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元福 孫小迎
知識點模塊化教學在預科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文/毛元福 孫小迎
模塊化教學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踐訓練,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及發散性思維,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模塊教學是以素質培養為核心、以綜合能力的提高為本位,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重視知識系統的歸納總結與提高。實現教材內容的二次整合開發,建立知識點體系,各模塊間相互獨立成篇,以知識模塊講授為載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模塊化教學(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簡稱MES),其特點就是將某一階段所要學習的知識點,所要掌握的技能,以一定的學習材料為依托,將相關的知識點整合起來,組成一個知識模塊。模塊化教學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踐訓練,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及發散性思維,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模塊教學是以素質培養為核心、以綜合能力的提高為本位,注重知識的系統歸納學習,技能的訓練提高,各模塊能獨立成為一個教學單元,聯系不甚緊密。這種教學模式已經被運用到多種學科教學中,特別是在職業教育、金工實習等技能型學科中,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較為廣泛,然而,模塊化教學模式應用于數學教學卻相對較少,在預科數學的教學中的應用就更加少見。數學學習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得到系統的知識、盡量多的操練,注重學生的實踐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模塊化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正是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訓練。
要組織好模塊化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必須注重教學準備環節。首先要認真備課,保證本學段內規定的課程都有詳細可行的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其次,吃透教學大綱,從整體上把握課程教學內容,實現教材內容的二次整合開發,對上下兩學期的知識點進行類比分析,建立知識點體系,交叉備課。按照全學段知識點的難易,確定不同時段的教授內容,以知識點模塊化講授為教學主線編撰授課講義,制定授課計劃,確定教學方法,打破 “先知識后技能,把知識與技能獨立開來”的傳統篇章結構,各模塊間相互獨立成篇,知識模塊教學堅持一條主線,即以知識模塊講授為載體,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在知識點體系化構建基礎上,實現教學組織方式的靈活調整。在每個教學實驗班,學生的認知能力不盡相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存在差異。理解能力強、基本功扎實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會比較快,表現比較活躍,而對于基礎薄弱,理解能力稍差的學生,學習起來就比較吃力,甚至會出現懈怠情緒。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每個學生的認知能力開展分組教學,3-5人編為一個學習小組,挑選學習效率高的學生作為學習組長,幫助學困生,并建立獎懲機制,形成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預科數學是面向少數民族預科生的一門基礎課程,在教學中應該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知識的系統歸納總結與提高。模塊教學化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適應了當前預科數學課程教學的要求。針對數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根據課程知識點及培養方案的要求,采用知識點模塊化教學方式,精心選取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授課模式,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知識點模塊化教學打破傳統的“先知識后技能,把知識與技能獨立開來”的篇章結構,以知識模塊講授為載體,實現內容按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結合。優化課堂授課模式,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重視課后作業的精心設計,教學效果的檢測反饋,并根據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講授載體的難易程度,針對學生作業中普遍反饋的問題,開展跟蹤強化學習。
知識模塊化教學由于以素質和能力為劃分模塊的依據,必然會造成知識結構不完整和不系統,內容設計上還要為學生今后的教育和持續學習創造接口和條件,增加必要的拓展性的教學內容,做好課程教學內容的銜接。
通過模塊化教學的實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幫助每位同學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量體裁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知識點講授的循序漸進,逐步加深,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類比中學習總結提高。建立小組學習獎勵制止,形成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讓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享受到被其他同學認可的榮耀。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中得到系統的知識、盡量多的強化訓練,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南昌工學院 民族教育學院)
項目編號:MZJY-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