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昌
【關鍵詞】 地理教學;星空;行星;月相;
衛星;星座;恒星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8—0115—01
認識星空是一個長期而比較復雜的過程,但非常有意義。中學生通過認識星空的實踐活動可以激發對天文學的愛好和學習地理的興趣,可以更好地理解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有關天體和地球運動的相關知識,可以提高其實踐能力、研究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下面,筆者結合我校地理興趣小組和地理課題研究小組在星空觀察研究實踐過程中摸索出的一些經驗,談一談如何指導學生認識星空。
一、認識行星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地球除外)中,天王星、海王星太暗淡,肉眼不可見;水星雖然明亮,因離太陽太近,又位于地球軌道之內,總是淹沒在晨曦和暮光中。實際上能看到的,只有金星、木星、火星和土星四顆。根據當年的《天文普及年歷》可確定行星出現的時間和大致位置。天空中的行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識別。
1. 行星軌道都接近黃道面(八大行星有共面性),所以行星總是出現在黃道面內,即日、月運行路線附近。
2. 行星都很明亮,且光芒穩定,沒有閃爍(俗稱星星眨眼)。這是認識行星和恒星最明顯的標志。
3. 行星各有自身的特征。金星特別明亮,古有“太白”之稱,它是地內行星,所以總是以晨星(啟明星)和昏星(長庚星)的姿態出現。火星呈火紅色,在黃道帶內,除天蝎座的心宿二和金牛座的畢宿五外,沒有別的紅色亮星。木星色青白,亮度僅次于金星,金星不常見,木星便成了天空中的頭號亮星。土星微帶黃色,亮度近一等星,特征不明顯。
二、觀察月相,認識衛星
1. 觀察月球表面。學生對月球的表面形態一般都比較好奇,如果用天文望遠鏡能詳細觀察月球表面,那將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對天文學的愛好。月球始終是一面朝向地球(月球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一致),所以我們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月球,主要是看月球表面的環形山和月海。觀察月球時,盡量選擇“彎月”的時候,此時太陽光沒有完全照射在月球上,在明暗交界處更容易觀看環形山和月海。觀察時可對照網絡上的月面圖片按名稱分別找出主要的月海和環形山。
2. 觀察月相。觀察月相有助于學生理解農歷、星期的制定,增強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算能力,如果學生能根據月相推算出農歷的大致日期,那將會非常高興。
學生觀察月相要選擇農歷一個月的時間,從初一到三十(或二十九)持續觀察。十五之前一般在上半夜西方天空觀察,十五前后最好能在傍晚和黎明各觀察一次,十五之后一般在下半夜(早上上學時就可以)東方天空觀察。每次觀察要記下觀察時的農歷日期、時刻、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月面朝向、月牙大小,最終在老師的指導下繪制出一幅月相變化圖,這樣就可以掌握月相的變化規律。
三、觀察星座,認識恒星
為了認識方便,人們把天球上的恒星劃分為88個星座。觀察星座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熟悉星座的分布大勢,二是掌握星空的變化規律。
1. 認識四季星空。按照一年分為四季的傳統,由西向東人們把天球依次劃分為仙后星區、御夫星區、大熊星區和天琴星區,簡稱后、御、熊、琴。由于地球繞太陽公轉,造成了星區的東升西落。如以每晚21點前后為觀測時間,位于頭頂(中天)的星區依次是:春季為大熊星區,夏季為天琴星區,秋季為仙后星區,冬季為御夫星區。西落星區依次是:春季為御夫星區,夏季為大熊星區,秋季為天琴星區,冬季為仙后星區。
2. 認識“斗轉星移”。星空既有每日一周天的運動,又有每年一周天的變化。四季星空中,北斗七星在星空中的位置和“斗柄”所朝方向各不相同,“斗柄”指向的變化體現了星空每年一周天的變化。根據“斗柄”的指向便可確定季節,正所謂“斗柄朝東,天下皆春;斗柄朝南,天下皆夏;斗柄朝西,天下皆秋;斗柄朝北,天下皆冬”,東南西北正好對應春夏秋冬。
3. 認識“黃道十二宮”。太陽周年運動的視行路線被叫做黃道,位于黃道附近的十二個星座人們稱其為“黃道十二宮”。這十二個星座可按順口溜來記:白羊金牛把路開,雙子巨蟹跟著來,獅子室女同光輝,天秤天蝎共徘徊,人馬摩羯彎弓射,寶瓶雙魚把頭抬。在星空中,比較容易找的有金牛座、雙子座、獅子座、室女座、人馬座和摩羯座,但這些星座都出現在不同的季節或同一季節不同的時間和位置,要注意把握其運行規律。同時,切不可將認識星座與迷信聯系起來,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索精神。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