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露
摘 要:詩話是我國一種獨具特色的論詩體裁,傳入日本以后受到了日本學者的廣泛關注,創作了不少日本詩話。在漢文學興盛的江戶時代世上涌現了大量的詩話,漢文學者輩出,皆川淇園就是其中一人。本文將通過與中國古典文學的對比從兩個方面:新格調派、情景論對其詩話作品《淇園詩話》進行探究,考察江戶時期文學理論的發展狀況及皆川淇園的詩學思想。
關鍵詞:皆川淇園;淇園詩話;新格調派;情景論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1--01
一、關于日本詩話
詩話,這一中國獨具特色的論詩體式傳入日本以后,受到了日本學者的廣泛關注。詩話之體實成于歐陽修《六一詩話》,其開篇稱“居士退居汝陰,而集以資閑談”從此定下了詩話“以資閑談”的創作基調。而談到日本最早的詩話,不得不提到成書于弘仁十到十一年的空海的著作《文鏡秘府論》。該書被評為日本詩話之首。不過從嚴格意義上講,真正反映日本人對中國文學的關心和認識的日本詩話,是鐮倉時代的禪僧虎關師煉的《濟北詩話》,這是日本第一部以詩話命名的著作。到了江戶時代,出現了大量的詩論與詩話。這一時期的作品代表了日本詩話的最高水準。其中的詩話作者皆川淇園,是日本江戶時代中期的儒學家。《淇園詩話》是其三十七歲時所創作的詩話作品。據筆者調查中日兩國目前對《淇園詩話》的研究很少,只有在部分論文中有零星的介紹,沒有具體的分析其所含的詩學思想,本文將從新格調派,情景論探討其詩學思想。
二、《淇園詩話》的新格調派思想
在松下忠所著的《江戶時代的詩風詩論》中,曾將皆川淇園的詩論命名為“新格調說”。所謂“新格調說”就是與“格調說”相對的一種新詩論。“格調說”是指在江戶詩壇以荻生徂徠為代表的古文辭派的詩說,他們以明代李王為詩學的階梯,主張學習古文辭,鼓吹唐詩。而皆川淇園將重視詩歌的精神與性情注入了格調說,在繼承了古文辭的格調說的同時又對其弊進行了批判。
《淇園詩話》從開頭就點名了全篇的主旨:“夫詩有體裁、有格調、有精神、而精神爲三物総要、蓋精神不缺、而後格調可得高、體裁可得佳、盛唐之詩、主興趣、興趣亦由此精神出”。“格調可得高”與“體裁可得佳”是“格調派”與“新格調派”共同的作詩理想,格調作為明代古文辭派的主要文學理論之一,其派別的代表人物胡應麟就曾在《詩藪》中提到:“作詩大要不過二端:體裁格調、興象風神而已。”而《淇園詩話》的“體裁”、“格調”與胡應麟的“體裁格調”意義相同,這就說明了其格調派的主張。
皆川淇園在《淇園詩話》中多次提出“格”,“調”,“格調”等語,常常將“格”與“調”分開使用,其中他特別強調“格高”重要性。在中國詩論中,較早提出“格”是唐代釋皎然的《詩式》中的“詩有五格”說。“格”就被賦予了衡量詩的標準的含義。而歐陽修在《六一詩話》中“唐之晚年,詩人無復李杜豪放之格,然務以精意相高”,我們可以理解淇園與這里“格高”就是指詩的風格之高妙。而“調”就是音律,《淇園詩話》中“押韻貴平易”,“捷作之詩、本唯所逐字逐韻而成”等評論體現了其對于聲律的追求,并且他認為聲律不可過嚴,“詩本吟詠情、略調聲律可歌、則可矣”即平易舒緩的押韻與音律。
而淇園的“新格調派”之“新”在于融入了詩的精神層面。他認為學習唐詩應“點化瓦礫作黃金”,即對詩的精神追求而非模擬剽竊唐人之詩,并且批判明代復古派“蓋風度雖類、而精神大遠”。并且其開篇第一句“精神爲三物総要”就表明了其精神總論說的立場。
三、情景論
詩論常以景與情作為評論詩歌創作的標準。《淇園詩話》中頻出“象”、“境”、“景”、“情”等情景論的評語,細說了情景的關系。
《淇園詩話》中“應物而感、觸境而生”與中國古典情景論的物感說相一致,意思是詩人接觸到景物有感而發、強調了客觀外物對人情感的迸發所起到的引導作用。以此作為起點,淇園提出了“象”,“蓋凡作詩、未成一語之先、必立以象、象立則精神寓焉”,此處的“象”并不是客觀存在的外物,而是通過人腦的凝縮,由意志與情感加工后的“象”,已經進入了審美的范疇。淇園有深厚的易學知識,而在早在《周易》就有“圣人立象以盡意”,其中所立之“象”即是淇園的“象”。但同時淇園也注重“象”與“精神”的協調性。他反對以景象的堆垛來達到詩歌精神(即情感)層面:“不欲以累象及精神也”。關于此論明代的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說“景多則堆垛”,又明代陸時雍在《詩鏡總論》說“詩不患無景,而患景之煩”,都注重景象與情感的協調。最后是《淇園詩話》在情景方面的獨創理論“心設虛象”。詩歌在創作時,常為客觀事物所妨礙,此種情況淇園稱之為“情爲景奪”,而要避免就必須“心設虛象”,即將所見之景物收歸于心,“歸之冥想、而就冥想中、擇情所愜會、繼以文字寫之景象”的三步驟來完成。
在漢文學發達的江戶時期孕育出的《淇園詩話》,在承襲中國古典文學的基礎上又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詩學思想。本文通過對《淇園詩話》的解析,可管窺中國古典文學理論對日本江戶漢文學的影響情況。
參考文獻:
[1]池田四郎次郎 日本詩話叢書[M]. 文會堂書店 1921.
[2]祁曉明 江戶時期的日本詩話[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
[3]松下忠 江戸の詩風詩論-明·清の詩論とその摂取 明治書院 1969.
[4]孫立 日本詩話中的中國古代詩學研究[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