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崢
摘 要:埃德加·愛倫·坡是十九世紀美國著名的小說家,是短篇小說和哥特式風格的先驅者之一,他的創作對后世的許多作家和讀者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愛倫·坡擅長對場景進行渲染造成恐怖的氣氛,對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扭曲的心靈有著細致入微的刻畫,本文以愛倫·坡的作品《黑貓》為例,分析其作品中的哥特式風格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愛倫·坡;哥特式藝術;《黑貓》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2--01
前言:
愛倫·坡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一生中寫過七十多篇短篇小說,擅長離奇恐怖的故事情節,以哥特式的藝術風格和手法為主,在他的小說中,恐怖血腥的場面比比皆是,令人不寒而栗,印象深刻。哥特本意指來自斯塔德納維亞的游牧部落名稱,后進過時代的發展和哥特式的建筑為人們所熟知。哥特式小說主要包含了元素有恐怖、神秘、超自然、死亡、暴力等,愛倫·坡就成功地運用了這些元素在其小說中,字里行間的恐怖讓讀者身臨其境,從內心感到氣氛的緊張。小說《黑貓》是作者愛倫·坡的一部經典短篇小說,也是哥特式小說的經典代表之一。
一、哥特式的黑貓意象
在小說《黑貓》中,黑貓的意象本身就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在傳統的西方文化中,黑貓是邪神的化身,有著十分神秘的色彩。黑貓的名字是“普路托”,這個名字原是希臘神話中冥王的名字,這樣就更加加重了黑貓的可怕程度,對于這個角色的設計,作者可謂是費盡心思,獨具匠心。作者描寫了虐殺黑貓普路托的全部過程,一步步地挖掘“我”邪惡的本性,“我從背心口袋里掏出一把小刀,打開刀子,拽住那可憐畜生的喉嚨,居心不安地把它眼珠剜了出來!”“有一天早晨,我心狠手辣,用根套索勒住貓脖子,把它吊在樹枝上,眼淚汪汪,心里痛悔不已,就此把貓吊死了[1]。”為了安撫“我”的良心上的不安,“我”開始收養了第二只黑貓。這只黑貓通體都是黑色,同樣也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在沒有任何預示的情況下被我收養了,沒有任何人見過這只貓。但是第二天,“我”發現這只貓和普路托一樣,被挖走了眼睛,與已經死去的普路托一樣。這些細節性的描寫將黑貓披上了恐怖的外衣,小說中黑貓的意象也得到了升華,演變成了一種心靈上的恐怖,渲染了整個小說恐怖的氣氛。
二、哥特式的人性沖突
小說的主人公本來是一個善良的人,有一只跟他形影不離的貓,但是由于他開始酗酒,性情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竟然活生生地將黑貓眼珠挖出然后吊死。后來他收養了一直和普路托一樣的黑貓,看著這只貓他時常想起普路托,內心波動很大,不能釋懷就要把這只貓也砍死。他的妻子對他的行為進行阻撓,他竟連同妻子一起砍死。后來主人公將妻子的尸體砌進了墻里,自認為可以躲過了警察的追捕,但內心無意識的恐懼讓他說出了暴露罪行的話“這墻砌的真結實”,可見處于極度恐懼的情況下,主人公的精神已經一步步崩潰。在小說中,主人公把邪念看做一種本性,認為人在無意間做的壞事都是一種本性的使然,對于平日喜愛的黑貓竟被活活吊死,在人的潛意識下,展開了心靈的探索,為讀者揭開了心靈世界的恐怖。主人公本是善良的,但卻在酒精的催化下處于非正常的狀態,使人性最丑陋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愛倫·坡利用酒精的作用,將小說的情節發展合情合理,又注入了醉鬼形象的哥特式特征。故事中人性的腐蝕和人性中善良的缺失,善與惡的沖突都很好地體現出來。虐貓的愉快讓他感到滿足,無意識的殺妻卻冷靜地將妻子砌在墻中,這些對主人公病態的描寫都充分展現了哥特式小說的特征,此時讀者的內心是既神秘又恐怖。在這個時候,恐怖已經達到了最高點,人物心理的矛盾、憂慮、掙扎和最后的毀滅,都引發了讀者對人性善惡的深思[2]。
三、哥特式的暴力場景
哥特式的小說場景表達是多樣化的,有猶如刀割血腥的兇殺現場也有非常慘不忍睹地悲慘場景。愛倫·坡對這種哥特式的場景更是描寫的爐火純青,在小說《黑貓》中,有三個主要的哥特式暴力場景出現,作者通過這些場景的烘托和細節描寫來營造了緊張恐怖的氛圍,是讀者內心也感到無比的恐懼。場景一是火災發生后的第二天,主人公將黑貓吊死的那天晚上自家遭遇了大火,家中的一切盡毀只留下了一面墻,這面墻上可以清晰地看見一只貓的圖像,并且和死去的普路托一樣,就像是在揭露者主人公的罪行一樣。生活在這樣的屋子里,讓主人公內心十分的恐懼,對主人公的精神來說是一種折磨。哥特式的暴力場景多發生在陰森恐怖的地方,如地窖、地下室、荒野等地。場景二就是發生在地下室的兇殺。在去地下室時,領養的黑貓將主人公絆倒,內心極度恐懼失去理智的主人公將黑貓和阻擾他行為的妻子都殘忍殺害了。后來主人公竟然冷靜地將妻子的尸體砌在了墻中,以為這樣就沒有人會發現。陰暗的地下室和殘忍的兇殺讓讀者不寒而栗。場景三同樣是地下室,是警察撬開了墻面,此時妻子的尸體已經腐爛,墻里面全是血。黑貓在尸體的頭頂,眼睛冒著火,張著血紅的嘴巴。如此血腥的場面給人非常大的沖擊感,整個場景布滿了恐怖的氣氛[3]。其實,這些場景讓人感受到的恐懼更多是來源于人們的內心世界,一是對黑貓不管是外貌還是文化背景下,都充滿了恐懼,二是對主人公的失去理智感到非常的恐怖。通過這樣的哥特式場景描寫,給讀者展現了令人驚恐的畫面,同時也讓讀者感受到了一種特殊的快感。
結論:
總而言之,《黑貓》中運用哥特式的寫作手法不僅是為了吸引讀者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從深層次借助小說中的人性沖突來展現人類的美丑、善惡和罪與罰,進而呼吁人們心中應該更多的充滿愛。哥特式的小說更多是通過暴力和墮落的來揭示社會的罪惡和人性的探索。
參考文獻:
[1]劉旺秋.淺析愛倫·坡作品中唯美的哥特式風格[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0(6):52-54.
[2]邵青臣,姚玉兵.愛倫·坡小說《黑貓》中有關愛的主題探索[J].短篇小說:原創版,2013(1):123-124.
[3]趙文苑.犯罪與心理變態:埃德加·愛倫·坡作品中的哥特式意象[J].北方文學:下,2015(5):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