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品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形式,深受觀眾的喜愛,在小品《老伴》中多次出現對格萊斯會話合作原則的違反現象,從而產生語言的幽默,達到其想要實現的效果。本文從合作原則的角度出發,通過對小品《老伴》中違反合作原則現象的分析,解讀小品中的幽默效果,以期實現對小品更深刻的解讀。
關鍵詞:合作原則;《老伴》;幽默效果
作者簡介:安晶晶(1994.9-),女,漢族,甘肅天水人,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用學。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1--01
一、引言
小品《老伴》于2017年除夕夜出現在央視春晚的舞臺,由蔡明、潘長江和潘斌龍攜手奉上。潘長江飾演一位“失憶”的老人,蔡明假裝他的老伴幫助找回記憶,最后溫暖反轉,原來失憶的人是蔡明,故事出人意料卻又十分暖心,小品呼吁關注養老問題。三人的對話多次違反合作原則,使對話產生了幽默也達到了小品的目的。
二、合作原則與幽默
“合作原則”是語言學家格萊斯提出來的。他認為,在交際過程中,會話雙方總是在有意無意地遵循著某一原則,以此來有效地完成交際任務。合作原則實質就是要使所說的話,在會話過程中,符合所需的目標和方向。基于此格萊斯又提出四個基本準則:質量準則、數量準則、關系準則和方式準則。在實際會話中,人們并不總是遵守“合作原則”,出于會話的需要,人們有時會故意違反合作原則,產生言外之意,由此表達說話人的真實目的,幽默也隨之產生。
幽默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表達形式,有著其他語言形式不可代替的作用。它可以讓人們放松心情,使交談變得有趣,更多的時候,幽默還會產生深刻的含義,引人深思。本文將從合作原則的角度來分析小品《老伴》中的幽默效果,以期實現對小品更加深刻的認識。
三、小品《老伴》對合作原則的違反現象及其幽默
小品《老伴》借助網絡語言,呼吁人們關注養老問題,在捧腹大笑的同時,又引發了大家對養老問題的思考。在這個小品中,多次出現對合作原則的違反。以下將從合作原則的角度出發,分析小品和其產生幽默效果。
(一)違反質量準則與幽默效果的產生
質量準則要求交際雙方要提供真實的話語信息。有兩個準則:不說自知是虛假的信息;不說缺乏足夠證據的話語。
例1:院長:“您快別練了,咱敬老院出大事了!”
蔡明:“怎么了?”
院長:“有一個老頭啊,失憶了!”
蔡明:“哎,多大點事兒啊!我年輕的時候,很多男人見著我都失憶!”
院長告訴蔡明敬老院里有個老頭失憶了,但是蔡明話鋒一轉,說很多男人見著她都“失憶”,這里就曲解了“失憶”的真實含義,包含了言外之意,因此違反了質量準則,產生了幽默感,表現出蔡明的幽默。
(二)違反數量準則與幽默
數量準則要求交際雙方提供的信息與實際交際所需的信息要對等,即不能提供多余所需量的信息,也不能少于實際所需的信息。
例2:潘長江:“我問你,你還記不記得88年我在葫蘆島為什么嚎啕大哭?”
蔡明:“你在葫蘆島哭什么呀,被葫蘆娃給揍了?”
潘舉了個例子問蔡明記不記得在葫蘆島上發生的事,這時蔡明只需要回答記不記得就可以了,但是她卻反問潘叔,這就提供了多余實際會話所需的信息,違反了數量準則,會話含義也就隨之產生。
(2)違反關系準則與幽默效果的產生
關系準則要求交際雙方所說的話語要有一定的關聯性,不能把毫無關系的話語放在一起。
例3:院長:“關鍵是這老頭記得他老伴有三個特點啊!”
蔡明:“嗯。”
院長:“你看啊,溫柔賢惠,張大媽去;身體健壯,李大媽去;關鍵是特別漂亮!”
蔡明:“扶我起來!”
這段對話中,院長為了說服蔡明,說了潘叔老伴的三個特點,最后,蔡明只需回答去不去就行,但她卻說了句和話題沒有直接關系的話,違反了關系準則,實際上蔡明通過這種方式達到了自夸的效果,產生了幽默。
(四)違反方式準則與幽默效果的產生
方式準則要求交際雙方不能說晦澀的話,不能有歧義,不能用冗長的話語,說話要有條理性。
例4:院長:“哎呀,蔡阿姨,他失憶了,您別往心里去。”
蔡明:“還比我漂亮,就他那模樣,還能娶個媳婦,取個快遞人都不一定給他。”
這段對話之前,潘叔故意說他老伴比蔡明漂亮多了,蔡明由此生氣,因此借助語音的相同,故意使交際內容出現歧義,違反了方式準則,形成了幽默效果。
四、結論
本文通過分析小品《老伴》中部分違反合作原則的臺詞,解析了這部小品中的言語幽默產生的原因。可以發現,在小品語言中,為了營造幽默的氛圍,人們會故意違反合作原則,產生語言深層的含義,達到特定的目的——制造出讓觀眾捧腹大笑的幽默臺詞。
參考文獻:
[1]何自然. 語用學概論[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2]王卉. 合作原則與言語幽默的實現[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5(24):193-194.
[3]楊欣榕. 從合作原則看小品《扶不扶》中的幽默[J]. 現代交際, 2014(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