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武仙
摘 要:幼兒園是對幼兒開展節日教育的重要場所之一,而節日里蘊含著眾多的美術元素,如何將節日與繪畫活動相結合,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文章通過作者的實踐,從園所節日文化環境創設和班級節日文化環境創設來借助生活環境,營造節日氛圍;滲透節日情境,熏陶節日情感,誘發節日情景三方面中巧用節日文化,挖掘繪畫元素;開展親子創作與家長助教來調動家長資源,拓展節日創意,使節日活動中的繪畫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從而實現節日中的繪畫、繪畫中的生活,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
關鍵詞:節日文化;繪畫活動; 生活環境
節日是幼兒生活中的一部分,拉近節日與幼兒心靈的距離,將節日文化融入美術活動中,形成一種獨特的節日美術活動體系。教師應注重幼兒的自我體驗,尊重其原創力,讓幼兒自由表達,從而使幼兒以自己獨特的個性化的方式感受美、表現美和創作美。
一、借助生活環境,營造節日氛圍
1.園所節日文化環境的創設,激發幼兒創作的靈感
在幼兒園大環境的創設中,我們將節日蘊含在環境中,幼兒園通過創設生動、親身體驗的節日環境,讓幼兒浸潤于節日氛圍中,如在幼兒園大門廳中展示親子參與的節日繪畫展;二樓走廊打造各個節日的主題墻,讓幼兒園處處彌漫著節日教育氣息。
2.班級節日文化環境的創設,促進幼兒創作的動力
環境在節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兒的生活環境,布置一個相應的節日環境,創設幼兒與環境積極互動的活動情境。環境的創設既要讓幼兒了解有關節日的文化,又要讓幼兒參與環境布置,讓幼兒在濃郁的節日氛圍中受到熏陶,感受不同節日的特點及傳遞出來的文化魅力。
二、巧用節日文化,挖掘繪畫元素
喜歡畫畫是幼兒的天性,在紙上留下的每一筆都是他們表達情感的結果。《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我們以畫于玩、學于樂來認識節日文化,讓幼兒在快樂的節日里感受美、體驗美、創造美。
1.滲透節日情境,感悟生活中的美
在節日活動中滲透各種生活情境,讓幼兒產生濃厚的參與熱情,在藝術創作中表現節日的精彩,表達自己的情意。因此,在繪畫教學中,我嘗試創設各種節日情境,讓幼兒繪畫與節日特點密切聯系,使其感受生活中的美。
2.熏陶節日情感,實踐生活中的美
節日是幼兒生活的一部分,節日內容豐富,涉及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禮儀風俗等,都與孩子們息息相關。如每年六月份的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幼兒對媽媽的情感和依戀遠超過對爸爸的情感,因此,利用父親節設計此繪畫活動“我的爸爸”來激發幼兒關愛父親的意識,盡可能讓幼兒體會情感。在父親節活動中,幼兒與父親的情感增進了,調動了幼兒參與節日的積極性,促使幼兒表達出對父親的愛。
3.誘發節日情境,描繪生活中的美
每個節日都少不了充滿特色的節日活動,人們在快樂中感受節日的氣氛。我們圍繞節日文化的主題,開展一系列適合幼兒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的實踐活動,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增長節日知識,豐富情感。在節日活動中挖掘多樣化的創意繪畫組織形式,讓幼兒盡情地描繪自己內心的想法,幼兒的自信得到了加強,幼兒的創作表現途徑也得到了發展,幼兒的美感和創感也得到了提升。
三、調動家長資源,拓展節日創意
1.親子創作,創意無限
在每一個節日活動中,我們都會精心設計一次親子活動,在植樹節活動中強調發揮家長親子創作的作用,帶領幼兒走進生活,挖掘并巧用生活的各種材料,開展一次“種下一顆籽,收獲滿園春”的創意種植活動。孩子們通過收集生活中的各種材料,增強了環保意識,更重要的是為3月12日創意種植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石。
2.家長助教,提升創作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節日的風俗習慣,讓幼兒親自參與制作,進行體驗式的活動,家長助教活動讓我們的教育共同架起了一座節日的橋梁。教師事先給家長布置節日制作所需準備的任務,在節日前一天進行家長助教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對清明節有了一定的認識。經過實際操作,家長體驗到了活動帶來的樂趣,幼兒也提升了的創作能力。
豐富多彩的節日繪畫活動,不僅能大大地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體驗到節日文化的精華,提高幼兒一定的素質和能力,還能充分地幫助他們感受節日文化中的創意之美,讓他們在豐富的節日繪畫活動中獲得知識,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
參考文獻:
[1]錢初熹.以“中國元素”為核心的創意美術教育[J].美育學刊,2012(1).
[2]王建林.讓創藝像魚一樣自由——編寫《幼兒創藝美術100課》有感[J].美術之友,2005(5).
(作者單位:浙江省義烏市賓王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