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雁靜
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中德智體美中的“美”的直接體現,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觀察能力、創新能力等。而小學階段是求知欲最旺盛想象力最豐富的階段,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教育時機,培養學生繪畫的興趣,將學生的創新意識、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充分的調動起來,激發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的創新能力。筆者從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自信心,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等方面切入,分析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所謂的美術創新能力,其實就是指人們在創造一副畫或者說是美術作品時,所表現出的一種運用獨特的思維形式去創作出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作品的一種能力。要想把美術學好,繪畫出別出心裁的作品,除了要有教師的引導,更重要的是要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這是關鍵。因此,下面便是筆者針對在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給出的幾點建議:
1 學會觀察,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什么是美?一切賞心悅目的事物都可以稱之為美,美其實無處不在,只要學生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一切的美都來源于生活,學生要學會觀察生活中的大小事物,無論是多么細微的東西,只要細心觀察都會發現它美的一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意識,審美意識是一個潛移默化的積累過程,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因此,教師要注意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多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周圍的事物。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蘊含著別致的美,美術在創作的過程中就需要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顆懂得觀察的細膩的心。擁有一個獨特的審美觀是創作出一副成功的作品的前提之一,而學會觀察是培養審美意識的關鍵。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意識才能夠更好的對作品展開想象,然后才開始創作,繼而才能讓學生自身的創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養和提升。學生只有懂得了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才會了解以怎樣的審美觀去欣賞一個作品的優劣,也只有懂得去欣賞那些優秀的作品,欣賞生活中那些美好的片段,才能在學生的頭腦積累更多好的經典的創作素材。美術教學并不僅僅局限于課本的教學,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從課本中延伸到生活,學會觀察生活的真善美,讓學生對生活有更為仔細的觀察和感知,引導學生培養自身的審美意識,由此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2 激發創作,提升學生的創作能力
作為一名教師,無論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構思如何,也不管學生最后完成的作品優秀與否,都不能去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更不能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學生最驕傲最自豪的表現,會展現最好的自己,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對于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美術作品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教師要明白該如何去更好的欣賞學生的作品,關于學生想要闡述的內容努力去讀懂,不要輕易的否定學生的作品,挫敗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只要是學生的原創,用心創作出來的東西不允許被輕易否定,因為這其中有學生想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對于學生心里想要表達的情緒,教師不一定能每個都讀懂,而教師要在肯定的基礎上去傾聽學生對自己的創作的作品的闡述,然后再給出自己的建議和修改,在指導的過程中要注意啟發學生的創作思維,激發學生的創作能力。
例如在學習江蘇版四年級《我設計的車》一課時,讓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自己所設計的車是怎么樣的,主要用途是什么。這時學生肯定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自己對車的理解,開始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學生的想象力都是很豐富多彩和奇葩怪異的,在傾聽學生天花亂墜的想法時,學生一個個充滿信心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小學生對于很多未知事物都不了解,所以在他們的想象中肯定會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這時教師在給予學生評價的時候要采取多種形式去評判,首先肯定學生積極開動腦筋,表揚他們的想法形式各異,可以讓同學之間相互評價。教師要努力發現學生描述時的閃光點,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的自信心更加爆滿,有利于學生全面的理解作品。學生只有具備了自信心才會更有動力去創作,也才會創作出有水平的作品,因為自信心能給學生心理帶來一種優越感,學生就會更加積極的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一個好的作品是有靈魂的,這樣創新能力才能更好的被激發。
3 豐富靈感,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豐富的想象力是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的源泉,激發學生的創作能力離不開豐富的想象力的運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形式,展示多種美的圖片或者播放優美的音樂來培養學生對美的認知,由此來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學生通過眼看、耳聽等方式不斷的在腦海里組織想象,勾勒圖畫,教師可以適時給出引導,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發揮,這樣才能夠做到啟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激發學生的創作能力。
4 結語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想要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觀察,有一顆善于發現美的心,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具備一定的審美觀;其次要在創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自信能讓學生出色的完成很多任務;最后在創作的過程中創作靈感至關重要,而靈感的來源是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工作單位:淮陰師范學院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