自身經歷詳細的進行闡述。
想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先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讓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將“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
首先,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注意內容要深淺適宜。如果一節課中學習的內容過難或者課容量較大,學生一走神掉了隊、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就可能出現學生像聽天書一樣不知所云的現象,進而產生厭倦、畏難心理,很難主動的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反之,如果學習的內容對學生來說太過簡單,他們就可能不把這節課放在眼里,轉而去做別的事情,忽略了課上一些重要的細節,這樣也不能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其次,在自學過程中,教師的啟發式教是整個過程中的點睛之筆。啟發式教育不能等同于問答式,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問個不停:“這樣做對不對”、“這樣想好不好”等是不可取的。這樣提出來的問題沒有難度,而且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并不大。即使學生也是有問必答,課堂也是沸沸揚揚,但這只能稱得上是“注入式”的教學方法。教師真正應該做的是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去引導學生,對其旁敲側擊,引導他自己將答案說出口。這樣的點撥才是會真正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啟發、點撥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展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在課堂中起到主體地位。
在設計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把自主學習的理念當作整個教學的中心思想,把語文教學設計成自主學習的六個環節:
2.1 進行自主預習,提高課上效率
自主學習不只包括課堂上的學習,還包括學生課前充分的預習,對本節課將要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滲透。我在每一次課前都為學生布置好下次課程的預習內容,讓學生依照預習目標自主制定預習內容和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首先要獨立的了解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寫作背景。然后要將課文通讀幾遍,保證課文中沒有生詞,解決字詞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問題。在進行的閱讀之后,學生要做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而能夠產生自己的感受,體會作者想要表達出的情感。如果不是能完全理解這篇文章也沒有關系,要主動的將疑點、難點勾畫出來,在課上對于不懂的地方要認真聽,從而能夠有助于重難點的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2.2 設計探究提綱,進行小組內交流
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做好能做到專門制定一份探究提綱。這樣一份探究提綱是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緊緊圍繞教材重點為基礎的,利用探究提綱作為載體來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既有學生的獨立思考時間,對每一個提出的問題進行認真的考量,又有小組內部相互交流的時間,進一步將探究結果進行優化。通過組內交流的學習方法,不僅使得學生思考的深度、廣度進一步提升,而且還增強了團隊內部的默契性,展現了集體智慧,使得每個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也有所提高。
2.3 教師巡視指導,協助學生突破難點
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環節的設計者、引導者以及輔助者。在自主學習模式的語文課堂上,教師也要充分體現自身職責,不能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坐視不管,要控制好整個教學的節奏與頻率。當學生在進行組內討論時,教師到深入到學生去,學生身邊了解他們的討論進度,同時要注意收集中逐漸產生的疑難問題,對學生的困惑做出必要的指導,充分發揮教師的職責,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而高效的學習。
2.4 組織成果匯報,進一步加深理解
在學生完成研究提綱中所要求的探究交流學習之后,教師應當要求每個小組在課堂上對學生成果進行展示,為活動進行一個反饋。由于每個人思考的角度不同,每個小組所得到的成果自然也就不同。對于那些不一致的地方,教師不應當只是簡單地評價,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對其進行研究,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來獲取對課上知識更深的理解。
2.5 進行當堂檢測,反饋教學成果
在進行小組成果匯報之后,教師要針對學生呈現出來的內容做一個快速的匯總,在課堂的最后,花費一小段時間對當堂的重點、難點一直主要學習內容進行書面檢測。這樣不僅可以督促學生有效利用課上自主學習的時間,還可以及時的了解到學生對這節課內容的掌握程度,從而對教學模式的調整和優化有所幫助。
總而言之,課堂是教學的主戰場,同時也是全面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教學本身是一個相互交流、互動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在過程中的感受,把學生的發展作為根本。此外,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督促學生自主的去學習新知識。只有學生有意識地去主動思考、獨立學習,課堂教學才不會是對牛彈琴,這樣的課堂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沭陽縣吳集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