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陶君(1985.1-),男,江蘇省蘇州市山塘街人,演員,2003年6月畢業于蘇州評彈學校,從事蘇州評彈專業,拜華士亭老師為師,15年被中央電視臺邀請拍過紀錄片《園林》。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2--01
《周侗》這部書是陳士良先生根據小說改編創作的一部長篇評話,主要講述北宋時期周侗、黃勇、楊天慈三兄弟喬裝改扮深入虎穴,取得強盜頭子熊雙飛的信任,與貝州幫里應外合大破西山的故事,周侗憑借自身的智慧與膽識,洗雪前恥,聲名遠揚。陳士良先生是原無錫縣評彈團的評話藝人,具備傳統評話的功底,所以全書的格局具有傳統書的特點,符合聽眾的欣賞要求與習慣,而在情節編排上又不落俗套,引人入勝。為了豐富彈詞書目,該書由崔勇老師改編成彈詞演出,通過多年的實踐和修改完善,頗受各地老聽客的認可和歡迎。
我補學此書才幾年,正在演出實踐中慢慢摸索和體會。《周侗》一書情節曲折,人物豐富,各種角色齊全,與傳統彈詞較為不同的是以三兄弟為主角,他們在書中經常同時出場,這是單檔演出的重大挑戰。三個主角年齡相仿,性格不同,當三人同時出場時,我一人分飾三角,怎么樣才能分清角色,不使聽者混淆?面對這個挑戰,我不斷地學習和摸索,覺得要塑造好這三個人物,應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要全面掌握書情,準確理解人物。周侗、黃勇、楊天慈,這三兄弟始終貫穿整部長篇,他們不同的性格固然是與生俱來的,但也受著生活環境、人際交往、主觀追求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人物形象與書情發展息息相關。周侗是金臺王爺外甥,習得一手好槍法,高接低擋,武藝了得,深得金臺王爺歡喜,人送綽號“金槍太郎”,金臺王爺有貝州幫兄弟36人,個個講義氣、兄弟情深,黃勇、楊天慈便是貝州幫兄弟后代,一生以鋤強扶弱,救貧濟窮為己任。故事的主線是太湖強盜匪首熊雙飛與安南國狼主勾結,乘金臺王爺帶領所有貝州幫兄弟、江湖好漢、綠林中人在邊境與安南國交戰之際,熊雙飛率領太湖強盜血洗王府,金臺王爺勝仗歸來慘遭喪妻喪母之痛,一病不起,兄弟三人下定決心查出幕后元兇,趕赴蘇州報仇,發下毒誓,不滅熊雙飛,誓不為人。書中主角一直是這三個人物,但在不同階段、不同場合,他們的人物性格、形象都是截然不同的,演員在起角色時就要有所區別、有所變化,使之符合書情發展和故事情境。
第二,要合理運用技巧,準確定位人物。彈詞表演對人物的塑造很大程度上要借鑒戲曲中的各個行當和傳統書中的人物形象。書中周侗為老大,智勇雙全,成熟穩健,為人謙和,更以大局為重,是一個把江湖道義、兄弟之情看重自己性命的少年英雄,較接近戲曲行當中的“小生”與“武生”。黃勇排行老二,雖驍勇善戰,但不善權謀,可借鑒傳統書中的“戇大”腳色,老三楊天慈則恰好相反,他武功自然不在黃勇之下,但楊天慈善謀戰略,好以智取勝,要突出其英勇氣概。準確定位人物之后,表演時就能有的放矢,從語言、語氣、形體、眼神等方面進行刻畫。當然,所謂定位只是參照和借鑒,不是照搬,表演時還要根據書情靈活運用。例如主角周侗一生以光明磊落為傲,對偷襲之事甚是反感,當周侗落入熊雙飛手中,熊雙飛不但沒有殺他,反而想策反周侗,和周侗喝的酩酊大醉,周侗卻在此時動了殺機。因為錯過這次機會,就再也沒有第二次了,在此時,周侗內心忐忑不安,手掌高高舉起,卻難以下手,若打下去,也就打掉了自己的一世英名,若不下手,殺人惡魔就這么逃過一劫,周侗該如何抉擇?這時的人物已沒有現成的行當參考,要調動演員的藝術積累,發揮演員的藝術創造力。
第三,要把握藝術特征,準確塑造人物,彈詞演員在臺上時常“跳進跳出”,“跳出”時以說書人的身份講述故事,“跳進”時為書中人物代言,而且往往一人分飾數角。彈詞演出以“說”為主,演繹故事情節主要靠“說”,塑造人物形象也主要靠“說”,人物出場時的“起角色”是說的延續與輔助,重在神似,只要“顯一顯”就夠了,因為說書人沒有特定的服裝道具和化妝,“演”得再賣力,聽眾看到的還是說書人的本來面目,所以彈詞的人物塑造既要借鑒戲曲,又要不同于戲曲。所以我在塑造周侗、黃勇、楊天慈這三個人物時,力求從視覺、聽覺兩個角度進行綜合呈現。視覺上,除了借鑒戲曲的形體動作和適當運用面風、眼神以外,利用臺位的不同來區分人物。聽覺上,著重運用說表藝術,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的形成與變化,在人物對話時利用語速的緩急、語氣的輕重等細節來區分,另外還可以運用“六白”以及唱腔的變化為塑造人物服務。
作為一名青年演員,我在彈唱《周侗》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自身的傳統功底不足,亟待通過看書、聽書和尋師問道來提高業務修養。《周侗》中三兄弟的塑造,是我學習傳統后在長篇演出的實踐與摸索,這些體會肯定還不夠成熟,將繼續在實踐中經受檢驗,衷心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與建議,使之更加完善。