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其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1--01
“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老子認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而且一再強調無為才能無不為。所以“無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過多干預,順其自然,充分發揮民眾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
管理的角色分為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兩者既有相同的職責也有不同的處事方法,筆者將個人管理與企業管理統一而論,并把兩項管理用三種層次進行闡述。
個人管理的第一層——有我。何為有我?就是在社會中尋求自己的身份定位,彰顯其個性并突出自我,更為重要的是鍛煉自己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那何時有我呢?面臨困難時有我,身處絕境是有我,創新面前更應有我。唯有如此,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困難才有敢于站出來的勇氣,身處絕境時才有絕處逢生的機遇,創新面前才有奇思妙想的邏輯。所以筆者特別強調無論是誰都應注重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只有這樣,自己和企業才能持續良好的發展下去。
與之對應的企業管理第一層——有所為。當企業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時,所有組織成員應該相互協作、共同努力、不斷奮斗,一定要做出成績來。但在這一階段更重要的是,不妄自強大,應低調地做人做事,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為社會盡力盡責。舉例來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他只做了前半部分,就是滅了六國統一天下,而他過于自大,加上實施暴政最后走向滅亡。
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在第一層次都應當盡力而為,為自己也是為企業將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個人管理的第二層:無我。前面有我主要講的是實際行動,也可理解為做人處事的一些經驗。而無我側重的是一種心境,一種心若止水的境界。特別是處在花花世界的我們,面對誘惑時應做到,不被權勢的沼澤吞噬,不一味地追名逐利,不讓美色亂我心境。名利前無我,則得而不喜失而不憂;權勢面前無我,方能受人民之愛戴,美色面前無我,才能成為正人君子。惟其無我,方可來去自如,心平如鏡,走上人間正道。
企業管理的第二層——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企業在發展到中期時,也稱為過渡期,實則為“有所為”過渡到“有所不為”。例如元朝末年,為什么朱元璋能笑傲群雄,一統天下,其秘訣就是在當時的背景下他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朱元璋率領義軍占據金陵后,他采納了謀士高升的建議“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在金陵招兵買馬,養精蓄銳,因他不稱王,沒人和他對抗,當各路義軍相互拼殺,遠期耗盡時,朱元璋圖窮匕見,持生力軍一舉蕩平天下,開創明朝。 管理者在此層次需要具備很深厚的管理功底和領導魅力,以及高超的領導藝術,注重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過渡和逐級授權。所以要想企業走得更穩更長遠,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管理者需要明確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而被管理者應做到服從管理,不斷創新,為企業帶來長期的利益。
個人管理的第三層次——忘我。細細品味,忘我不僅有有我的實際行動,更有無我時的心境。它不局限于有我或無我在某件事物中所表現出來的結果,而是兩者交融達成心行合一。比如說,在無我之境中,我們不追名逐利是怕利益攻心從而一發不可收拾,但光有無我就能促使我們發展嗎?答案是不可能的,所謂原地踏步就是退步,只有在有我之境中不斷付諸行動不斷地改變及創新才會有新的發展。所以,忘我,不是字面上的忘掉自我,而是將有我的行動和無我的心境相結合,明確何時何地有我,何時何地無我,注重有我之間的轉換和所占的比重,在實踐當中運用自如,拿捏有度,若能如此,一切難題則迎刃而解。
企業管理的第三層次——無為而無所不為。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就是說,治理大國應當像煮小魚一樣,不能隨意去攪擾它,否則小魚就殘碎了。再比如說,你越是用力握住沙子,沙子反而流失得更快。同樣,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員工感受不到領導的存在就是領導與員工之間在意識上達到高度統一,不用等領導下達指令員工能自行領會、明確目標、自我管理、自我激勵,把個人價值與企業價值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也為企業創造價值。當企業進入發展穩定期,能夠掌舵的不是規章制度,而是企業的文化精神,企業中每一位成員秉承企業文化將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
管理者加強對企業文化的傳播,而被管理者從中找到對企業的歸屬感。就像熱播劇《亮劍》一樣,團長李云龍自始至終將“亮劍”精神傳達給自己的下屬,讓這支隊伍變得強勁有力,變得有靈魂。
綜上所述:對于個人無論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都要做到事業有我,功名無我,奉獻忘我也要清楚何時有我,何處無我,何地忘我。在有我、無我、忘我之間適當的選擇,方能實現自我價值。而企業管理者當中,更多體現在管理者能否靈活運用有無之間的轉換,善用權衡之術以及適當的集權與授權。被管理者應服從指揮積極工作,不斷創新。“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無為而治的管理思想要建立在和平發展的背景下以及企業規范且成熟的規章制度上,領導者需具備高超的領導藝術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員工積極適應環境,主動配合不斷創新,在工作中取得成就感達到自我實現,有為而不妄為,有所為有所不為,無為而無所不為。亂世靠有為,治世靠無為,創業靠有為,守業靠無為,管理靠有為,領導靠無為。有為與無為的辯證關系,需要在實踐中進行藝術化的處理,世上沒有任何一種管理方法或管理思想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所以管理真正的至高境界是尋求適合當下發展的管理模式來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