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花
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我們要通過“服務于生活”這一層面來培養學生主動實踐的意識。在數學教學中,如何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拓展實踐途徑,盡可能地讓學生去實踐、去體會數學的用途,讓數學變得親近、可愛,從而展現數學的魅力,是值得我們探索的問題。
一、變抽象簡單為形象具體,自然而然解決問題
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知識是人們從實踐活動中得來的,是對實踐事物及其運動和變化發展規律的反映。知識本身是具有豐富生動實踐內容的,而它的語言文字、符號圖表則是抽象和簡約的。學生不論學習什么知識,都要通過語言文字、符號圖表。只有理解它們所代表的實際事物,才能真正把兩者統一起來,達到理解的程度。直觀教學就是要解決形象與抽象和實際與理論的矛盾,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幫助學生感性認識的形成,從而促進理性認識的發展。這樣使學生不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才能將所掌握的概念、法則、公式等用于學習新知識(遷移)、解答習題、解決問題(應用)上。反之,如果忽略了直觀的教學和實踐活動,學生只記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號而沒有理解其中的實際內容,這種知識沒有被內化,心理學稱之為“假知”,因為它沒有“活性”,不能遷移,更不能應用。
如教學筆算兩位數加法時,讓學生通過擺小棒得出相同數位對齊和滿十進一的結論,再用這個法則指導兩位數加法比算。這樣,學生在明白為什么相同數位,要對齊和“滿十進一”的道理后,就不容易再犯數位不對齊和滿十進一的錯誤了。又如,學生學習差比應用題之前,先安排一節準備課,進行拿一拿、擺一擺、說一說等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什么是大數、什么是小數、什么是相差數,為解決這類應用題奠定了基礎。
二、架起新舊知識的橋梁,直接自然獲取新知識
學生在學校里所學的知識不是零散的、片面的,而是系統的、整體的。知識只有在整體聯系中才能真正被理解、被掌握、被運用。也就是說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是以舊知識為基礎的,新知要么是在舊知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內容,或用舊知識重新組織或轉化而成的,這種借助舊知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也是一種實踐能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十分注意找準舊知識,準確地把握新舊知識的聯系,做到復習具有針對性,為學習新知識找到最直接的舊知識。
例如,在教“13減幾”時,一開始出示口算題:13-3-1=?,13-3-2=?然后出示例數13-4,這時告訴學生:你們已經把13-4的得數算出來了,不信請看13-4和13-3-1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議論紛紛,最后一致認為:計算13-4,要先把4分成3和1,13-4就是13-3-1得9。用這種方法,還可以算出13-5,13-6……這樣復習舊知識,才能使新知識過渡得直接、自然,順利通過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一種借助已有的知識獲取新知識的實踐活動。
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學習數學相應能力
任何一門學科,作為人類的精神財富,是一種知識,也具有豐富的思想和方法。從生成的角度來說,學科思想是人們通過學科認識活動對知識形成的根本看法或基本觀點,是對學科知識上升到理性層次的認識。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它的思想方法,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其思想方法在各行各業中發揮的作用,遠比數學知識本身的作用大得多、廣泛得多。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學習培養相應能力。在教學中,筆者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如數學中有一個重要的思想方法:整體由部分組成的思想,即整體可以分割成若干部分,若干部分又可以組成一個整體,整體概念具有相對性等。我們結合10以內數的認識,對數進行“分解和組成”,整數加減法,解答應用題等,滲透這種思想。又如,數學中另一個重要的思想方法:類推法。我們結合相關聯的知識教學,教學生用類推法學習新知識。如10以內數的認識系列,20以內進位加、退位減系列,等等,都是用這種方法來進行學習的。
四、利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體驗學科帶來的樂趣
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簡單、實際的問題,讓他們通過實踐來體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教學時,盡可能結合日常生活來舉例,鼓勵學生接觸各種實際問題,參加課外實踐活動等。例如,教學“克的初步認識”時,我借來了天平,讓學生動手稱一稱,一本數學書重多少克、一本算術簿重多少克,一把小刀、一塊橡皮擦、一個文具盒、一支筆等各重多少克,再讓學生根據數學據口編應用題進行解答。又如,教學“元、角、分”之后,布置學生用5元錢去商店買學習用品,趁機教教他們怎樣做到花錢少,買的東西多且實用等問題。像這種開放的實踐題,學生可根據需要,做出各種不同合理的選擇,學生不但參與興趣濃厚,而且也培養了應用能力。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手開始。”這充分說明動手操作對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性。總之,我們要從每一節課做起,真正把學生看成是“發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我們應該讓他們能在教師和自己創設的問題情境中,通過逐步自主地“做”和“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把數學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動手操作從而把數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三江口鎮楊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