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2015年4月李克強總理制訂了“互聯網+”的計劃,各行各業都在開拓自己的互聯網經濟發展渠道。本文綜合已有的文獻,對自媒體的特點及發展進行概括分析,同時對概念的模糊點重新進行界定,提出了在新媒體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應重視利用自媒體進行信息傳播,并強調了對于企業的影響。
【關鍵詞】自媒體 發展 信息傳播
一、自媒體的概念
作為網絡世界的新興事物,自媒體(We Media)也成為“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2003)認為自媒體是普通人民通過數字技術在互聯網上形成的一種新的提供和分享新聞和事實的途徑,是可以發送各種心情及事件的載體,如各種微博、論壇、社區、博客和推特(Twitter)等,民眾可以通過這些載體自我發布親身經歷或親眼目睹的事件。早在上個世紀,傳播學家McLuhan就提出了“媒介即訊息的相似理論”,隨后美國新聞學會(The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的媒體中心出版了由Shayne Bowman(2003)與Chris Willis(2003)兩人聯合提出的“We Media”研究報告,對于“We Media”下了十分謹慎的定義:“We Media”是一個普通市民經過數字科技與全球體系相連,提供并分享他們真實看法、自身新聞的途徑。這份報告認為“We Media”改變了長期以來的新聞傳播模式,我國著名新聞傳播學者喻國明(2016)將這種特征概括為“全民DIY”。代玉梅(2011)認為,界定在互聯網媒介環境下以人為傳播主體的節點是通過數字互動媒介接受和發送信息的媒介用戶。在自媒體時代,每個用戶都可以發言、評論,都可以實現“節點共享”。
二、自媒體的特點
自媒體(We media)重點還是在“We”,大致有三個方面。
(一)多樣化
自媒體的傳播主體來自各行各業的民眾,因此相對于傳統媒體的局限性來說,自媒體具有覆蓋面廣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傳播者對于新聞和事件的整體性、把握性、及時性要強于他傳播。
(二)平民化
自媒體的傳播主體主要來自于社會底層,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說,他們對于事件的解讀和間接更公平、公正,人人都有話語權。
(三)普泛化
只要擁有數字終端,并且有網絡連接,自媒體能保證每時每刻向民眾提供所需要的資源,進一步縮小了人與人的距離。
當然,當今社會的自媒體還擁有許多缺點,由于自媒體內容產生缺乏他律,所以在內容的把關方面掌控不夠,有些團體或個人為了自身利益的實現,虛假信息不斷流出,降低了公眾對一些自媒體的言論的可信性;一些營銷號為了博取眼球夸大其詞,斷章取義,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負面影響,恪守底線已經成為自媒體用戶必須面對的頭等大事。最后,自媒體維權也頻頻出現,由于引用他人原創而不標明出處發生的糾紛也可以造成不良影響,而維權則需要大量時間、金錢。總之,自媒體現在還尚未成熟,它的日后維護建設道路還任重而道遠。
三、自媒體的數據
在自媒體時代的大背景下,不可否認,國內現在最火熱的自媒體便是微信和微博兩項信息技術,來自新浪微博(2015)和騰訊微信(2015)官方數據顯示,這兩項技術所搭建的信息交流平臺目前用戶均數以億計。微博(Weibo)是一種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信息的廣播式的社交網絡平臺,其更注重時效性和隨意性。根據2016年微博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Useit知識庫進行了整理,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9月30日,微博月活躍人數達到2.97億,較2015年同期相比增長34%,其中9月份移動端在MAU總量中的占比為89%;9月的日活躍用戶達到1.32億,較去年同期增長32%,影響力迅速攀升。微信(Wechet)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為智能終端提供及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臺通過網絡快速發送免費(需消耗少量網絡流量)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也可以共享流媒體內容的資料的社交插件,根據騰訊發布的2016年微信數據分析:截至到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經覆蓋中國94%的智能手機,月活躍用戶達到8.06億,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超過20種語言。此外,個人品牌的微信公眾賬號總數超過800萬個。其中,61.4%的用戶每次開微信必刷“朋友圈”。可以發現,微信已不再是最開始那個簡單的“APP”,它正從一個“應用”,進化成一種蘊含巨大社會效益和經濟驅動力的“現象產品”。
四、自媒體的發展前景
自媒體在現代傳媒地位中占據越來越高的比重,Bill Gates曾經宣稱,報紙還有40年的生命。預計未來幾年,自媒體產業的總體市場規模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作為最主要的信息發布平臺,營銷推廣平臺、社交應用平臺,微博、微信兩項信息技術的使用人群將以更加快速的方式增長。另外,日后自媒體的一些數據也會被應用于預測一些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如推特(Twitter)信息曾被成功用來預測股市走向,微博信息還被用來生成地震和各種流感流行的早期警告。
企業和商家也在其中看到了自身的利益,對于企業來說,公開的信息披露使得投資者更加了解企業的情況,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的匹配程度,以往的傳統媒體只是注重于報道知名度高的企業的信息披露,而小公司則無法享有這個權利。自媒體的出現改善了這種情況的產生,除了傳統媒體,公司還可以通過在自媒體來傳播自己的公司信息,這能很大地彌補傳統傳播媒體的局限性。自媒體使得公司擴寬了信息披露的渠道,而如何利用自媒體更好地提升企業自身價值也會成為企業發展戰略的研究之一。由此看來,自媒體的日后發展范圍十分廣泛,對于企業的影響也將成為其發展的有利推動因素之一。
五、自媒體發展的應對策略
在輿論導向方面,應積極支持自媒體發展,除此之外,我們還應就其的不足做好應對措施。對于以上提到的知識產權以及網絡安全等問題,應從完善法律法規等方面入手,加強對自媒體信息內容的管制,減少假新聞、標題黨等缺陷,提供一個真實良好的網絡平臺環境,一旦查處假新聞,通過罰款等方式使其承擔社會后果,增強自媒體言論的可信性;加強維權意識,加大對抄襲行為的管制,使民眾愿意提供言論共享,但妥善解決這一問題要有一段艱辛的路要走。
六、結語
自媒體通過網絡以及當今數字技術,正在以核裂變的速度快速向前發展,隨著上網人數的增加,自媒體也漸漸成為當今時代的主流,對于其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然,自媒體在日后也會衍生出很多對于其他行業的影響,包括對公司行為的改變、人類行為的影響等,對于自媒體的探索也會不斷充實傳媒方面的學術研究。
參考文獻
[1]劉文靜.國內新媒體文獻研究綜述[M]新聞研究導刊,2016:Vol.7 No.08.
[2]鄧新民.自媒體:新媒體發展的最新階段及其特點[J].探索,2002,(2).
[3]代玉梅.自媒體的本質:信息共享的及時交互平臺[M]云南社會科學,2011,(4).
[4]代玉梅.自媒體的傳播學解讀[M]新聞與傳播研究,2011,(5).
作者簡介:王安(1996-),女,漢族,山東聊城,初級會計職稱,學歷:本科,單位:濟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