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林
2014年11月,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正式公布了“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的驗收結果,湖南省汨羅市職業中專學校(以下簡稱“我校”)被評為“優秀”等級,標志著為期兩年的國家示范校建設任務圓滿完成,在學校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建設項目完成后,面臨“后示范”建設的問題,是故步自封,還是乘勝奮進?
一、重構制高點:以“卓越校標準”引領學校發展
2015年,湖南省啟動卓越職業院校建設,學校黨委、校長室審時度勢,毅然選擇挑戰,全力以赴創建省卓越職業院校,學校發展有了新的目標、方向和標準。
在明確新的目標后,我校上下同心聚力,再度起航。2015年完成了卓越校建設方案和任務書的編寫,成功立項為首批13所建設的卓越中職學校之一;2016年全面啟動卓越校的建設,以卓越校標準引領學校發展,成立了項目建設領導小組、項目建設工作小組,將任務層層分解,緊緊圍繞建設目標,凝聚共識,搶抓機遇,強化責任,狠抓落實,實施專業群、教學團隊、治理能力和校園文化的建設。
二、明確著力點:以“五大工程”推進內涵建設
一是深化“雙培養”育人工程。學校認真踐行“厚德強能,強技有為”的校訓,堅持將“立德樹人”作為辦學的根本任務和要求,創新育人方式,全方位、多層次地推進育人工程,從而取得顯著成效。堅持一手抓升學,一手抓就業: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彰顯我校特色,打造育人品牌。在對口高考方面,多年來居湖南省岳陽市榜首;在學生就業方面,有40多家企業來校招聘,學生供不應求。我校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學生個性特長不斷彰顯。
二是大力實施質量推進工程。專業建設的水準決定人才培養的質量,學校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按照“適應市場、動態調整、突出特色、協調發展”的專業建設原則,根據產業結構轉型和技術升級要求,適時增加或調整專業面向,動態調整專業布局,科學構建了加工制造、現代農業和電子信息三個專業群;在學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總框架下,各專業創新了“車間+工作任務”等各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中高職銜接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啟動了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按照“從職業中來,到職業中去”的理念,重構了“群共享+專核心+拓模塊”的專業群課程體系,實現與崗位的有效對接;按照崗位工作任務設計教學項目、精選素材,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學與實訓,形成了“賬目驅動,學做結合”等各具特色的教學模式。
三是實施師才優化工程。建立了與企業“互派共育”的教師培養機制,實施雙百工程、名師工程、青藍工程和“校友兼師團”工程,通過高校進修、企業鍛煉等多種途徑提高教師職業素質。2016年,引進新教師12名,聘請骨干教師24名;建立了大師、名師工作室3個; 40名教師下企業掛職鍛煉,53名教師參加國培、省培和學歷提升培訓;校內教師結成師徒33對,教師與企業能手結成師徒18對。
四是實施教研教改工程。教研工作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為出發點,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狠抓突破口,注重過程管理。繼2015年有三個省級課題立項后,2016年又有兩個課題成功立項為省規劃課題;有兩個教改研究項目順利通過湖南省教育廳的驗收,有一個課題被評為湖南省優秀課題、兩個研究成果獲湖南省2016年教育技術成果評審一等獎。
五是實施項目建設工程。學校努力向上爭項目,除卓越校外,在建的還有特色專業等12個省級重點項目。學校借助項目契機,聚力學校發展;剖析問題,尋求改革創新方向;明確重點,破解學校發展難題。項目建設不僅緩解了學校財經壓力,更是帶動了學校品質的提升。學校按照項目建設要求,將項目建設與常規工作有機結合,邊建設、邊研究、邊實踐,產生了一大批標志性成果,促進了學校辦學水平的大幅提升。
三、謀定突破點:以科學發展開創學校工作新局面
學校在辦學條件改善、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和困惑,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學校將集中精力,突破重點,攻克難點,改革創新,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1.內部治理診斷與改進工作
履行好人才培養工作,質量保證主體責任,做好三項工作。一是建立常態化周期性的教學工作整改制度;二是開展多層面多維度的整改工作;三是構建校內三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保證制度體系。統一思想,明確任務,以教學為中心,正確認識“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認清學校中長期目標和當前目標,關注學生、教師、學校的評價,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2.智慧校園建設
學校以建設“智慧校園”為切入點,進一步優化校園上網環境、豐富校園網絡體系,加快校園信息化建設進程,全力打造一個全方位、高標準的數字化校園。充分利用網絡空間,改善學校管理;廣泛使用仿真教學、數字化實訓,積極探索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加強教師的信息化能力培訓,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教師評聘考核的重要依據。
(作者單位:湖南省汨羅市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