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與影響力日漸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國的漢字與古老的文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一股學習漢語與中華文化的熱潮。“漢語熱”不僅帶動了中華文化的傳播,也給中國帶來了一次重新樹立形象的機會。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各種新媒體手段應運而生,新媒體平臺對文化的傳播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文以電視節目《漢語橋》為例,著重闡述電視傳媒在漢語國際推廣中的實際功用。
關鍵詞:漢語國際推廣;電視傳媒;文化
作者簡介:曹睿,沈陽大學文法學院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1--01
1.電視傳媒的優勢
1.1傳播畫面直觀易懂、生動形象
傳統的紙質傳媒如報紙、書籍等被稱為“平面媒體”,它只能以文字的形勢來進行文化傳播,對讀者的吸引力正在日趨衰減,人們只是單一的接收文字,而不能進行聲音與文字結合。隨著科技的進步,網絡傳媒日漸發展,但是網絡傳媒會受到一切客觀因素的影響,操作也有一定的難度。而電視傳媒讓觀眾直接看到事物的情景,將聲音與畫面結合起來,給人身臨其境的現場感能達到時間上的同時性,空間上的同位性。
1.2受眾不受文化層次限制
電視傳媒的受眾者不受年齡、身份、學歷、國籍等的限制,它的覆蓋面廣,娛樂性強。從每天上學的學生,到早九晚五的上班族,再到中老年人,都是電視傳媒的受眾,它的觀眾不受任何文化程度的限制。
1.3傳播迅速,影響面大
電視傳媒與廣播傳媒一樣,通過無線電把信號送達千家萬戶,是一種即時性的傳播手段,傳播迅速,人們坐在家里就可以第一時間接受到信息的傳播,得到最迅速直接的信息。
2.“漢語橋”比賽在漢語國際推廣中的功用
“漢語橋”是由國家漢辦舉辦的大型中文比賽類電視節目,比賽共分為三項:“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和“漢語橋”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漢語橋”比賽每年一屆,主要是為在華留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漢語能力和進行交流的平臺,同時可以使各國學生更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風俗習慣和國情地貌,并通過這個平臺來推廣漢語。“漢語橋”以語言內容為主,采取比賽的形式進行,是對孔子學院教學成果的一種展示。
2.1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特色與魅力
“漢語橋”比賽與以往傳統的比賽形式不同,改變了死板生硬的風格,將“樂”與“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讓參賽選手在比賽中真正體會“寓教于樂”的思想內涵。同時,比賽采取各種不同的方式,并融入大量具有特殊的中國文化,比如武術、歌曲、剪紙、繞口令等等中國的傳統文化,讓參賽者用自己的理解來展現內心的中國文化。這些中國符號的應用,使選手在心理上對中國文化產生認同心理,展現了中華文化別具一格的魅力。
2.2改變傳統的漢語推廣形式
從新中國在1950年接收的第一批留學生開始,便開展了對外漢語教學事業,通過各種方式來進行漢語國際推廣,比如派遣留學生、建設對外漢語師資隊伍、海外教師派遣等一系列方式來推廣漢語,讓更多的人來了解中國文化。這些形式幾乎都為課堂教學,而“漢語橋”節目的開展,以電視傳媒的形式,為漢語國際推廣開辟了一個新的渠道,改變了傳統的方式方法。由于比賽的趣味性和大眾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了解并積極參加“漢語橋”比賽。參賽選手通過參與比賽,切身來接觸中國文化,并將自己了解的中國文化帶回自己的國家,改變了傳統的中國人走出中國來進行漢語推廣的局面,為漢語推廣開辟了一個新的形式。
2.3促進了中華文化的傳播
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特點,在“漢語橋”比賽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了解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也可以在比賽中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播。首先,以電視傳媒為平臺的“漢語橋”比賽,是傳播中國文化一個比較具有權威性的平臺,人們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收看電視節目,既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比如,在漢語橋比賽中有一段較為經典的“江南皮革廠倒閉了”片段,在播出后受到極大關注,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對中國文化的推廣和傳播。再次,參加“漢語橋”比賽的選手來自世界上不同的國家,他們在比賽中的表現,以及在賽后回國都是一個個漢語傳播的使者,他們在賽后將中華文化帶回自己的國家,也是一種極好的進行漢語國際推廣的形式。
“漢語橋”比賽作為電視傳媒在漢語國際推廣中一個典型又極具權威性的代表,成功地將電視傳媒與漢語國際推廣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文化的傳播方式不再拘泥于過去的單一性的傳播,將熱愛中國文化的外國人聚集到一起,將神秘的中國文化生動化,這種文化的推廣方式是與新的時代相適應的,也一定會使神秘悠久的中國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金嫣.漢語國際推廣背景下當代國內主流電視傳媒的功用研究——以《快樂漢語》和第一季《成長漢語》為例[D].[碩士學位論文].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2]蔣吉敏.從電視教育節目角度談漢語推廣[D].[碩士學位論文].吉林:吉林大學,2011.
[3]成海萍.“漢語橋”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傳播現象分析[D].[碩士學位論文].山東:山東大學.
[4]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發展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3,25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