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文靜+李世龍
摘 要:批注式閱讀”在高中文言文教學的實踐離不開教師的積極組織和促進。文章立足實踐,建議在字詞句教學上有的放矢;在志道法體悟上巧妙切入,以期為高中文言文教學提供有意義的借鑒。
關鍵詞:“批注式閱讀”;有的放矢;巧妙切入;高中文言文教學
“批注式閱讀”作為一種傳統且有效的閱讀方法引入文言文教學,不僅有利于減輕教師教授文言文的壓力,而且有利于學生參與文言學習,提高文言文學習的效率。“批注成閱讀”在實踐上大概包括“閱讀批注—交流展示—完善提升”三個環節,即課前自主批注、課中交流、課后鞏固。為保證三環節順利進行,筆者建議從文言文特質入手。
相較于現代文,“文言文”是以“文言”寫成的文章, 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融“文言”“文章”“文學”“文化”四個方面于一體。鑒于此,建議教師在組織、實踐“批注式閱讀”時從特質入手,落實到具體操作中。筆者建議從以下方面做出嘗試:
一、有的放矢,巧解字詞句
文言教學目標即為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籠統、抽象的規定落實于實踐,因經驗、資源、立場、視角差異,學生表現不一。“文言文”特質,首先表現在“文言”,學生閱讀文言文的障礙在于對古代語言的生疏,生疏是因其對古代常用詞匯的了解很少,進而阻礙了對古文內容的把握。鑒于此,在字詞句教學上實踐“批注式閱讀”,應引導學生將重點放在古代常用詞匯的的常用意義上以及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上。那么具體如何去做?
第一,要遵循文言字詞句處理的原則。“批注式閱讀”作為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一種學習方式,很重視課前批注,要求學生將理解困難、難以區分的字詞句用符號勾畫出來以便在課堂上進行批注交流,這決定了文言文字詞教學并非面面俱到,應根據學情有的放矢,采取“放過、突出、深入、分離”的原則,區分強化、增強理解。第二,適時巧妙講授文言知識。文言學習離不開文言知識。進行文言知識的傳授,其關鍵在于發揮學生的主觀探究精神,讓學生在分析、比較、歸納中感受特點,明確用法。第三,適時適地運用“翻譯”方法,翻譯并非處處都用,重要字詞與特殊句式處是運用翻譯的重點地方。
二、恰當切入,深悟志道法
教學文言文,培養學生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以文本為載體,在閱讀文本,與教師、同學交流對話的過程中領悟文本的思想內涵、技法技巧,進而完成思維歷練、智慧生成。因此,作為“批注式閱讀”整個過程的組織者、促進者——教師在備課、上課等方面應做出努力與改變。在備課上,一要樹立對所選課文版本的意識,了解出處,便于對照參考;二要樹立參考古注意識;三要樹立廣泛參考現代人研究成果意識;四要樹立當注而未注,需加以補充的意識,如《孔雀東南飛》:“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關于“舉手”,課文未注,為當普通意義抬手來講,實則不然,“舉手”古有“抬手”“拱手”“抬首”三義,其具體含義取決于所處語境,結合語境描繪分別,故此處“舉手”應作“作揖拱手”講。譬如《阮籍全集》“焉見浮丘公,舉手謝時人”中,“舉手”與“謝”搭配使用,描繪離別,有“作揖拱手”之意。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如此求真,更能加深學生對文章含義的理解。
在課堂上,一方面,應樹立“導入設計,緊扣文章,激發興趣,促進閱讀”的意識,比如學習《勸學》時,可用有關“學習”的名言警句導入新課;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巧設問題,向學生“輸入”語文學習的信息,喚起學習興趣,激發熱情。如將“批注式閱讀”方式引入教學《師說》時,學生在完成對字詞的批注、理解文章大意的前提下,教師根據學生學情和文本的特點提出韓愈在《師說》中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思想,你認為有哪些?在學生歸納整理的基礎上順勢要求他們根據課文,聯系現實,給文中的學習者分類。如此,學生在分類過程中進行言語實踐,不僅領悟了從師的重要性,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章法的理解,更促進了思維的歷練,增進了情感的深入與貯存,利于文言文學習的良性循環。
總之,“批注式閱讀”教學方式在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實踐,離不開教師的組織與促進。教師在組織、實踐“批注式閱讀”時應有的放矢、巧妙切入,將“批注式閱讀”有效引向深入。
參考文獻:
[1]王榮生.文言文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劉鳳玲.文言文教學實錄:案例 感悟 評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37.
(作者單位:甘肅省合作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