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授受關系是日語語法中很重要的一個語法特征,對日語學習者來說也是語法學習中的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之一。“授”是給予的意思,“受”是接受的意思,因此,簡言之,授受關系所表達的就是這種給予與接受的關系。相當于我們漢語中的“給”、“得到”等。但是,漢語和日語兩種語言的授受表達卻有很多不同之處。日語中有7個授受動詞,但與此相對,漢語中表達授受之意最常見的詞語就是“給”這一個動詞。本文選取日語中的授受動詞和漢語中的授受動詞“給”,通過中日對比分析,考察兩種語言在授受表達上的差異。
關鍵詞:授受關系;視點;待遇表達;恩惠
作者簡介:于曉莉(1990.10-),女,漢,遼寧省大連市人,大連外國語大學碩士,研究方向:日語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1--01
授受關系是日語語法中很重要的一個語法特征,對日語學習者來說也是語法學習中的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之一。
(1)私は花子に本をあげた。(我給了花子一本書)
(2)彼女は私に絵を一枚くれた。(她給了我一幅畫)
(3)姉から小遣いをもらった。(我從姐姐那得到了零花錢)
諸如例句所示,表達授受關系的動詞叫作授受動詞。日語中有「あげる·やる·くれる·もらう·さしあげる·くださる·いただく」共7個授受動詞,考慮到日語中的“內”和“外”的關系,可將這7個授受動詞分為3類:
①やる あげる さしあげる
②くれる くださる
③もらう いただく
首先,關于兩者的視點差異:
(4)私は(妹の)花子にキャンデーをやった。
我給了(妹妹)花子一塊糖。
(5)(隣の)田中さんは(私の妹の)花子にキャンデーをくれた。
(隔壁的)田中給了(我的妹妹)花子一塊糖。
在例(4)中,比起“花子”,“我”對于我而言屬于更為親近的一方(因為是本身),在例(5)中,和“隔壁的田中先生”相比,“我的妹妹花子”于我而言是更為親近的一方。我們通常把這種“親近關系”稱為那個名詞句的“視點”。也就是說,當構成一個事件的成員中有親屬關系的情況下,我們站在對于我們而言更為親近的那個人的立場(視點)來看待問題,采取這種視點要比從與之相反的視點看待問題要更為自然一些。而且,當事件中出現第一人稱“我”的情況下,視點一定在“我”的身上。
日語中的授受動詞具有這一特征,漢語中又是如何呢?我們來舉例進行說明。
(6)a、(姉の)晶子からキャンデーをもらった。
b、我從(姐姐)晶子那得到了一塊糖。/(姐姐)晶子給了我一塊糖。
從這一例句中我們可以看出,與例(6)a有授受動詞「もらう」的句子所不同的是,漢語中無論是用“得到”還是“給”,句子都是成立的。也就是說,漢語中表達授受關系的句子,對于說話者來說,不局限于“內”和“外”的關系,一般不考慮將視點放在誰的身上,統統可以用“給”來表達。換言之,漢語授受關系中采取中立的視點。而日語中的授受動詞本身具有方向性,說到「あげる」一定是我(方)給他人某物,說到「くれる」一定是別人給我(方)某物,因此當「あげる」句中的物品給予方是第一人稱“我”的情況下,主語“我”可以省略,同理,當「くれる」句中物品接受方是“我”的情況下,“我”同樣可以省略。
其次,關于兩者待遇表達的差異:
眾所周知,日本社會是一種縱向關系的社會,由于年齡、地位等而產生的這種上下關系反映到語言中,就形成了待遇表達這一語言現象。
(7)a、誕生日に、(友達の)田中が萬年筆をくれた。
生日的時候,(朋友)田中送給我一支鋼筆。
b、誕生日に、(上司の)田中部長から萬年筆をくださった。
生日的時候,(上司)田中部長送給我一支鋼筆。
(7a)中,東西的贈與者是“朋友”的情況下,授受動詞用的是「くれる」,但當贈與者為“上司”的時候,需要將「くれる」變成其尊敬語「くださる」的形式來表達對上司的敬意,在日語中,考慮到對方的身份地位等因素,需要對使用的授受動詞進行變形(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與此相對,漢語中動詞是沒有待遇表現的使用區分的,都可以用“給”這一動詞來構成授受關系的句子。漢語中,如果要表達待遇關系,一般體現在人稱代詞上。比如說,第二人稱的“你”用表達敬意的“您”來進行待遇區分。另外還有一些固定詞語表達敬稱,比如說,稱別人的父母為“令尊、令堂”,稱別人的兄妹為“令兄令妹”,稱別人的兒女“令郎令愛”等。另外,當對方是上司的情況下,一般避免直呼其名,而是加上其職位來稱呼,也以此來表明上下級關系。
最后,關于兩者表達恩惠的差異。
(8)a、多くの學生に優を與えた。
b、多くの學生に優をやった。
(9)a、一部の學生に不可を與えた。
b、一部の學生に不可をやった。(*)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兩組例句。優秀對于學生來講是他們所期待的評價,而授受動詞本身包含恩惠的意思,因此可以使用授受動詞「やる」。但是不及格是學生不期待的評價,給學生不及格這件事情對于學生而言并沒有得到恩惠,考慮到授受動詞所具有的恩惠性的限制,因此不能使用授受動詞「やる」。
另一方面,漢語中卻沒有這種限制。我們可以將例(8)和例(9)的句子分別翻譯成“我給了很多學生優秀”和“我給了一部分學生不及格”,無論是有益的事情還是不利的事情都可以使用“給”這一授受動詞來表達。
日語中的授受動詞具有“視點”“待遇表達”“恩惠”等特性,但漢語中的授受動詞沒有那么復雜的使用區分,因而在學習日語中授受關系的時候,必須要加以注意。本論文從三個方面(視點、待遇表達、恩惠)論述了中日兩種語言在授受表達上的不同之處,筆者的分析尚為淺顯,今后還將對授受表達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庵 功雄(2001)『新しい日本語學入門』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
[2]庵 功雄·高梨信乃·中西久実子·山田敏弘(2000)『初級を教える人のための日本語文法ハンドブック』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
[3]大江三郎(1975)『日英語の比較研究』雲南堂.
[4]久野 暲(1978)『談話の文法』大修館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