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紅霞
課程改革進入“深水區”,筆者作為一名地市級英語學科教研員,也在接受著“壓力測試”。2015年,河南省濟源市教育公平、教育均衡達標的熱潮中,筆者自加壓力,用課題驅動英語課程改革,組建了研究小組,成功申報了“依托優秀教師團隊提升農村初中英語教師素養的研究”的課題。兩年來,我們以課題組為核心,以骨干教師團隊為依托,接力深入農村山區學校,主動介入英語校本研修,反思挖掘學科教學問題,授人以漁,幫助農村山區英語教師增強自身“造血機能”,有力保證英語課改的導向。這些現象著實讓人欣喜。
一、優秀教師的團隊怎么建
一個優秀的教師團隊,能否給農村山區學校英語教師帶來思想觀念的更新、專業素養的提升,教學方式的變革?作為學科教研員,我深感團隊建設是基礎,服務貼心是亮點,措施落實是抓手,長效管理是保障。
善于學習,是優秀教師團隊形成的奠基石。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我們通過教師集體培訓,通過教學經驗交流,通過教學論文評比,確實發現了一批學有專長、教有特色、研有成果的優秀教師。要吸收他們為優秀教師團隊成員,首要標準是善于學習。這個團隊共有20人,團隊組建后,我們又圍繞英語課程改革、英語師資培訓等方面,精煉問題、形成專題、組織學習。尤其圍繞提高濟源市英語教師的核心素養這一專題,精心提煉,精要總結,帶著問題學,確保學以致用、立竿見影。
善于作課,是優秀教師團隊形成的催化劑。在多年的市級以上英語學科優質課大賽中,踴現了一批優質課教師,他們“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已經在全市英語教師隊伍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上一節課是本職,上一節好課是本事,上一節優質課是本錢,將他們吸收為優秀教師團隊,讓廣大農村山區英語教師信得過、說得著、接地氣。優秀教師團隊組建后,我們又提出異地授課、隨時上課的要求,團隊成員還嚴格要求自己,自我加壓,提醒自己,不能“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善于吃苦,是優秀教師團隊形成的“試金石”。優秀教師團隊中大都是一線教師,通常教著雙班的英語,兼一個班的班主任,教學任務和班級事務原本就忙不過來。提升農村初中英語教師素養,對于他們來說需要統籌兼顧,分內事情不耽誤,不能讓“后院失火”,分外事情多關注,貼精力、貼時間、貼功夫。況且,農村山區學校點多面廣,往往早出晚歸,還沒有任何補助。英語優秀教師團隊自組建以來,上山下鄉緊鑼密鼓,全體成員實實在在地付出,和農村山區英語教師一道努力,著實下了一番切、磋、琢、磨的功夫,他們自覺向善,感人至深。
善于寫作,是優秀教師團隊形成的助推器。優秀教師團隊的教師要想在對農村山區英語教師專業引領中,實現同行互動、知識共享、合作雙贏,就必須勤于動筆。每次活動之前,優秀教師團隊集思廣益,談思路、寫方案。每次活動之后,認真收集整理資料,總結提煉活動成果,以教研活動綜述、活動簡報、論文等形式發布到教研網。實踐證明,優秀教師團隊是否有一股子勁、一股子氣,決定著農村山區英語教師隊伍能不能抓住發展機遇、挺立時代潮頭。
二、農村英語教師怎樣帶
依托優秀團隊,提升農村初中英語教師素養,不僅要進行艱苦研究,還要增強實踐的勇氣。要研究真問題,逐步走出一條新路,對農村山區學校英語教師素養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望、聞、問、切”,確立優秀教師團隊引領的共識和引領的目標。換言之,“引領”就是“攻堅”。
突出團隊指導科學化,打造農村山區學校英語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區。筆者作為學科教研員,多年來,經常深入農村山區學校,對每一所學校的英語教學狀況、英語師資狀況,進行了詳細的調研。農村山區學校英語課程改革的成績無須贅言,但應試教育積弊猶存,一些教師對課改的前景感到茫然,“修修補補”“零敲碎打”的課程改革難以帶來根本性改觀。突出團隊指導的科學化,有利于滿足農村山區英語教師的現實渴望。優秀教師團隊大多是來自教學一線的青年教師,他們熟悉基層教學情況,了解教師的內在需求。如今組建優秀教師團隊,他們從一個親歷親為者變成一個組織見證者,討論之熱烈,建議之中肯,喚起了廣大農村山區英語教師的課改信心。
突出團隊指導精準化,打造農村山區學校英語教學發展試驗區。優秀教師團隊上山下鄉,是學習的過程,學習農村山區英語教師的艱苦奮斗精神。同時也是調研的過程,調查分析農村山區學校英語教學的制約因素,深感提高農村山區英語教師素養尤為重要;調查分析農村山區英語教學的薄弱現狀,探討相應對策,形成相關理論。全市英語優秀教師團隊共有二十余人,兩年來,分組分頭行動,遍及每一所農村山區學校,惠及每一位農村山區英語教師。
突出團隊指導長效化,打造農村山區學校英語課程建設創新區。農村山區學校由于地理位置相對封閉,農村學生的家長英語知識相對缺乏,農村學校英語教師參加正規培訓的機會相對較少,因此,大多教師都是單一的國家教材的被動實施者,他們僅靠自己以前學的有限的知識在教學生。能否引領農村山區學校英語教師轉變為三級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這是優秀教師團隊的最高境界和重要任務之一。兩年多來,優秀教師團隊與農村山區學校相結合,英語教師實行一對一的幫扶;采用“同課導構”模式,互相學習,共同提高英語師生的核心素養;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城鄉結合地編寫英語校本教材;利用網絡平臺,開展英語“微課”等系到活動。農村山區學校英語教師經風雨,見世面,受鍛煉,長才干,大踏步提高了英語教學水平,不少山區學校的學生英語中考成績居全市前列。
三、團隊與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怎么訂
依托優秀教師團隊,提升農村山區學校英語教師素養,我們只是拉開了序幕,有了良好的開端。兩年來的實踐和實驗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優秀教師團隊與廣大農村山區英語教師在共同提高專業素養方面,已經顯示出動感美、理性美、愿景美、和諧美。面對新常態,優秀教師團隊和廣大農村山區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規劃怎么訂?
強化交流,幫助農村山區學校英語教師堅定夢想。優秀教師團隊要與時俱進、“吐故納新”,農村山區學校英語教師要樹立典型、以點帶面。要從整個教育大背景上讓農村山區英語教師看到成績、看到光明、鼓足勇氣。從教育形勢上看,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一系列重要舉措、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落實、“研學旅行”等開放辦學的硬性要求等,都需要農村山區英語教師擴大胸襟、開闊視野,堅定不移地站在課程改革的前沿陣地。有了大目標,我們會想作為、要作為、有作為、會作為,自然而然會開展適合自己的研究,強化適應前景的交流。從英語學科上看,優秀教師團隊與農村山區英語教師只有勇于變革、勇于創新,二者之間的交流才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滯。
聯動協調,幫助農村山區英語教師提升圓夢能力。作為教研員,首先要做好“安民告示”,和中心校、學校進行經常性的聯系,使他們明確英語教師素養提升目標,支持優秀教師團隊幫帶工作,激發本校英語教師的創業熱情。我們將組織英語優秀教師團隊分區域深入基層學校,進行英語優質課評選和中學生英語技能比賽,深入進行英語課程開發成果評選,大力總結每一位農村山區英語教師課堂教學創新的成果。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啟動考核機制,完善評價措施,力爭涌現更多的“名師”“學科帶頭人”“教育科研先進個人”。
合作共享,幫助農村山區英語教師搭建逐夢舞臺。我們要“上掛下連”,在上級教研部門、有關大專院校與一線英語教師之間,發揮好“橋梁”和“紐帶”作用。實行“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在農村山區英語教師培訓、英語學科重大改革舉措先行先試、英語教師學生主要比武活動、英語課題研究諸方面,搭建平臺、用好平臺,讓我們的優秀教師團隊有用武之地,讓我們的農村山區英語教師大顯身手,實現自身價值。
(作者單位:河南省濟源市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