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
禮儀教育是幼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快節奏發展的現代社會中,農村留守幼兒的禮儀養成教育因為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顯得尤為棘手,留守幼兒禮儀教育的缺失情況普遍。本文旨在通過多種途徑對農村留守幼兒進行慢生活方式的感染和滲透,讓禮儀教育相對缺失的農村留守幼兒能禮儀養成方面有所改進,從而為其塑造完整人格和良好人際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石。
1 問題的提出
亞里士多德說過:“幼年時形成的良好習慣可以改變一生。”好的禮儀素養是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組成,由此可見禮儀養成教育的重要意義。一般來說幼兒禮儀養成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父母的言傳身教,而在農村很多家庭的青壯勞動力都外出打工,老人和幼兒留守家中,這部分留守幼兒一般是由祖父母看護,由于感情的缺失,在當前的快節奏生活模式下涌現出諸如不良衛生習慣、講臟話、冷漠、不懂感恩等現象。筆者從營造良好積極的生活觀的高度出發,將當前崇尚的健康、自然的“慢生活”理念滲透到對農村留守幼兒的禮儀養成教育中,分別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進行探索改善幼兒禮儀習慣的方法和途徑。
2 “慢生活”科學生活方式的基本理念
“慢生活”是相對于當前盛行的快節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種生活方式,自1989年在意大利出現后,便風靡世界,這里的“慢”,并非速度上的絕對慢,而是一種回歸自然、輕松和諧的意境。“慢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是一種積極的奮斗,也是對人生的高度自信。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不是支持懶惰,放慢速度也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之所以要提倡“慢生活”,是因為在“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中,能夠快速準確找到定位,而不會迷失自己。“快”讓人錯失了很多美好的事物,“慢生活”則會讓你更高效,更優雅,更接近幸福。通過學校的輻射作用,大力提倡“慢生活”的生活方式,讓農村留守幼兒在“慢生活”中逐漸滲透養成良好的禮儀素養。
3 在“慢生活”中對農村留守幼兒滲透禮儀養成教育的主要途徑
3.1 學校是對留守幼兒滲透禮儀養成教育的“主戰場”,起著領隊、輻射的作用
3.1.1 用樂觀和諧的生活觀和人際交往觀來影響帶動幼兒,對其滲透禮儀養成教育。幼兒在園的生活環境是幼兒禮儀養成教育的重要場所,教師的榜樣作用在幼兒當中是非常巨大的,因而教師本身的禮儀素養及班級三位教師之間的關系對于幼兒禮儀養成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3.1.2 強化良好的作息習慣及生活習慣。筆者所在的幼兒園會有這樣的現象出現,幼兒早上一來就發困,趴在桌子上就睡著了。經過了解,有很多留守幼兒的爺爺奶奶為了哄孩子不哭不鬧,晚上會長時間給孩子看電視,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出現如案例一中的情況。這樣的習慣一旦養成,既不利于孩子的身體健康,也對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著名的生物學家巴普洛夫說過:“各種各樣的習慣都是一種連鎖條件反射系統。可見要養成任何一種習慣就必須持之以恒,按一定的要求去堅持做,從而使這種行為桌布形成條件反射,成為自覺遵循的行為。例如我們設計了室內音樂游戲《我們都是好朋友》,活動中,孩子們盡情的表現自己,感受到了幫助他人的樂趣。在學習歌曲的同時,深化了幼兒對同伴的情感,培養了幼兒關心、幫助、尊重別人的情感。讓禮儀之花在孩子們的交往中悄悄地綻放了。筆者還設計了戶外體育游戲《太空人找朋友》,在游戲中,孩子們都對太空人表現出了空前的熱情,和太空人有禮貌的交往,邀請太空人和自己做游戲,請太空人到教室做客,發展了孩子的平衡能力,提高了幼兒判斷、機智、活潑的性格,并提升了孩子的禮儀交往能力。通過各種游戲,使留守幼兒懂得了一些深刻的道理,既能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又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集體教學活動中,重點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安靜有序的學習環境是幼兒學習的基本保障,在此基礎上,讓幼兒逐步養成傾聽的良好習慣,不隨意插嘴,輕輕翻書,不弄皺書角等,良好的學習禮儀的養成會更有利于讓幼兒思路清晰,注意力更加集中。
3.2 家庭是對留守幼兒滲透禮儀養成教育的另一塊戰地,要配合好學校的系統教育
3.2.1 集中留守幼兒講述國學經典。留守幼兒的撫養人大多是上了年齡的祖輩老人,這一輩老人中也有一部分是有很深的國學文化底蘊的,而傳統的國學經典如《三字經》、《弟子規》等書中有很多小故事都滲透了深刻的禮儀養成教育理念,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筆者在所在的農村幼兒園的留守幼兒大多居住在一起(集體農莊和安置小區內),利用這樣的有利條件,我們請班級中相對來說社會交往能力較強的幼兒作為“帶頭人”,負責在回家后召集本班級的幼兒進行集中工作。老師提前與一些通曉國學經典的老人溝通交流好,由“帶頭人”集中附近的留守幼兒到老人家中聽國學小故事,這樣的集中可以一個月一次或更多次,對幼兒來說將是彌足珍貴的。幼兒不僅在家庭生活中找到玩伴,還能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聽爺爺奶奶講述國學經典小故事,這樣的滲透學習是非常有成效的。
3.2.2 切實開展家長學校活動,提倡“慢生活”的生活方式。提倡文明的生活習慣,在家庭中對幼兒進行“三輕”教育,配合學校做好幼兒文明習慣的養成工作,同時在生活方式上,提倡積極樂觀的生活觀即健康的“慢生活”,適時帶幼兒參與敬老扶幼、文明小衛士、綠色環保等社會實踐活動,注重對幼兒進行生命教育、快樂教育。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工業園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