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應充分考慮到學生未來的發展,其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能夠讓學生們在未來的學業及生活中表現出色。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應該引起學校的重視,任課教師應有意識的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本文對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提供了建議和方法,以期為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融合創造力的培養提供新的思路。
培養學生們的創造能力應放在學校教育的重要位置,也是時代發展對學校教育提出的要求。創造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時代不斷進步的體現,具備創新精神的民族會獲得不斷向前向上發展的動力。因此,在語文的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語文課堂的生動性和多樣性也有利于開展提高創造能力的教育。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到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通過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創造能力的目的。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會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對于在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 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
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和活躍程度與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有關,所以,老師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都要注意與學生關系的培養。老師應該做到對每位學生一視同仁,讓學生們真切的感受老師的公平公正和對自己的愛護和關心,老師要關注學生們的一言一行,關注他們情感的變化,特別是對那些在生活和學習中存在困難的學生要付出更多的時間來關注。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應在日常的點滴中發現學生身上的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并適當的鼓勵他們,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其充分的發揮自身的特長和優勢。除此之外,老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讓即使是學習困難生也能夠在課堂上有表現的機會,并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只有使把平時在課堂中不愿表現、受到忽視的孩子活躍起來,才能整個課堂充滿生機和吸引力。在提高這部分同學上課積極性方面,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起初可讓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回答較簡單的問題,做一些較基礎的習題,當他們回答正確后,及時的給予鼓勵,以強化他們的行為。此后,可加大學習的難度,讓學習困難生一步步的感受到學習的魅力,體會在學習過程中帶來的快樂。
2 營造創造的氛圍,激發創造的情趣
營造創造的氛圍重在改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要努力的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給學生們充分的尊重和自由,讓學生們在語文的課堂上大膽的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看法,鼓勵學生提出看似“不合理”的問題,保護學生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讓學生們時刻保持探索精神,不被條條框框束縛,使自己的天賦和潛能充分的展現和發揮。
3 傳授自主學習的方法,掌握創造的技能
3.1 教授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方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傳授給學生理解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如字、詞等的方法。如通過教會學生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來理解字詞句;通過與上下文相聯系,聯系事件發生的背景或通過關鍵詞來理解句意;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利用中心句、歸納段落大意的方法對整篇文章進行理解;根據課文的需要,也可以運用朗誦、角色扮演、話劇等形式理解文章的大意,體味作者的感情。
3.2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使用想象或聯想的方法
創造想象以及相關聯想等方法都是培養學生們的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很好的方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的了解小學兒童認知、情感、思維等的發展特點,結合語文教學的內容和形象性強的優勢,恰當的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著重提高學生們的發散思維、形象思維和集中思維的能力。在形象思維的培養方面,可以通過創造情境等方式對其加以激活,通過類比、歸納等方法培養學生們的集中思維;通過“不設定答案”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發散思維的能力。最后,通過對以上思維的整合提高學生們的創造能力。
4 擴展學生的知識面,為提高創造能力做好準備
創造力提高的前提是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只有創造的“原料”具備了,才能夠有創造的空間和機會。比如,學生寫作文的過程就是體現個體創造性的過程,如果學生沒有足夠的詞、句積累,沒有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沉淀的情感,很難創作出好的作文作品。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老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們觀察周圍的事物,抒發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和領悟能力,另外,教師應有一套屬于自己的且適合學生們學習的教學方法,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建立一個“好詞佳句集”,讓學生們每讀到一個好詞、好句就將它們記錄下來,并定期的在班級中做展覽,學生之間互相交流。
5 結論
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在小學教學尤其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注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是十分恰當且是十分必要的,語文自身的特點也為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需要注意的是,要想讓小學語文課堂成為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場所,就應該讓課堂活躍起來,寓教于樂,讓學生們在開放有趣的環境中學習,此外,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應努力的創設環境讓學生們走出課堂,走進自然和社會,在外面接觸更多的知識,這也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作者簡介:李菁(1985-),女,江蘇省蘇州人,本科,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方洲小學,語文教師,研究方向:語文學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