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建紅
巧用問題設計,活躍初中物理課堂
文/譚建紅
初中物理課程是學生系統學習物理知識的開端,只有掌握了初中物理基礎知識,才能為高中物理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然而,物理又是一門比較難學、難理解的課程,它雖然源于實際生活卻又高于實際生活。初中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都處于尚未成熟的階段,他們往往覺得學習初中物理是一件枯燥的事,影響了他們學習物理知識的學習效率。本文首先明確了巧用問題設計活躍初中物理課堂的意義,結合初中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在初中物理課堂巧用問題設計優化課堂教學的具體策略,希望為中學物理教師今后的教學提供參考。
近年來,我國教育體系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這一思想,要求廣大教師積極探索貫徹素質教育理念的教學方法。初中物理老師需要深化自身對新課程教學理念的認識,積極借鑒其他教師物理課堂教學的先進經驗,在教學中巧妙地設計一些物理思考問題,引導初中生探究這些物理問題,以此來活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情境中提升學習物理知識的效率。問題教學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初中物理教師每節課的教學質量,還可以提高初中生主動學習物理知識的能動性,有利于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物理問題、獨立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今后的長遠發展。
新課程要求初中物理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開發一些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將問題設計貫穿到初中物理課堂中有著諸多的現實意義。首先,巧用問題設計,能夠活躍初中物理課堂的氛圍,能讓初中生在這種氛圍中集中注意力,從而激發他們參與物理課程學習的興趣。其次,這種問題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初中物理教師的教學效率,便于教師更好地以解決問題的方式將物理知識傳授給初中生。此外,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思考問題,教師可以帶領初中生一起思考這些物理問題,在尋找解決初中物理問題途徑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這將有利于促使初中生形成更成熟的思維能力,從而利于他們今后更高效地解決其他學科的問題。
2.1 課前提出初中物理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通過與初中生進行交談,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物理課程有著不同程度的抵觸心理。針對這一情況,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前,設計一些有趣的課程導入問題,讓初中生去思考思考這些物理問題,讓他們在動腦的同時逐漸覺得學習物理是一件有趣的事。比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科學家對力和運動的關系是怎樣認識的?”之類的問題,讓初中生課前查找資料并回答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利用理性思維參與到物理問題的思考中,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初中物理知識的積極性。
2.2 結合初中生生活實際提出問題深化物理課堂教學的內容
初中生在剛開始接觸物理知識時,覺得物理理論跟實際生活相距甚遠,他們越學越覺得物理知識太過枯燥、乏味。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可以結合初中生的生活實際,提出一些較為基礎的物理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并在解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初中物理教材的內容,讓初中生認識到物理知識雖有較輕的理論性卻又處處來源于生活。例如,在學習“力學”相關內容時,初中物理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擦黑板時黑板擦的受力情況”,并在解決這一問題時畫出受力分析圖,帶領初中生領略“受力分析”這一新方法的有用性。這種問題設計教學模式可以讓初中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掌握解決物理問題的分析方法,便于他們直觀領略物理方法的魅力,從而提升初中生的學習效果。
2.3 積極為學生創設利于解決初中物理問題的課堂情境
在傳統的初中物理課堂上,教師一般傾向于平鋪直敘地將物理知識傳遞給學生,而忽視了培養初中生獨立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初中物理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創設利于解決初中物理問題的課堂情境,讓他們在實踐中形成系統的物理知識體系,進而形成他們獨特的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案。比如,在學習“小孔成像”物理現象時,初中物理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動手操作的實驗情境,讓初中生用易拉罐、皮筋、紙杯和薄膜去做“小孔成像”的模擬實驗,讓學生主動去解決“成像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這一問題。這種物理課堂教學情境能讓初中生在動手實踐的氛圍中探究物理問題的答案,從而加深他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與消化。
在初中物理課堂中融入問題設計的教學方法,對初中物理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要提升自身對問題設計教學模式的重視度,要積極參加一些關于這一方面的講座活動,聽取初中物理教育專家對“問題教學模式”的見解,并與其他物理教師進行一些必要的教學交流,以此來充實、完善和提升自身的物理課堂教學,提高每節課的教學質量,在解決初中物理問題中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湖南省瀏陽市古港鎮三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