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云
[摘要]高職院校實訓室建設工作起步較晚,起點較低,加之實踐經驗缺乏,因而還存在管理運行機制不協調、資源投入不均衡、教學安排機制不合理、缺乏有效共享機制等突出問題,影響和制約了實訓室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通過分析實訓室的運行機制和管理等因素,提出了提高實訓室績效管理的建議。
[關鍵詞]實訓室;績效管理;考核評價
0引言
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國家啟動了“國家示范院校”、“國家骨干院校”、“國家級實訓基地”、“中央財政支持提升專業服務能力”項目,各省也啟動了“省級示范院校”建設項目,學校的基礎設施和實訓室等教學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作為約占高校數量的1/2的高職院校針對學校實訓室“十分薄弱”的實際紛紛加大實訓室的投入,一大批實訓室得以建設,迅速改善了實踐教學條件。
在學校規模快速發展的同時,實訓室建設中存在著重建設輕管理、重規模擴張輕內涵建設、重人員管理輕技術管理的情況,實訓室的有效利用率低、人才培養效益發揮不充分。如何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進一步提高實訓室投資效率,走出一條以提高實訓效益為核心的實訓室建設與管理的新路子,已成為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實訓室績效問題及成因分析
為客觀分析高職院校實訓室的效益狀況,從中了解實訓室績效方面的優勢與不足,為實訓室科學管理和評估提供依據。筆者從本校已初步建立的實訓室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所屬的3個實訓中心共計18個實驗實訓室的2015年效益工作進行了績效調研。績效問題可分效率和業績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從業績來看,學校實訓室的日常管理能夠到位,實踐教學正常運行,教學實踐項目能夠全部開出,完成了國家級、省市級學生技能競賽培訓并取得了較好成績;但分析實訓室的運行機制和管理因素,實訓室運行效率整體不高,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1實訓室管理運行機制不協調
管理運行機制是導致實訓室績效問題的最直接因素,實訓室資源轉化為實際科研和教學成果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人員的工作效率和設備的利用率,實訓室管理還跟不上學校實訓室快速發展和實訓室體制轉換的需要。現有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大多還帶有計劃經濟時期的學校管理制度的色彩,實訓室職能管理部門、實訓室、院系的職責邊界不明晰,實訓室橫向協作機制不健全,實訓室效益激勵制度不足,在人員和設備管理上都不夠靈活,無法充分調動人員的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設備的利用效率。學校激勵實訓室人才成長機制尚未建立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實訓室效益的發揮。
1.2實訓室資源投入不均衡
實訓室高效益運行需要各方面的資源均衡投入,如果出現某些資源的投人相對不均衡也必然導致實訓室的整體運行效率低下。在專業實訓室建設中存在著兩種極端的問題,一種是教學、科研和服務定位過寬,寬泛的定位會經常出現實訓室教學的內容不確定,科研任務變更甚至專業實驗項目變更,這種改變使專業實訓室設備不能有效得到利用:另一種實訓室定位過窄,是實訓室研究的問題過于單一或學生招生人數和實驗課程時數太少,也會使實訓室的運行業績也顯得不足。有的實訓室投入大,設備新,但長期閑置,有的實驗設備重復購置臺套過多,而有的實訓室卻只有一臺設備,只能對學生進行演示實驗,資源配置的不平衡從而直接導致運行效率問題。
1.3實踐教學安排機制不合理
長期以來,由于職業院校實訓室建設經費緊缺,實驗設備普遍缺乏。因此思想上存在著重理論教學,輕實驗教學的傾向。在實訓教學中,經常出現實驗教學計劃時有更改,實驗課時安排計劃性不強,實驗教學監管不力,實驗分組情況難以落實的現象。實驗教學安排的不合理也客觀上造成了實訓室的設備配置需求增加且負荷不均。
1.4實訓室缺乏有效共享機制
實訓室建設缺少整體和全局意識,力求“小而全”,管理分散。一些實驗設備購前無計劃。購中無跟蹤,購后無管理。存在匆忙購置,盲目追求高檔次、高指標,導致設備重復購置,甚至有些設備長期閑置。利用率低。學校的大型儀器設備以及各相關系部專業之間缺乏有效的共享機制,存在著分散管理、條塊分割、封閉使用的許多弊病,其效益極其低下。對校外單位開放程度上更不夠,難于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共享。
1.5實訓室的需求不足
職業院校實驗實訓室存在著實驗實訓教師數量不足、人員的結構和素質不能滿足教學和科研需要。教師科研的層次還不夠高,科研數量也不多,同時在培養“應用型人才”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的方法和創新手段還不多,導致對實訓室需求不旺。
2提高實訓室績效管理的建議
針對實訓室績效問題及成因分析,通過從以下幾條方面建設可以提高實訓室績效管理水平。
2.1提高實訓室管理運作水平,構建實訓室“和諧”氛圍
認真分析實訓室運作和管理的特點,探索和實施實訓室“效益”管理工程。實現從“經驗管理”走向科學管理。一是,要以實訓室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實現由重“規模”建設到重“內涵”建設,由重“建設”到重“管理”上來,全面改進管理手段、服務模式,充分開發利用實訓室的各項資源,使實訓室的各項工作盡可能達到相對最優化。二是,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和服務手段,探索適合高職院校實訓室建設特點的運作機制,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和管理模式,探索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新途徑。三是,探索建立從學校實訓室工作委員會-實訓中心主任-實驗員”三層次的實訓室運行管理機制,大力實施實訓室建設“項目負責制”,著力解決實訓室建設和運行管理中的協調問題。
2.2改革實踐教學內容,創新實驗教學模式
以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對課程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進行全面深入的改革,突出技術技能、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綜合培養,提供比較完善的教學環境,保證素質教育和綜合能力培養目標的實現,為學生自主學習建立多元化的教學環境,一是,在申報新專業時盡量考慮學校現有專業群的實驗設備條件的基礎合理申報,避免“新專業”的投入過大和實驗設備的浪費。二是,重新審視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對實踐教學內容和體系進行優化,適當增加實驗學時數,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實訓項目,擴大選做的實驗實訓項目,科學規范實驗時數、實驗內容、實驗手段、實驗組織等各個方面。明確實驗各環節的責任和任務。逐步完善“點、線、面”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三是。充分發揮實訓室在培養創新人才中的作用,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課題立項和承認實驗創新學分等辦法,大力開展學生實驗創新項目研究。四是,合理編排實驗教學,更加有效安排“短學期”實踐教學任務,保證實訓室有效正常運行。
2.3加強實踐教學隊伍建設,提高實踐教師人員素質
實驗實訓教師是實驗實訓室的主體,在教書育人、科技攻關、設備維修、資源配置、協調管理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實訓技術隊伍的整體素質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實訓室的建設與發展。一是,要高度重視隊伍建設,充分認識、正確評價實驗實訓技術隊伍的地位和作用,消除歷史遺留下來的一些偏見影響。二是,要將具有良好素質和組織管理能力、較高的業務水平、熱心實訓室工作、作風正派、淡薄名利、扎實肯干的人員選拔到實訓中心主任崗位。三是,要打破身份界限,通過積極引進和加大培養力度,盡快配足現有實踐教學隊伍數量,對現有實驗實訓技術人員要加大培訓力度,使每一位實驗實訓技術人員在勝任本職工作的基礎上,達到一專多能。
2.4運用科學的績效評價方法,提高評價結果的激勵效度
評價指標的選取對于評價組織績效來說是極為重要的,研究并建立一套完善、科學、規范、易操作的實訓室效益化評價體系是實訓室績效考核的基礎。運用科學的績效評價方法,提高評價結果的信度和效度,特別注意處理好定量與定性評價之間的關系,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來盡量減少評價帶來的偏差。開發數據化的績效評價軟件系統,將先進的管理手段與績效評價相結合,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和數據倉庫技術來完善實訓室績效評價機制,來降低實訓室績效評價的工作量,同時提高評價效率和評價結果的準確性。
3結束語
實施實訓室績效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更體現了一種科學發展觀。實訓室績效管理要求有長期的、漸進的效益和質量目標,為此建立并不斷改善其效益和質量體系,以此來保證實訓室效益與質量的不斷提高。實訓室績效管理必須以全員參與為基礎,同時也要求校級管理者強有力的、持續的領導、組織、扶持。通過實施實訓室績效管理逐步構建學校和社會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實訓室效益化管理路徑。
[責任編輯: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